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
——读朱乐耕的环境陶艺壁画

2014-04-12 05:56饶爱君黔南民族师范学院558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3期
关键词:陶艺壁画诗意

饶爱君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558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科技和经济长足地发展,物质得到了极大满足。“科技和经济可以解决人类面对的所有问题”,人们怀抱这种虚幻的信仰逐渐抛弃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法则,人的信仰迷失在物欲横流的沉沦世界。在肆意而为的改造之下,过度的开发和污染破坏了自然内在的和谐,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已不再有古代园林般的诗情画意。

人类生活的环境空间,是身体栖息的物质场所,也是心灵归属的精神家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不仅有归属与爱的需要,还有审美的需要。因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居住,是人诗意地栖居。1诚然,要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使人类达到诗意化的生存,则需要通过“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共同构筑。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朱乐耕将生活陶艺和环境陶艺作为他的陶艺创作和研究课题。近年来,他一直怀着“让现代陶艺在现代生活空间中重新找到表现自己的场地”的初衷在实践,不断关注和思考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并希望通过其研究和努力,将现代陶艺“拉回到从生活出发的原点”,让陶艺的美绽放在建筑的各个角落。

二、陶艺与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2自然界中的美是永恒的,也是神秘的。“当美被认为是宇宙的神秘品质和部分真正的生命力时,它永久地存在于无形的自然中。但是从表面看,美都以可见的植物、动物、风景、季节、人类及各种自然和日常的现象而显现。美在形式上不断地变化,经常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短暂而反复无常。”3

《时间与空间的畅想》这幅壁画作品是韩国麦粒音乐厅内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除了要考虑声音反射效果,还要考虑与建筑空间相结合的艺术效果,作品最终的制作和安装。限制中才能显出名手,经过反复的测试和制作,作品的呈现整体而细腻、灵动而有力,无光含蓄的釉汁色彩给人丰富温暖的感观体验。青绿、橄榄绿、浅黄、金黄、橘红、土红,那是青果迎接着金秋阳光,是季节染印在果实上的色彩。置身在音乐厅中,你仿佛能看见时间的色彩,听到空间的律动,闻出即将成熟的果实散发的香气,这真是诗的妙境。作者以他敏锐感觉和艺术才干,将自然中短暂和无形的美,将这份平淡中藏匿的诗意恒久封存在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空间中。

在一系列陶艺壁画作品《春天的乐章》《有阳光的日子》《秋的印象》中,“美”又化身为春天跳跃的音符,夏日热情的阳光和秋日凉爽的风等作品中自然的形象、绚斓的釉色,展现出画的意境,散发着诗的气息。

艺术最高的境界是什么?不能说作品表达出了思想和内容就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有种东西不可言说,这种莫名的东西会感染你,它脱离了本身的形和一般表现的东西、物质层面的东西和一般文化的东西,散发出那种令人感动的精神。

时间与空间的畅想 局部

生命之光

岁月的记忆

莲趣 局部

行空的天马

三、为万物代言

自然的美深刻却又难以捉摸。“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理解这个可见世界的秘密和享受揭示它的愉悦。”“诗境是为诗人所设出,画境是为画家所发现。”4诗人和画家的使命就是观看、欣赏、洞察、回忆这世间的万物,用他的情感、他的理想、他的胸怀为万物代言。

陶艺的美源自人类对大地和土壤的爱恋,源自人的本性中向往和回归自然的渴望,源自人的本性中与自然精神合二为一的需求。只有达到了一种在精神上同大自然交流的境界,审美才会变得更加深刻。

《生命之光》这幅作品是作者为韩国麦粒音乐厅入口处创作的大型陶艺壁画,长17余米,宽8米。整件作品的造型语言纯粹却充满力量,形的重复和组合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作品中白色瓷泥卷制的朵朵“浪花”,演奏着光影的旋律和乐章,若隐若现,忽强忽弱,似躁动不安的生命,似没有穷尽的生命旅程。它将我们引入更深沉的思考,这生命的海洋深不可测,或沉睡,或苏醒,或呼吸。

“……生命长大了、成熟了,又衰老了、消失了,接着又一轮新的生命开始了;海水干枯了,又重新充盈了;土地干裂了,又重新湿润、肥沃,长出新的生命。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就是宇宙的故事,生命的故事,也是我在陶艺作品中要叙述的种种故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领悟和创作诉求,《生命之光》才蕴涵着博大宽广的传统精神、体现出深沉精微的自然气息。邵大箴先生评价朱乐耕陶艺壁画作品:“在单纯中蕴含丰富,在匠心独运中体现自然,在现代形式中传达精神,在古老的陶的语言中透露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趣味——是作者处理这些壁画装饰的基本出发点。”

