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仙珍
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能力既能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又能满足他们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还能保证其身心全面均衡、不受损害地发展。培养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能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关系,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表达交流、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创新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种不安现状、追求卓越的意识,也是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素养。数学课堂的创新,重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唤起学生创新的信心。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在课堂的师生人际关系上,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标心立异、大胆创新。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积极合作,主动探究,学生在课堂上也敢想敢说,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唤起学生创新的信心。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好问喜欢探索的精神,并利用这种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时,课的开始可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就知道能否被2、5整除,这种人为的设置的神秘色彩能使学生好奇、惊叹、羡慕,然后利用这种特点,指导学生去发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如在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按照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两种形式的分数大小比较,课堂中有学生提问,如何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呢?这其实是通分问题,要到以后才学习。但教师体会到这一总是表现了学生强烈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由学生的一个“奇问”引发了思考,并由学生自己初步合作探究,使得教学进程富有创造性,使教师和学生教师体会到了发现与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只有让学生在轻松和谐、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学生才能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发挥个体最大潜能,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进而健全人格、形成团队精神,这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设置障碍,促合作。个人能力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单独让每个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所有特征很困难。因此,我及时安排合作学习,让每个同学都从别人那里看到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2.创设条件,勤合作。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较多内容,最好办法就是运用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使小组人人有事干,人人有学习的机会,还能解决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谁能最快的说出2、3、5的最小公倍数,有的同学认为是300,有的则认为是330,还有的同学认为是120,学生意见不一致,而且有争论。这时我适时组织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结果问题越辨越明,最后达成共识,结果是120。这样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知识得到了拓展,同时也逐步养成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3.动手操作学合作。许多数学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容易理解,记忆牢固,而且运用自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合作意识。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引导学生在简单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之后,顺势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小组成员们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学生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有的拼出了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了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还有的拼出了近似长方形或梯形的图形;有的同学还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其他相类似的图形。同学们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在交流中发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知道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同时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同时,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减少限制性的要求,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帮助学生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在课堂学习合作中学会合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在劳动中显示自己,他就会变成对什么都关心的人”。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主人翁的意识,从而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
1.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真正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
2.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上精心“留白”,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维获得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滿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尤其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定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我培养了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去进行分析判断,这样,既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互动,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促进知识的增值;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产生新的观点和奇特的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步入社会实践,打下扎实基础。总而言之,数学学习应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世纪之交,确立这样的数学教育观念,是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