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璇璇 叶诚
摘 要: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建设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以科学探究实验仪器为主体,从常规验证型实验转向探究型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动手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究实验室;数字化建设
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实施,对实验内容和形式都赋予了新的理念和变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是提供实验资源的物质条件。因此,如何加强探究实验室的建设,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配备、管理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新课程的教学,是当前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结合本校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配备的实验室数量不足
新课程在教材内容上,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几乎每一节新课都有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都需要放在实验室中上课。为了保证新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应该有充足的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实验室与班级之间的数目至少要达到1∶6的比例。而传统教学下只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室数目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就如我校来说,由于没有达到国家标准配备要求,造成超负荷运转,无法正常开设课程。现有42个班级,学生实验室只有1个,实验室与班级之间的数目比例是1∶42,出现了严重失调,给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设备陈旧落后,更多的成了摆设
我校实验室的设备还是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学生实验室内只有简单的铁架台和酒精灯,仪器室内的橱柜不够密
封,大量的仪器没有拆箱就叠在哪里,不仅没有达到探究目的,更多的成了摆设。仪器室里的设备陈旧,磁铁折断,灯座生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仪器配套不齐,仪器配备比较盲目,重点不突出
新教材的改编,使现有的仪器不相配套,同时新课程又增加了很多科学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内容、器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和设计实验内容,自己选择仪器。很多不具有探究性质的仪器也充斥其中,因此实验室器材显得更为单调和不足。
二、产生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情况,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引起的,如新课程的改革,学校条件一时还没跟上;学校领导频繁调动,使学校基本建设没有长远、持续的规划发展;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再加上近几年来,不少农村学生向县城学校插班,引起学校扩招,校舍紧张。另一方面也有主观因素而引起的,如学校领导对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存在一切都等搬到新校舍再说的思想,在招收新生时没全面考虑学校的实际承受能力,在使用经费时对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投入不够,在具体工作时没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教师不够,体育教师来补充,工作积极性没充分调动起来等。
三、实验室建设的探索
新课程不断推进,加强实验室建设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是广大老师的共同心声。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校舍的建设
(1)教育行政部门在调整学校结构的同时,合理规划学校的布局,充分发挥有限的教学资源,不要把七小和实验小学安排在一起争生源;(2)学校建设要有超前的意识。(3)千方百计加大对校舍建设中科学实验室的投入。(4)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参与,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环境。可以考虑有私营企业赞助命名的实验室。
2.改善实验室的设备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探究实验室应进行简单的装修及装
饰,给学生提供一个令他们能耳目一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富有科技、文化内涵的温馨环境。传统教法模式下实验室的设备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老学校的实验室应局部改善和创新,以旧换新。另一方面要增设必要的新设备,如计算机、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网络、实验橱等,发挥实验多功能的作用。而且,为了提供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每个教室后面要配备一个学生实验橱,橱上层可展示学生实验成果以作鼓励,下层可放置常用的实验用品以提供学生实验的必要材料。
3.开展自制教具活动,补充实验仪器
新课程教学中缺少的仪器,不可能短时间内一步到位地配足配齐。我们应该发动学生大力发展自制教具活动,丰富实验室的资源。如,学习了动物和植物后,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去观察和采集动植物,开展制作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学习了大气压后,可用饮料瓶制作大气压存在的教具;学习了平面镜后,可用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教具;学习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后,可用纸杯和绳子制作土电话的教具。制作教具既可丰富学校实验室的资源,又可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的能力,是一举数得的好方法。
4.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力量,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实验教师所肩负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因此,要加强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服务好的实验教师队伍,迎接新形势的挑战。
5.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工作重在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水平。在课程改革中,实验室的管理更需要实验教师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实现规范化、综合化、信息化、开放性的管理,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向立体化、开放化、网络资源化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实验的教学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沈建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2):33-34.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4]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叶璇璇:浙江省乐清市白象第七小学
叶诚:浙江省乐清市实验小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