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何熹|文
2013年,随着世界铜精矿的供应过剩,我国铜冶炼企业对铜精矿加工费的上涨预期逐渐增强,多数冶炼企业将因此获利,但供需矛盾具有周期性,加上国内铜冶炼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铜加工费的博弈仍旧是一项长期工作。
我国是世界第一铜消费大国,虽然目前全球的铜消费增长较为缓慢,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对铜的需求也将有所升高。据初步预计,2013年国内的精铜消费增幅为6.4%,达到817万吨,增速较2012年提高1.6%。但国内铜资源的短缺却一直是困扰着我国铜产业的一大问题,国内铜精矿的自给率不到30%,超过70%的比例则需要进口。
全球铜矿主要集中在智利国家铜矿公司、美国自由港麦克米伦铜金矿公司、力拓集团、必和必拓公司等矿业巨头手中。因为铜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国内冶炼企业在进口谈判时,经常受制于国际大卖家。近两年随着全球铜精矿供应逐渐过剩,铜精矿加工费有所回升。2013年底,铜加工费上涨的消息令不少铜冶炼企业为之一振,但长期协议的谈判结果还尚未可知。随着新年的到来,我国铜冶炼行业是否也会迎来新气象?
2013年底,关于铜加工费上涨的讨论一直未曾平息。11月,国内最大铜生产商和供应商江西铜业与全球最大铜业上市公司自由港达成了一致,将2014年度铜精矿加工费(TC/RC)分别上调至92美元/吨和9.2美分/磅,较之2013年的70美元/吨和7美分/磅上涨了31%。12月消息又称,江西铜业与必和必拓达成短期协议,2014年上半年的铜加工费提高41%,铜精矿粗炼费(TC)为每吨99美元,精炼费(RC)为每磅9.9美分。根据惯例,2014年国内铜企将全面依据新的协议上调铜加工费,冶炼商对加工费的整体提升寄予了厚望。
目前长期协议的谈判还未出结果,但市场对铜加工费上涨的预期正在日益升温。据业内人士分析,从近两年的情况看来,国内年度铜加工费与率先跟国外矿商达成协议的冶炼厂标准其实相差不大,所以在业内人士看来,铜加工费的上涨已经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片涨声源自于2013年铜精矿供应的激增。据统计,2013年1~10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44.2万吨,为2012年全年过剩量的近两倍。初步估计2013年全球全球精炼铜产量达到2092.2万吨,较2012年增长3.93%,2013年精炼铜供应过剩38.7万吨。铜精矿被认为是2014年供应量最大的金属品种,根据国际铜研究组的预测,2014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上升至2219.8万吨,较2013年增长6.09%,全球精炼铜预计供应过剩63.2万吨。预计2014年全球铜矿产能达到2200万吨,铜矿产量增速较2013年预估的6.7%进一步攀升。我国企业同时也参与海外铜矿资源的开发,这些海外项目的相继投产也将为我国铜冶炼行业提供充裕的原材料供应。
2013年我国国产铜精矿产量则维持在平均每月39万吨左右的水平,全年产量达到468.5万吨,同比增长13.58%。预计2014年铜粗炼和精炼将分别新增产能65万吨/年和75万吨/年,年末总产能将分别达到559万吨/年和971万吨/年。我国铜冶炼产能的继续扩张也是基于充裕的铜精矿供应,在毛利率回升的预期下,企业也是有利可图。
据统计,铜加工费(TC)高于85美元/吨的时候,绝大多数铜冶炼企业就有利润,而对于拥有自有矿山的铜冶炼企业而言,加工费(TC)目前已经高达110~120美元/吨,因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由于铜精矿的贸易多为买断交易,因此铜精矿加工费已经成为确定铜精矿价格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用铜价减去铜精矿加工费就是铜精矿的销售价格。当精矿供应增多时,冶炼厂家通常更有主动权来衡定加工费的水平,并要求提升费用,反之则加工费将趋于下降。因此,可以说铜精矿供求的多少是影响铜精矿加工费的关键性因素。
每年年底国内铜冶炼企业最关心的就是来年的铜加工费的走向。但由于中国对铜精矿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在加工费一项的谈判上经常受制于国际大卖家,这也成为国内铜企多年来的一大软肋。
过去国内企业曾经多次联合起来与国外贸易商进行谈判,但都收效甚微。这个情况在2003年迎来了一次转机。2003年11月,占中国铜产量70%以上份额的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等铜企业联合成立“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CSPT),每年统一行动,与国外贸易商集体议价。谈判组成员企业还包括大冶有色、中条山有色、金川集团、白银有色、烟台鹏晖铜业、赤峰金剑铜业等,而与之“对阵”的国外铜精矿供应商和贸易商主要有必和必拓、美国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智利国营铜业公司、荷兰托克、嘉能可、马克瑞士等。
