年画的历史演变与其继承发展

2014-04-14 02:13:08黎琴
艺术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继承年画发展

黎琴

摘 要: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多数地方都有过新年张贴新年画的习俗。近年来由于年画作坊入不敷出,大部分民间艺人纷纷改行,致使技术荒废。对此,只有加强其与旅游业联系起来,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并且融入当代的元素,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年画。

关键词:年画;年画的演变;继承;发展

年画是最普及的民间美术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的年画形式是门神,它的印刷是从北宋开始的,京师开封是当时全国的印刷中心。远在先秦文献《山海经》中就记载着两位捉捕恶鬼的神人神荼和郁垒的神话传说,于是产生了在新年时将他们的形象画在门上祈求保佑平安的风俗,这就是最早的年画和门神画。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的内容不断丰富起来,不止有除邪赐福的神像,更创作出表现美好形象和事物的吉祥图画,描绘如娃娃、美女、五谷丰登、平安吉庆及民间传说之类的内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为年画大量普及提供了技术条件。宋代开封和杭州的岁末市场上有刻印的门神财马等吉祥神像出售,城市里还有一种叫纸画儿的生意也包括年画。明朝后期彩色套版印刷技术开始成熟,很快用于年画生产,加之清代前期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给年画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全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年画生产中心。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天津的杨柳青镇和苏州的桃花坞,两地画店聚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其中不乏资本雄厚并聘有高超画工和雕版工的年画作坊。

北方的杨柳青地处天津西郊,在明清时是手工业商业繁华的市镇,以它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三十二个村庄,多数农户都从事年画业,成为“人人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的年画之乡。杨柳青年画风格细腻,色彩鲜丽,一张年画的印制除经过起稿、雕版、印刷、套色外,在人脸等细部还要进行人工描绘。清代中后期,杨柳青聚集画师、雕版师达数百人,还曾重金聘请上海著名画家钱慧安创作画稿,生产的年画也有不同档次,创作和生产数量极为可观。

苏州明清时期的年画店最早分布在阊门外的虎丘及山塘街一带,但这里的画店多在咸丰年间清兵和太平军的战争中被焚毁。后来城内的桃花坞成为主要的画店集中地,最盛时有画店五十余家。苏州年画主要是雕版套色,大多不再用人工赋色,洗练明快,柔丽典雅。除吉祥神像外,多是表现江南风俗景物及民间故事,还据南方养蚕等需要印制“蚕猫避鼠”之类图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除“南桃北柳”两大年画生产中心外,全国各地还有众多的产地,如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和汉中、山西临汾及晋南各地、四川绵竹、湖南邵阳、福建漳州和泉州、广东佛山、台湾台南等地,也都有大量生产。这些地方的年画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清新明快,符合当地的民风民情,具有各自不同的乡土气息,而且物美价廉,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农村的消费水平,满足着节日的需要。

现代印刷机器和技术在清末传入我国,首先在上海及天津等商埠开始印制石印年画,它虽缺少木版年画那种质朴之美,但生产数量巨大,售价便宜,使木版年画受到严重冲击而走向衰落。随后,现代商业的蓬勃发展,有些公司开始随商品赠送印有美女花鸟山水的广告画片,上面除附有商品图样外,还印有当年的月份牌及节气表,借以此来扩大商品宣传。石印年画的出现,特别是月份牌画的流行,几乎完全替代了传统木版年画,占领了市场。但是在抗战期间,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宣传,创作了一些表现反映打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乡的新年画。当时因为根据地缺少现代印刷设备,采用了传统的木版套色形式,这种新年画流行于抗日根据地,使民间木版形式又一度复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年画在十年动乱中也被加以“四旧”的罪名而遭禁绝,在这场大劫难结束经过拨乱反正之后,农村经济迅速好转,年画又一度焕发出青春。思想解放使年画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印数急剧上升,至1981年印刷量躍升至七亿张左右。一些优秀作品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如描绘杨开慧形象的年画《忽报人间曾伏虎》发行到千万之数。1982年文化部还召开了全国年画工作会议和年画评奖。年画创作和出版工作都出现红红火火的局势。随着改革开放,自八十年代后期年画销量开始减少,虽然以挂历形式的成本“年画”在市场上一度活跃,供应农村的大幅中堂画也曾流行一时,还出现了供新的住房装饰的“沙发画”,但总的趋势是逐年衰退。截至目前,年画仅在部分农村中还有些市场,城市里已经看不到年画的踪迹了。

年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记载历史、反映世俗民情,现如今它同其他如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与画院等相对而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木刻年画的欣赏阶层是人民大众,但追根究底,它的艺术价值具有其他画派所无法比拟的文化价值,中华民族历来的精神支柱都体现在人民群众身上,而民间年画较之其他画种的特殊性并在于此——民众精神的体现。民间年画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无不与人民群众的审美观、伦理道德、人生礼仪和信仰禁忌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紧密相连。民间年画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总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曲折反映,它较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以明显的乡土性、通俗性和地方性特征独树一帜。同样有着各种文化间的传承与启发。“传统的民间年画的普及与发展,为现代民间绘画的兴起创立了雏形,并培养了广大的欣赏者,民间年画是现代民绘画发展的前身和主要参照对象,或者说,传统年画是现代民间绘画的主要来源。”年画是大众化的,通俗的艺术形式,除了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和民俗生活的体现功能外,还具有艺术的审美功能。无论是题材内容、形象造型、构图布局,还是施彩描绘等表现技巧,无不是服从于民间年画的观念内涵,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年画的审美功能不仅具有愉悦人的身心的作用,还能启发人们的丰富想象,获得比现实生活中更强烈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象征性地改造世界,获得精神上的美的享受。

我认为从长远考虑,年画这一在历史上有着最大群众基础和生命力的美术样式,在将来应有广阔前途而不该是消失的命运,试看现今一些发达国家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等)在室内外环境的装饰布置是多么富有节日情趣和民族特色,问题是我们如何使年画从内容到形式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勇于革新,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来。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是要让年画这些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参与新的创造。

参考文献:

[1] 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 蓝先琳.民间年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 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4] 潘鲁生.论中国民间艺术[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继承年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牛年画牛
幼儿100(2021年7期)2021-04-10 06:32:16
年画
心声歌刊(2020年4期)2020-09-07 06:37:08
缸鱼年画之旅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48:10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53:56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