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将,沈艾林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教学质量的指标是教学活动结果及教学效果的反映,教学质量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1]38-46。但是,由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扩招,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校生由3 000人左右一下子就扩大到10 000人以上,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问题也就日益凸显出来。为了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保证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要从多视角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行创新研究,以期获得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高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教学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是优质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者[2]35-59。由于学生作为高职院校价值链上的一个关键结点,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直接投入或间接投入能够获取期望的回报。他们缴纳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因学习而放弃工作的机会以及时间等投入,希望通过学校能够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以期达到增强就业竞争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他们把对未来的希望直接转化为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够从单纯课堂教学,转化为主动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能够保证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沟通,达到主动配合,协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高职学生首先拥有参与课堂的权力,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交往、对话、理解、共享等方式主动配合,获取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学生有选择授课内容的权力,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相关性;最后,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通过参与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短视性。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利益最大化,其次是自主经营。因此,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考虑的是这个人才是不是具有能够解决企业实践中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能不能创造性地为公司解决关键性问题;其次关注的是这个学生是不是受过良好的高职系统教育以及是否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特别考虑的是招聘的高职学生能不能使企业产出和利润最大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最终决定于企业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好互动。根据企业的要求,提升其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降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为了实现学生就业时能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可让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将教学环节直接安排在车间,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企业可以获取直接适应其生产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提供的,52%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政府要求学校不但要承担起研究的学术责任,还要肩负起促进区域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希望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率,以便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培养优势的高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政府不仅要求职业教育具有社会经济价值,还应具有服务社会的价值。政府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加速文化和科技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区域产业升级及转型的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5-50。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能有效凸显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促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使两者相互依赖,共同促进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赋予重任。
综上所述, 各利益相关主体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动力。首先,政府为高职院校提供相关的政策、制度,使学校能够正常从事人才的培养工作;其次,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各种实习场所,并提供企业各类前沿的学科新知识,使高职院校能够增加知识储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够为学校建立独特的校园文化,从而吸收更多的学生来求学。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各个利益相关者有机的结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生层面: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估,可以将信息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评估过程中可以通过问卷方式来实现。在设计问卷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如何提高技能方面来设计问卷,建立一系列学生能够理解并有切身体会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到优质的学生问卷数据,实现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估的作用。
企业层面:企业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直接受益者,其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企业通过对高职毕业生的使用,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及技能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缺陷。他们的评估结论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创新思路。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邀请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来,通过企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找出问题,真正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政府层面: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中,政府作为高职院校的主管单位,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其评估的过程中主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因此,其评估的结果不能成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政府要委派与学校无利益关系的第三者作为评估机构,根据《高等教育法》、《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暂行规定》等法律及法规体系,利用第三者评估机构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教学过程监控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形成高职院校教学监控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4]36-39。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评估体系时要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获取、整理、反馈各类教学信息,形成一个政校企三者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首先,学校通过第三方机构来收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企业中工作的情况,获取高职学生在企业中工作状况的评价结果及评价建议反馈给学校, 以此检验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并参与学校的监控。学校根据第三方机构反馈的信息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并根据信息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其次,学校应该选拔各个年级部分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信息员,让他们在学校教学过程及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学校教学监控部门反映。教学监控部门应该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征求意见,并将学生的意见予以及时核实、处理、答复,对于共性问题及时研究处理措施,及时反馈到任课教师那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最后,学校可以组建部分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老年教师,作为学校督导组成员,让他们来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学、管)实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指导。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作为教育部门是非盈利性的组织,它需要个人和群体的支持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与其存在利益关系的个人和群体,我们称它为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其中,学生支付一定的学费,就是希望能够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训练,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最后,能够获得一份好的工作。企业利益目标表现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获取的高职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他们的工作环境,能够与他们的工作无缝对接。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公平,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区域经济对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学生、企业、政府三者对高职院校的利益诉求,是全面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企业、政府三者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在此基础上创新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以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 教育研究,2005(3).
[2] 张 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 陶 莎.利益相关者视野中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4] 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