经过贸易商与冶炼商强力抗衡,以及艰难谈判后,国际上大的贸易商由观望转为主动向谈判组报价,谈判组组织形式得到了铜行业及市场的认可。谈判组具有有效的企业联合谈判机制,不仅通过联合极大地降低了我国铜冶炼的成本,也为国内钢铁、铅锌等倚重大宗原料进口的行业提供了成功的借鉴。该谈判组在与国际矿商的谈判中屡有斩获,甚至一度成为了谋求中国铜资源话语权的代名词。
至今,谈判组与国际矿商的议价博弈已经长达十年之久,其间铜加工费也经历了大起大落,也曾有过谈判组已经名存实亡的消息。除了铜加工费之外,铜冶炼企业的利润还来自于与精矿供应商的“价格分享条款”,即在计算向中方企业出售铜精矿的价格时,国际供应商将铜的加工精炼费从基准的3个月期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中扣除,无论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如何变化,加工精炼费的降低意味着我国冶炼商进口价格的提高。价格分享条款的谈判也是与国外供应商进行博弈的一项重要内容,迫于国外矿商寡头的压力,价格分享条款也一度被取消。
虽然加工费的问题年年议年年谈,但近几年的铜加工费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远远少于最高位时的200美元/吨,这一方面与上升的消费需求和铜价的下行趋势密切相关,一方面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在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仍旧处于弱势。
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正在为2014年的长协谈判做准备。虽然我们认为铜加工费上涨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但最终确定还是需要看谈判的结果。”
如果2014年铜加工费上涨空间如预期的一样,那么包括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铜企巨头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加工费的上涨对于铜矿石基本依靠进口的铜陵有色来说是最有利的。据铜陵有色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上半年99美元/吨的加工费在近几年中是比较高的,但和历史高点相比还相距甚远。2013年,铜陵有色的长单价格中,粗炼费价格仅为每吨77美元,精炼费为每磅7.7美分。2014年冶炼费的提高对铜陵有色铜冶炼板块的业绩会有不少提升。
江西铜业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司2013年粗炼费价格仅为每吨70美元,精炼费为每磅7美分。加工费的大幅上调对公司肯定是利好,虽然江铜资源相对丰富,但铜矿石的自给率仅有20%左右,其余依靠进口和通过回收再利用。”
2013年,铜精矿加工费低于冶炼企业的利益平衡点,因此绝大多数中国冶炼企业就只能靠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硫酸等副产品过活,情况严重时冶炼厂只能亏损运行。业内人士分析,一旦上述两家巨头的主要副产品硫酸价格探底回升,即便铜价维持不变,2014年多数冶炼企业的业绩也有望迎来拐点。
实际上,从2012年起冶炼企业的开工率就一直不足。但到了2013年第三季度,铜冶炼企业平均开工率上升到92.08%。开工率的大幅上升,主要也是由于在2014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TC/RC)谈判的提振。
虽然目前铜消费需求的增速有所放缓,铜精矿供应充足,但2013~2015年我国已确定的铜冶炼新增产能为215万吨,“十二五”末精炼铜产能达到1000万吨应无悬念。再加上铜资源的缺乏一直是我国存在的长期问题,因此长远来看,我国对外矿的需求将会继续增加,预期铜精矿供大于求态势将有所缓解,在加工费方面会直接表现为一个下行的趋势。而且中国的铜冶炼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在过剩产能和环保的压力下,冶炼的成本会上升,届时冶炼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会相应减少。所以,铜加工费暂时的上涨对冶炼企业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加工费的博弈仍旧是一项长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