四、诗意栖居

绵延的《山峦》、洗尽铅华的《月色》、浩瀚无垠的《苍穹》描绘着梦中的风景,《欢乐时光》又勾勒出一段温馨的童年回忆。《岁月的记忆》散成碎片,落在石间流淌的清泉里,身影斑驳,模糊而又清晰。如同荷尔德林在诗中所描绘:“……哦,美丽的溪流,波光粼粼,你在波光中清澈流淌,宛若穿过银河的神的目光。我如此熟谙你,泪水夺眶而出……”5

我不禁要问,这静谧的蓝色溪流,是否能够指引我们在残垣废墟中找寻家的真实方向?是否能够启迪我们在现实生活的沉沦中追求那种自由的理想境界——人,诗意地栖居?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季节闪闪发光,

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

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

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

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

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

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6

试想环境陶艺能够形成,“传达和表现出这种诗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趣味,”使静态的建筑空间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7那么,将陶艺介入到环境空间的尝试就会是有益处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到:“美的作品散发的影响力,像微风一样,来自于健康有益的环境,吹送到他们的眼中或耳中。从早期无知的孩童时期,指导他们走向相识,走向友谊,走向与美的理性和谐一致。是的,对他们来说,这将远远地胜过最好的教育。”8人们需要鲜活的美的熏陶,需要生活的环境的艺术。有什么能比将陶艺的美带入到广阔的生活环境空间更有意义呢?

2006年在江西九江和中广场制作和安装的《莲趣》进一步做出大胆尝试,将之前在建筑环境内进行的研究探索放大到城市公共空间。这幅根据周敦颐著名诗篇《爱莲说》创作的大型壁画,长150余米,高2余米,由瓷、石两种材料制作完成。景德镇的白瓷、彩釉瓷,星子横塘的锈板岩,使得朵朵莲花、尾尾游鱼、片片莲叶的色彩和质感更加丰富。洁白盛开的莲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人格和城市品格。

五、结语

在朱乐耕一些早期作品《牧歌》《采莲》《月色》中,诗的意境就已经显露;《秋阳》《夕烟炊烟人家》《冬日之黑夜》《蓝色的乐章》《夏日的梦》等作品更是将这份诗意带入到生活陶艺的最初尝试中。《混沌之初》《生命之孕育》《荒原》《洪荒时代》是对生命的溯源。《远古的记忆》中,一头头憨厚的红牛,从农耕时代走来,唤起人们对远古自然的崇敬和回忆。最终,这个追问和思考在环境陶艺壁画作品中得以延续。

无论是韩国首尔麦粒音乐厅的“陶艺宫殿”、九江南门湖边的“陶艺长廊”,还是之后为上海浦东机场、天津瑞吉酒店、韩国济州岛Kensington Jeju Hotel创作的陶艺壁画,他的作品总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慷慨的包容性。布封曾说:“风格即人”。从他强烈而细腻的壁画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他的生命体验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但难以用理性将它们一一剖析,只能用诗来解读。

《行空的天马》,迷恋于天池的美景,就让我用一首民谣结束这次愉快的阅读:

“泉水何其清澈,我以漫步踟躇。

水光何其潋滟,我以沐浴身心。”9

注释:

1.海德格尔(德国).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郜元宝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6.

2.冯学成.禅说庄子:知北游.东方出版社,2013.9.

3.桑佳·索维玛(芬兰).重估现代生活中自然美的价值,陈望衡编.美与当代生活方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

4.泰戈尔,多余的天使——有关美学的散文和演讲,斯瑟库玛·弗什编,加尔各答:维瓦巴拉狄出版社,1978.

5.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德国).Dasha译.在柔媚的湛蓝中.

6.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德国),远景.

7.李泽厚、宗白华、朱光潜等,略论艺术种类,原载文汇报1962年11月15—17日,戏剧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6。

8.理想国,张子菁译.柏拉图(古希腊).西苑出版社,2003.6.

9.法国民谣.在清澈的泉水边,电影《面纱》曲.

猜你喜欢
陶艺壁画诗意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冬日浪漫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疯狂”的陶艺
“飞蛾”修复壁画忙
春日诗意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