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艳丽 曹 蕾 李红阳 魏世辉
曲霉菌性蝶窦炎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鼻窦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1〕。 由于蝶窦深居颅底,与视神经管相毗邻,当蝶窦病变累及视神经时,可仅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等而无鼻部症状。此类患者更为少见且通常首诊于眼科,若眼科医生警惕性不高或缺乏相关知识,则极易延误诊治。 2013 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收治1 例曲霉菌性蝶窦炎致双眼视神经萎缩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53 岁,因“双眼先后视力下降3 年”于2013 年05 月18 日入院。 患者3 年前于疲劳后左、右眼先后出现视力缓慢下降,伴有眼球转动酸痛、眶周疼痛,无鼻塞、流涕等症状。曾反复就诊于外院,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示视盘水肿。血管超声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为“双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予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既往有严重龋齿并反复行龋齿拔除术,已拔除近20颗。 入院后检查:体温36.2 ℃,脉搏68 次/分,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外眼检查无异常。裸眼视力右眼0.3,左眼0.4,矫正均无提高。双眼前节正常,双侧瞳孔圆,直径约4 mm,右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 眼底:双眼视盘界清,色淡白,余未见异常。 外鼻无畸形,双下鼻甲无明显肿大,鼻中隔稍右偏曲。 各鼻道未见异常分泌物,双侧上颌窦前壁及额窦底无压痛。 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双眼色觉减弱;视野检查:右眼颞侧部分视野缺损,左眼视野广泛缺损,鼻下方显著。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示:右眼在低、高两种闪烁频率条件下P2波振幅降低,在低闪烁条件下P2波潜伏期明显延迟;左眼在低、高两种闪烁频率下P2波振幅尚可,在高闪烁频率下P2波潜伏期略迟。 血沉、C 反应蛋白、血清抗病毒抗体、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均未见异常。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图1A、B)显示双侧视神经略细小,以眶内段和视交叉表现较明显,蝶窦炎改变。 眼眶CT 及鼻窦冠状位CT(图1C、D)提示蝶窦内软组织密度影、蝶窦内炎性病变,鼻中隔偏曲。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为“双眼视神经萎缩,蝶窦炎”,遂转入耳鼻喉科,于2013 年5 月27 日行蝶窦口开放、病灶清除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蝶窦曲霉菌感染。 行血真菌培养+鉴定+药敏,经鉴定无真菌生长。术后继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不适症状缓解,双眼视力无继续下降,出院后2 个月随访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4,双眼视野较前有所改善,目前仍在随访中。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也是鼻腔的常驻微生物,为条件致病性真菌。 随着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曲霉菌性鼻窦炎也日趋增多。蝶窦是四组鼻窦中位置最深者,其外侧壁紧邻视神经管,仅有一层菲薄的骨壁相隔,如果气化过度或骨质破坏吸收,视神经可直接裸露于窦腔内〔2〕。 此外,蝶窦还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毗邻,同眶尖关系密切。蝶窦病变累及视神经可导致视力改变,表现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累及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可致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活动受限,甚至固定等〔3〕。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压迫水肿缺血或毒素浸润有关,若治疗不及时,可致不可逆性神经纤维变性、坏死,造成永久性视功能丧失。
图1 曲霉菌性蝶窦炎致双眼视神经萎缩患者影像学检查。 A.头颅MRI 扫描像,视交叉纤细;B.头颅MRI 扫描像,显示蝶窦炎性改变;C.副鼻窦冠状位CT 扫描像,右侧蝶窦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增高影,鼻中隔向右侧偏曲;D.眼眶CT 扫描像,显示蝶窦过度气化,眶尖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征象,右侧视神经管见骨质硬化性改变
曲霉菌感染是以血管侵袭和组织坏死为特征,传统上霉菌性蝶窦炎分为四型:非侵袭型、侵袭型、曲霉菌瘤型、变态反应型,各有其特征表现。 以视神经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侵袭型曲霉菌性蝶窦炎甚为少见,类似病变国外报道不足30 例,国内报道仅1例〔1,4-10〕。 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无性别差异,与生理解剖改变、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长期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有关。 本例患者鼻中隔偏曲的解剖学异常为危险因素。
