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施工桥梁大吨位球铰径向应力计算方法优化研究*

2014-04-12 08:02车晓军周庆华关林坤
关键词:转体偏心径向

车晓军 周庆华 关林坤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武汉 430063)

0 引 言

转体施工的关键构件是承载整个转体重量的转动球铰,为做到球铰设计与施工的合理可靠,不仅需要丰富的现场经验,更需从揭示球铰的受力规律出发,提出相应的理论计算方法.

然而,目前设计人员广泛采用简化计算方法[1],即把球铰接触面简化为平面,从而进行球铰接触面的正应力计算,同时通过面域内的积分求得启动力矩和转动力矩[2-3].然而,实际上球铰接触面应为曲面,应力分布比较复杂.

从球铰的真实受力状态出发,分析球铰接触面的压应力分布,对目前规范中采用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丰富和完善球铰设计理论和方法.

1 球铰受力状态及简化算法

1.1 球铰受力状态分析

在求解球铰接触面正应力之前,需先了解球铰接触面的受力状态.如图1所示,球铰结构接触面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力都可以分解为3项:径向力Nr、经过球心的竖平面内与球面相切方向的力NV、经过球心的水平面内与球面相切方向的力.

由球铰的受力状态可知,Nv和Nh为接触面的摩擦力,只有在接触面之间有相对错动的趋势时才会产生.其数值也与径向力Nr及摩擦系数有关,然而在转体前球铰承受对称的恒载作用(即无偏心作用),此时上下球铰保持相对静止,因此不存在摩擦力,而只有径向力 Nr作用[7-9].

图1 球铰接触面受力图示(无偏心作用)

1.2 球铰径向应力的简化算法

现行规范中采用将球铰接触面简化成平面接触的计算方法,因此,竖向正应力公式为

式中:F为下承台集中力大小;R1为球铰的支撑半径.

简化算法虽然计算方便,但对实际结构受力状态进行很大程度的简化,主要体现在:(1)球铰构造的简化 将球铰接触面简化为平面接触,而实际上球铰接触面为曲面,应力分布较平面要复杂;(2)球铰荷载的简化 简化算法假设球铰在对称的恒载作用下,此时球铰不存在偏心,上下球铰保持相对静止,然而实际上由于制造误差及混凝土的质量分布差异、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差异等影响,球铰施工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误差,即使进行了称重配重之后也会承受一定程度的偏心作用.

2 球铰径向应力计算的优化算法

2.1 球铰径向应力受力状态图示

由弹性力学知识可知,半平面体在边界上作用集中力时,径向应力的表达式为

式中:σp为径向应力;F为集中力大小;θ为球面上某点的径向角度;ρ为球的半径.

由式(2)可知,半平面体在边界上作用集中力时,径向应力与cosθ成正比,那么对于球铰结构的受力状态,可以参考类似的解答,受力图示见图2.

图3 下球铰应力传感器布置图

式中:σ为球铰的径向应力;R为球铰的半径;R1为球铰支承半径;α球面上某点的圆心角.

3 对比分析

3.1 工程概况

跨京包线铁路2×75m单T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因考虑减小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桥梁采用先平行铁路搭设支架现浇后平面转体法施工,其中转体段长度为69m,球铰采用钢制球铰,其中取F=120MN,球铰的球心半径为R=7.7m,球铰的支撑半径为R1=2m,分别计算简化算法与优化算法的应力分布,得到不同位置处的应力数值,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2 应力数据对比分析

将简化算法、优化算法及实测传感器的应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球铰径向应力对比分析表测点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于同一测点,简化算法的计算结果较优化算法偏大接近10%,说明简化算法结果偏于保守;而实测应力中A,B2点较优化算法偏大,而C,D2点应力较优化算法偏小,证明球铰存在有AB方向一定程度的偏心.

4 结 论

1)经对比分析简化算法和优化算法应力数值,发现对于大吨位的球铰受力计算,简化算法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将会造成球铰的设计尺寸偏大及启动力矩富裕过多的现象.相比较而言优化算法相对更为合理,据此进行的球铰的构造尺寸设计及牵引力矩的计算也将更为准确,同时,研究还发现桥梁随着转体吨位增大,简化算法的偏差也将越大.

2)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发现球铰在转体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心,为此在根据优化算法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偏心影响在应力结果上考虑增大系数的影响,保证球铰计算的安全可靠.

3)对于转体过程中的球铰受力状态分析,需考虑球铰间摩擦的影响,根据监测数据进一步完善球铰的受力分析.

[1]张联燕.桥梁转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徐芝纶.弹性力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徐升桥,陈国立.北京市五环路曲线斜拉桥转体施工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03(10):1-5.

[4]薛 军,任文祥.T形刚构大纵坡弯斜箱梁桥水平转体施工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05(8):33-37.

[5]李 跃,任伟东.大跨度连续刚构拱桥关键部位应力分析与试验[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8):23-27.

[6]姚国文,陈生华,周志祥.竖转施工刚构拱桥转动铰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6):59-62.

[7]王立中.转体施工的公路T型刚构桥梁转动结构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06(12):41-43.

[8]钱桂枫,程飞等.沪杭高铁超大吨位转体施工拱桥建造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9]李民伟,宁晓骏.不等高双肢薄壁墩对大跨连续刚构静力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36(6):1279-1282.

猜你喜欢
转体偏心径向
浅探径向连接体的圆周运动
RN上一类Kirchhoff型方程径向对称正解的存在性
基于PID+前馈的3MN径向锻造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转体桥大直径球面平铰底部混凝土密实度控制
一类无穷下级整函数的Julia集的径向分布
某混合梁转体斜拉桥称重及配重研究
T型刚构桥梁转体系统设计
妈妈不偏心
偏心的母亲
世界最重转体桥跨越京沪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