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以《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为例

2014-04-11 04:40:40王婷婷
关键词:原语归化巴金

王婷婷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外国电影在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除了画面和音效之外,字幕翻译也是电影内容及其展现的外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字幕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正如钱绍昌教授(2000)曾经指出:“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绝不在文学翻译之下”。由此看来,研究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电影《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由人人影视发行的翻译字幕为例,来分析和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电影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字幕作为影视作品的辅助工具,其目的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创作的深层内涵,欣赏电影情节的魅力。与文学翻译相比,字幕翻译具有瞬时性、局限性和易读性的特点。瞬时性是指因此字幕停留的时间有限,影视作品中电影字幕必须在和对白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局限性是指影视作品的字幕通常都存在于屏幕的最下方并且通常只有简短的一行,这就造成了字幕翻译的空间局限性;易读性是指影视作品大多以对白为主,较重口语化成分决定了字幕翻译的通俗易懂的特点,而且电影观众形形色色,翻译更应做到雅俗共赏,清晰流畅。这三个特点共同决定在进行字幕翻译时须简短、连贯,避免晦涩难懂的词汇,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基础上做到言简意赅,同时也要做到与原语言和文化的一致性。

2.归化和异化的概念。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一书中指出翻译的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异化是以原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归化则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Venuti,1995:20)。归化法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略。而异化法是指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

为了使电影字幕翻译贴近中国观众,同时为了实现高票房、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字幕翻译者必定会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使字幕符合观众的阅读期待,满足目的语环境的沟通需要,促进不同文化特质之间的交流。而归化和异化是影视字幕翻译中两种常见的策略。

三、归化与异化在《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中的应用

1.电影简介。3D魔幻电影《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根据英国作家J.R.R·托尔金1937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的是《指环王》故事之前的六十年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与灰袍巫师甘道夫和十三名流离失所的矮人向东旅行横越中土大陆,寻找被恶龙抢占的属于矮人的珍贵宝物,重返被强占的家园的过程。电影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英勇无畏、真诚睿智的人物形象,也是其票房一路飘红的关键。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观众既能克服语言障碍,又能享受西方文化带来的艺术魅力。

2.归化。字幕翻译中运用归化翻译能够使译文尽量使用目的语观众通俗易懂、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的言语形式,使得观众在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感受等同于原语观众。以下为实例分析:

例1:Far over the misty mountains cold

To dungeons deep and caverns old

We must away'Ere break of day

To find our long-forgotten gold

The pines were roaring on the height

The winds were moaning in the night

The fire was red,it flaming spread

The trees like torches blazed with light

译文:翻遍迷雾群山冷

踏破地底古城幽

迎曦破晓前路漫

故园不复珍宝藏

高峰绝地松涛啸

寒夜凄厉朔风嚎

烈焰遍地赤火流

野树为炬苍穹透

这是出现在电影开头部分矮人们在出征之前的吟唱,充分流露出他们对失去的家园的留恋和憧憬。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押韵的形式,用“cold”“old”“gold”和“height”“night”“light”这两种不同的韵脚,使其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容易让人引起共鸣。而译者为了保持歌谣的风格,采取了归化的译法,译成了七言律师的形式,用“啸”“嚎”和“透”作为结尾进行押韵,简短的诗句使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原语的内涵、情感和气势,充分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使其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歌神中传达出来的辛酸、凄凉、悲壮却又壮志未酬的情感。

例 2:I won't forget that.I won't forget it.

译文:我不会忘的化成灰也不会忘

食人妖准备吃矮人们时,巴金斯为了拖延时间,便跟食人妖说先把矮人的皮剥了会更好吃,这句话惹怒了其中一个矮人,矮人生气地说了这句话。其中的译文“化成灰”具有明显的中国语言文化特色,译者加入“化成灰”明显使原句的语气加强,使原文一样的两句话的译文不至于枯燥,并且有了一个感情递进的过程,是对白显得的生动更贴近生活,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情况下,也使中国观众更为深切地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带来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例3:Out of the frying pan.

And into the fire.Run.

译文:真是刚出虎口

又入狼穴,跑

这句对话分别出自矮人首领索尔和巫师甘道夫,是在他们刚逃出半兽人的巢穴后,还没有来得及喘息,就遇到半兽人的座狼群的攻击时所发出的感慨。电影中的原句“Out of the frying pan.And into the fire.”如果直译的话“刚出了煎锅,又进入火中”,不符合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所以译者采取归化的策略,译成了同样能反映他们处境的“真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穴”。这句话不仅突出情况紧急,处境艰难、而且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和语境,更有助于观众对内容的理解,以最准确的方式传达出原著意图。

3.异化。字幕翻译中运用异化策略是因为中西文化存在差异性,异化翻译可以保存并反映异域民族的文化特性和语言风格特色。以下为实例分析:

例 4:Well,I do have some skill at conkers,if you must know...

but I fail to see why that's relevant.

