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敏
近年来,在国家财政强力支持下,农家书屋这一规模空前的文化惠农建设热潮席卷全国。农家书屋是为了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由我国政府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具体举措。2005年开始在甘肃、贵州试点,2007年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五项重大工程之一,在全国全面推开。2009年党中央指示,农家书屋工程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争取党的十八大前实现全覆盖[1]。“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投入资金120.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拨资金58.56亿元,社会资金61.68亿元;由新闻出版部门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2亿张[2]。全国农家书屋建设从2005年250家,发展到2012年600 449家,覆盖了具备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比原计划提前3年完成建设任务[3]。“十一五”期间农家书屋“建”的目标已经实现。建起来的书屋有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文化实惠?它在建设、管理、使用和可持续发展中还存在怎样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本课题组采用实地考察、电话采访、网络查询等形式,选取东部北京、上海、河北(享受中部政策),西部陕西和甘肃,对这五省市农家书屋建设现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五省市各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书屋,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后农家书屋时代”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经调查,至2012年底,上述五省市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总额和已建成的书屋总数为:北京投入资金1.5亿(地方),书屋数量4 243个;上海投入资金0.63亿(地方),书屋数量1 514个;河北投入资金共6.22亿(中央资金4.94亿+地方资金1.28亿),书屋49 408个;陕西省投入资金共5.74亿(中央4.38亿+地方1.36亿),书屋27 364个;甘肃投入资金共3.37亿(中央2.7亿+地方0.67亿),书屋数量16 860个。可见农家书屋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书屋的选址、基础设施、藏书规模及更新情况、管理员及读者利用情况详见表1。
表1 农家书屋选址、馆藏规模、藏书更新、管理员及服务情况调查表
五省市资金投入情况基本上代表了全国其他省市农家书屋建设的资金投入。总体来看,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社会捐款三部分组成。国家规定中央财政设立的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对西部地区每个书屋补贴80%,中部地区50%,东部地区实行奖励为主的政策[5]。中央财政下拨的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中西部地区财政也设立了相应的配套建设专项资金;北京、上海等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在没有国家行政拨款的情况下,地方财政也设立了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到2012年底,农家书屋建设的目标已经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拨付的建设资金全部到位并已用于书屋建设。但是,按照每年每个书屋2 000元更新资金计算,60多万家书屋每年至少需要12亿元以上的经费,再加上维持书屋运行所需的电费、维修费、管理员薪金等费用,后续资金将会是书屋发展所面临的第一个实际问题。
五省市书屋选址大都经过精心考虑,一般都设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村中心地带,如村里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委会、中小学、祠堂、临街门脸等,还有一些设在热心村民家中;书屋面积从十几、几十到上百平米不等;书架、阅览桌椅、图书这些最基本的设施配套齐全,90%的书屋有几种到十几种不等的报纸和期刊。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书屋都配有电脑、电视、多媒体设备,能上网阅读、下载;在河北、陕西、甘肃等省份,省会周边富裕地区的农家书屋有些也配备了电脑,可以上网阅读和浏览信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书屋,没有电子设备的较多。但相对于只服务一个村或几个村的村民来说,目前农家书屋的基础设施和硬件配置已基本能够满足其需求。
本次调查发现,五省市农家书屋的图书补充更新情况大不相同。北京和上海经济发达,地方财政投入较多资金定期更新书屋的书刊资源,特别是上海,每个书屋每年都会更新不少于10%的品种。河北、陕西和甘肃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新资金由中央财政统一下拨,每年每个书屋2 000元。除了固定资金,还有一些社会力量捐款或捐书,用以更新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但中西部一些偏远或较贫穷乡村的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很慢,有些书屋里的报刊是建设初期一次性购买的,之后再没有更新过。书刊资源更新缓慢是目前五省市大多数书屋存在的普遍问题。
五省市选聘书屋管理员的原则基本一致,一是由村干部兼任,二是大学生村官担任,三是特聘专职人员,四是由热心村民或退休教师兼职。他们大部分是专科或高中学历,担任管理员以来,大部分接受过书屋管理的专业培训,能完成农家书屋的基本管理工作,但在开展宣传导读、整合信息等深层次服务方面还不能完全胜任,对农家书屋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薪资待遇方面,除了特聘的专职管理员有较低工资以外,兼职管理员没有薪酬。没有薪酬或薪酬较低也是制约农家书屋吸纳专业人才的主要因素。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农家书屋的利用存在着地区差异、时间差异和资源差异。地区差异体现在北京、上海以及五省省会周边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因其书屋建设标准较高,人们对知识、信息需求的主动意识较强,书屋开展的活动比较有吸引力等原因,书屋利用率相对较高。时间差异体现在偏远地区的农家书屋,寒暑假中小学生较多,农闲时节村民较多。资源差异体现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读者喜欢看时政新闻、文学艺术、休闲保健类书刊,而较为贫穷的农村,读者更愿意看到农业科技、致富类的书刊。
“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每个农家书屋每年可以获得2 000元的补充更新资金[6],这为农家书屋的长效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各省新闻出版局作为全省农家书屋的主管机构,应认真落实此专项资金的使用。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在此基础上争取省、市、县、乡政府相应的财政投入,用作农家书屋的后续发展资金。经济条件不好的地区,依靠上述更新资金,也可每年对书屋的藏书进行少量的补充更新。在用足用好国家财政拨款的同时,还应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多元化投入,扩大农家书屋后续资金来源。例如,为鼓励企业捐资的积极性,可以在书屋内张贴捐助单位的名字,或者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表彰,以引导社会力量关注农家书屋发展;可以在农家书屋植入广告,在书屋里放置一些“三农”产品介绍或专门服务“三农”的企业与公司的信息[7]。对农民来说,不用出村就能了解到农业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产品信息,既方便又经济;对植入广告的企业或公司来说,很好地宣传了自己产品信息,更具针对性。农家书屋主管部门可以收取合理的广告费用,用作农家书屋后续发展资金。