本例患者的主要特点是病程长达3 年,双眼视力先后缓慢下降,伴眼周疼痛,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仍继续进展。 血液化验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排除了其他导致双眼视神经萎缩的病因,手术清除病灶后病情明显缓解,且有病理检查支持,因此曲霉菌性蝶窦炎致双眼视神经萎缩的诊断成立。 以往国外报道的此类患者,绝大部分存在免疫力低下,多为单侧受累,病变也往往蔓延至眶尖、眶内,伴有眼肌麻痹而表现为眶尖综合征〔1〕。 本例患者由于蝶窦过度气化致视神经直接突入窦腔,蝶窦病变直接累及视神经而未损伤其他颅神经,因此仅出现视力下降症状。 由于延误诊断,蝶窦病变蔓延至双侧视神经,以致该患者双眼视神经萎缩,视功能明显受损。研究表明,国人有3%视神经管骨壁缺如,视神经直接裸露在鼻窦内〔2〕。 因此,该病例提示:对于不明原因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该病。此外,激素可使霉菌感染扩张,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考虑用激素治疗此类症状患者前首先要排除此病。
侵袭性霉菌性蝶窦炎合并视神经病变属于少见病,发病隐匿,常规的眼科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往往价值有限,这也是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的原因之一。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 或MRI 检查能够提供鼻窦炎的有力证据,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活检〔8〕。 本例患者曾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但由于眼科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未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均被误诊为眼部疾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治疗上,外科手术清除病灶是目前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开放病变窦口,去除病变黏膜,保证充分引流。当病情严重,病变累及眶尖时,一些专家建议,如发现视网膜动脉血栓形成、眶尖坏死或眼球活动受累,应行眶内清扫术,对于不愿接受眶内清扫术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两性霉素为首选〔8〕。 本例患者采取手术清除病灶,既获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 由于病灶清除干净、引流通畅,本例患者虽然术后未予抗真菌治疗,仍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病例给予我们以下几点启示:(1)对于不明原因视力下降或伴神经眼科症状的患者,眼科医生要高度警惕鼻源性疾病的可能;(2)对于此类患者,应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宜尽早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3)一旦高度怀疑本病,尽早合理的专科治疗是改善视力预后的关键。
[1] Sivak-Callcott J A,Livesley N,Nugent R A,et al.Localised invasive sino-orbital aspergillosis:characteristic features[J].Br J Ophthalmol,2004,88(5):681-687.
[2] 崔顺九,韩德民,于文玲,等. 蝶窦气化程度与蝶窦周围相关结构关系的影像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9):473-476.
[3] Barnett K C,Blunden A S,Dyson S J,et al.Blindness,optic atrophy and sinusitis in the horse[J].Vet Ophthalmol,2008,11 Suppl 1:20-26.
[4] 韩振强,高占国. 霉菌性蝶窦炎致眼球突出合并视力丧失一例[J]. 眼科研究,2010,28(10):988.
[5] Cestari D M,Metson R B,Cunnane M E,et al. Case records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Case 40-2008.A 26-year-old man with blurred vision[J].N Engl J Med,2008,359(26):2825-2833.
[6] Kamaoui I,Jerguigue H,Znati K,et al.Spheno-ethmoidal aspergillosis presenting with neuro-ophthalmic symptoms:a case report[J].J Radiol,2007,88 (6):901-903.
[7] Matsuo T,Notohara K,Yamadori I.Aspergillosis causing bilateral optic neuritis and later orbital apex syndrome[J]. Jpn J Ophthalmol,2005,49 (5):430-431.
[8] Choi M Y,Bae I H,Lee J H,et al.Aspergillosis presenting as an optic neuritis[J].Korean J Ophthalmol,2002,16(2):119-123.
[9] Muller T,Wolf S R,Velten I. Bilateral,progressive vision loss. Aspergilloma of the left sphenoid sinus with concomitant neuritis of both optic nerves[J].HNO,2001,49 (5):406-407.
[10] Cudennec Y F,Maurin J F,Poncet J L,et al.Isolated sphenoidal aspergillosis presenting as an optic neuropathy[J]. Rev Laryngol Otol Rhinol (Bord),1990,111 (3):22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