译文:说起来我打栗子倒是挺厉害

不过好像没什么关系

(备注:一种两人用绳子拴着栗子打闹的游戏)

这两句字幕是出现在矮人的首领索尔和巴金斯第一次见面时,当索尔得知巴金斯便是要与他们同行的人,他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巴金斯有什么技能会什么武器,然而巴金斯回答他只会打栗子。而打栗子是霍比特人平时嬉戏玩乐是两个人用绳子拴着栗子打闹的游戏。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了异化的策略,因为如果在汉语中这出一种类似的游戏,不符合当时的语境和文化特色,会让观众觉得风马牛不相及。但为了让观众了解什么叫打栗子,字幕组采取了再屏幕上方简短注释的方法,这样既不影响观众理解电影情节,也不失电影中独特的文化特色。

同样,在影片中还出现了很多为了保留英文电影的独有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而采取异化策略翻译的一些名词。例如,一些表示恶魔、怪兽的名词:“orc”译为“半兽人”、“Azog the Defiler”译为“亵渎者阿佐格”,“Trolls”译为“食人妖“,“Warg scouts”为“座狼骑兵”,“spawn of Ungoliant”译为“昂哥利安的后代”加备注“远古巨蛛”,“The Valley of Imladris”译为“伊姆拉迪斯之谷”,“A relic of Mordor”译为“魔多遗物”,“A Morgul Blade”译为“魔窟利刃”等等。电影作为一种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观众不仅可以通过语言字幕这种表达理解故事情节,还可以借助诸如画面,音乐,表情,手势这些非语言因素来加以辅助理解。因此以上名词译者通过异化的策略直译,并不影响观众对这些带有异域风情的文化名词的理解,反而可以使影片最大可能地保留文化特色。

此外,字幕译者对原语与目的语的涵义相同或相似的信息也采取异化的策略,这样能最大限度保留原语特色,也不影响观众对原语的理解。

例5:Blunt the knives,bend the forks

Smash the bottles and burn the corks

Chip the glasses and crack the plates

That's what Bilbo Baggins hates

Cut the cloth,tread on the fat

Leave the bones on the bedroom mat

Pour the milk on the pantry floor

Splash the wine on every door

Dump the crocks in a boiling bowl

Pound them up with a thumping pole

When you're finished,if they are whole

Send them down the hall to roll

That's what Bilbo Baggins hates 译文:磨钝刀 掰弯叉

打碎瓶烧木塞

砸玻璃摔餐盘

比尔博·巴金斯切齿恨

剪碎抹布满地油

床垫吐满碎骨头

香甜牛奶倒粮仓

红酒遍洒大街上

锅碗瓢盆扔进锅

拿起棍子使劲戳

如果盘子都没破

滚进大厅堆成垛

比尔博·巴金斯切齿恨

这段歌谣同样出现在影片的开场部分,面对这些矮人在自己家里肆意妄为的行为,巴金斯表现的既无奈又愤恨,而这些不速之客面对巴金斯的质疑,他们在报餐美食之后开始井然有序地进行收拾,不约而同地唱出了这节奏欢快、又让人忍俊不禁的民谣。民谣的演出表现了这些矮人的纪律性和默契感,同时旋律欢快极富有节奏感,很有民族特色。因此译者采取异化的策略,没有考虑押韵格律的问题,将这些特色通过直译尽数展现,并且可以看出在翻译的同时,译者也是动了一番脑子,使得翻译之后的民谣仍然朗朗上口,并且简洁通俗易懂。

例6:

Do not speak to me of Radagast the Brown.

He's a foolish fellow.

Well,he's odd,I grant you.

He lives a solitary life.

It's not that.

It's his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mushrooms.

They've addled his brain and yellowed his teeth.

译文:

别跟我提褐袍巫师瑞达加斯特

他是个蠢材

他的确很古怪

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不是因为这个

是因为他蘑菇吃的太多了

蘑菇侵蚀了他的脑袋,污浊了他的牙齿

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是巫师们在精灵之国会面时,甘道夫在提及和褐袍巫师瑞达加斯特时,别的巫师说对他的评价。因为褐袍巫师在丛林中生活有些古怪,所以这个巫师便打趣地说道他是吃蘑菇吃的坏了脑子。虽然在中国也有类似的用法,例如“脑袋里装了浆糊”,但蘑菇的比喻,比较符合英文电影的语言特色,而且将它直译出来,观众根据场景和前后对话也可以理解,因此译者采取了异化的策略,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原语的幽默风趣,更贴近原语的意境。

综上所述,本文以电影《霍比特人1:意外之路》的字幕翻译为例分析并研究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据笔者统计,在电影字幕中,通常对文化的翻译策略采用异化法的较多,而对语言的翻译策略却是归化和异化兼而有之,这也是取决于电影字幕的语句相对简单和观众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两种翻译策略各有优势,异化法能较好保留原语中的异质性成分,使观众了解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归化法能通过目的语将原语中的语言文化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对于语言的理解更为深刻和到位。因此,在字幕翻译的策略选择中,译者应当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的语言特点来恰当的选择,以带给观众绝佳的观影感受。

[1] 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 New York:Routledge,1995.

[2]鲍志坤.从归化与异化角度审视字幕翻译[J].电影文学,2012.

[3]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

[5]张伟.策略的博弈——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海外英语,2011.

猜你喜欢
原语归化巴金
测试原语:存储器故障最小检测序列的统一特征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29:54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小巴金“认错”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1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