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公共知识、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责,加之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有稳定的建设发展经费,相对农家书屋来说,具有藏书丰富、管理规范、信息量大、有足够的稳定性等优势。因此,将农家书屋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网络,成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农家书屋联盟,构建城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对农家书屋资源的有益补充。具体做法:将农家书屋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乡村分馆,实行总分馆制,构建以市级图书馆为总馆,各县级图书馆为分馆,各农家书屋为支点的纵向图书馆联合体,把各图书馆中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报纸和期刊,用流动书车、流动书箱的形式定期送到农家书屋。河北省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省馆设有专门的分馆工作部,联合各县级公共馆,将本馆馆藏中农民感兴趣的书刊送到农家书屋供读者使用,并定期与其他书屋进行交流,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书刊的稳定渠道,弥补了农家书屋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农家书屋的读者共享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随着电脑、网络、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为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提供了极大可能性并奠定了必要的设备基础。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称,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最近半年,农村网民规模增长速度为5.8%,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农村网民增长规模较大[8]。因此,加快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数字化农家书屋的资源建设不仅要内容丰富,更要适合农民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如致富技术讲座、农业信息浏览、在线培训学习、影视视频等都是农民比较喜欢的内容。北京、河北、陕西等省市的实践可以作为借鉴。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镇小浮坨村建成“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后,村民能从书屋电视里看到全国100多份当天的报纸,当月最新的杂志和图书,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最新信息[9]。2012年,河北完成了5 01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的试点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看书看报和及时获取所需信息。陕西精心挑选了1 070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建设,配备卫星通信设备、高清数字电视和DVD播放机,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免费的数字阅读服务[10]。
管理员是管好、用好农家书屋的关键,各省市要制定出适合本地书屋管理员培训的制度,明确规定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流程、培训形式等等[11]。鉴于当前书屋管理员有无接受岗前培训都已上岗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在岗培训和参观学习的方式,加强管理员的培训及交流。作为农家书屋工程的发源地,甘肃非常重视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兰州、天水、陇西、玉门、金昌等市县相继开办了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主要从书刊管理、基本服务及管理员必备的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授课。通过培训,使管理员对书屋日常管理流程有了进一步了解,提高了业务管理水平,为促进农家书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打下了坚实基础。依托农家书屋这个崭新的平台,上海市每年组织100场科技文化讲座,评选100篇“农家书香”征文优秀作品结集出版,评选100名书屋优秀管理员,上海农家书屋里常年活动不断,使农家书屋名声大震,影响日广。
当前,农家书屋的检查验收主要是在硬件上的考核,通过书屋的数量、规模、藏书数量等硬性指标进行考评。但是,为了避免把农家书屋做成形象工程,政府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与考核机制,如加入书屋使用效率、群众满意度等细化指标。北京的益民书屋采取了“评选星级书屋”的方式,根据书屋选址、藏书册数、开放时间及发挥作用情况等作为评定星级考核依据,结合实地考察,客观地评选出二星、三星和四星级书屋,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对益民书屋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各级主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督力度,可以把农家书屋的管理与运行作为地区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还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农家书屋的报道,进行舆论导向和监督。只有完善的评价考核和健全的监督机制,才能使农家书屋走上一个良性发展轨道,发挥实效,从而让农民群众真正受益。
[1]柳斌杰.开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新局面[EB/OL].(2012-09-29)[2012-11-18].http://www.zgnjsw.gov.cn/cms/htm l/306/2307/201209/767411.htm l.
[2]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60万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EB/OL].(2012-09-28)[2012-11-19].http://www.zgnjsw.gov.cn/cms/html/306/2307/201209/767409.html.
[3]农家书屋:门常开人常在[EB/OL].(2011-10-15)[2013-07-06].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 l/2011-10/15/content_673220.htm.
[4]“动”起来才有生命力:上海市农家书屋调查报告[EB/OL].(2012-04-16)[2013-07-06].http://www.chinaxwcb.com/2012-04/16/content_241104.htm.
[5]赵兴官.安徽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6]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到5.91亿.(2013-07-17)[2013-07-18].http://www.xatdj.com/news-5613-2.htm l.
[7]王仕勇.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2(8):36-38.
[8]陕西文化建设成就巡礼:农家书屋工程[EB/OL].(2011-09-26)[2013-07-06].http://www.sxxwcb.gov.cn/news/zhuanti/njsw/2011/1114/743.html.
[9]李海春,王娜.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分析:以盘锦市农家书屋建设情况为例[J].图书馆界,2012(6):87-89.
[10]玉门市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EB/OL].(2010-09-29)[2013-07-06].http://archive.wenming.cn/gzyd/2010-09/15/content_20910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