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根据联合国的规定:当某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超过总人口数量的7%时,就可以称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1]南昌市统计局发布的《南昌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目前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75.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76%,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8%的速度递增,南昌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南昌市60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80万,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医疗、体育健身等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量日益强烈。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将在未来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3]社区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地方,社区体育服务的重点也就理所当然地应把老年人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本文拟依据南昌市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背景,结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服务需求,就南昌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分析。
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指针对社区居民不同的体育价值取向,通过政府支持,各种社团、机构、志愿者提供,最终形成的由多层次、多种类具有社会福利和公益性的社会体育服务的整体组织架构。[4]社区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依靠人、财、物三大要素。“人”就是组织管理和指导社区体育的人力资源,包括社区体育管理工作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群众;“财”就是活动经费,包括体育场所建设费用和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所需经费;“物”即是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及体育器材等硬件条件。
综合考虑人、财、物三大要素,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主要有:(1)社区体育管理体系建设;(2)管理队伍建设;(3)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4)社区体育资金的筹措;(5)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所有服务均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必须如此。在很多关于社区体育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社区中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各社区老年居民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年龄情况、职业特点、人口素质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各社区老年人对社区体育的要求也各有不同。[5]因此,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以及社区体育人口以老年人为主的实际情况,社区体育服务应在深入调研老年人体育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老年人体育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属于体育公共服务的一个方面,也应以公益性服务为郭据宗旨。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大多出生于解放初期,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勤俭节约是他们这辈人的传统,体育消费的意识还不够强,因而商业性体育场所中很难见到老年人的身影。因此,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强调公益性质,充分发挥政府社区管理机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在政府的公共预算中对社区体育给予必要的经济扶持,以服务老年人体质健康,发挥社会效益作为最终目标,最终使社区体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老年人参与锻炼的人口数量巨大,体育锻炼的内容多以散步、健步走、太极拳、广场舞等项目为主。然而,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性疾病,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如果违背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退化的规律,运动风险很大。因此,利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量,积极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定期开展老年人体质健康监测,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力基础,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方案,是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迫切需要充实的重点服务内容。
社区体育到底由谁来管,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争论。肖叔伦指出:社区体育是指以城市基层社区为单位,以社区成员为主体,实行行政部门支持、体育部门指导、社区参与、为社区成员提供社会保障的群众性体育活动。[6]诸爱琴等则指出:社区体育是以街道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体育协会为核心,以群体单项和体育协会、晨晚练指导站及企事业单位的体协为基础,以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工作者为骨干,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社区内各种健身场所为依托而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7]徐光飞指出:社区体育是以地缘为契机,以自发性为原则,在政府的支持下,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组织化的体育活动。[8]2013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强化政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中。”[9]从刘鹏局长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是今后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引导和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社会单位、组织和社团等)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甚至可以拓宽思路,试行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模式,做大做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应由市、区、街道三级政府主导,体育行政部门协同,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政府注重管理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步伐。
在明确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社区体育管理队伍建设。现有体制下,南昌市社区体育管理工作一般由社区干部兼任,没有专门配备专业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队伍力量十分薄弱,这也是社区体育没有抓实的具体表现之一。近年来,我国实行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在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乡村一级管理队伍。社区作为与村级基本相似的城市管理单位,完全可以参照大学生村官的这一模式,在现有社区管理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增加社区文体干部,从体育院系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担当社区体育管理干部,真正抓住我国群众体育的根基,体现惠民政策。除此之外,积极吸收社区服务志愿者、社区居民中的体育爱好者充实管理队伍。江苏省自2009年起已经开始试点在大学生村官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做法,在发展农村体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城市社区借鉴。只有把组建社区体育管理队伍的工作落到实处,社区体育才能真正步入常态化发展轨道。
自《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近20年来,学界和体育部门普遍认识到: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是发展社区体育的重要人力资源。近几年来,南昌市加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仅2011年南昌市共培训审核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6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到3678人。[10]从数量上来看,南昌市共有29个街道办事处下辖499个社区,每个社区平均可分配到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资源整合,这支队伍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迫切需要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强化对社区体育指导员进行注册管理,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吸收各方人才,建立健全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
如前所述,社区体育服务属于公共服务,是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各级政府应将社区体育活动的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做强做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江西省体育局刘鹰局长在2014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在谈到2014年全省体育工作的重点时强调:要扩大“三纳入”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履盖面,抓好政府财政和彩票公益金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特别是要推动县级财政对全民健身的经费预算投入[11]。由此可见,要真正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常规性地将全民健身事业活动经费纳入,才是解决社区体育活动资金的根本举措,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财政预算是否将社区体育经费纳入,事关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社区体育工作者也可积极寻求各种社会捐助、企业赞助、居民自愿缴纳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针对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的现实,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可以设立老年体育发展专项扶持基金,保证社区老年体育健康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体育局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工程。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南昌市投入本级体彩公益金400多万元,为社区健身点配备健身器材,并通过开展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的创建工作,大力建设社区体育健身场地。值得注意的是,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满足老年人群的体育健身需求,在场地设施的安全性、便利性方面应进行充分论证。
可喜的是,江西省体育局十分重视老年体育工作,成立了省老年体育协会,颁发了《江西省老年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老年体育组织网络建设,抓好老年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对城乡基层老年体育工作的扶持力度,强化对城乡基层老年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体育活动,重视老年体育科普工作,创建老年示范社区。[11]南昌市201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区)”试点城市,对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挑战。
21世纪的中国社会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发展社区体育是降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期望通过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改革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模式,参照大学生村官制度,创立社区设置“大学生村官”岗位,专职负责社区体育工作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我国社区体育服务质量和水平,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灵宇, 贺菊煌. 论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转制[J]. 冶金经济与管理, 1999,(4):6-8.
[2] 南昌市统计局.南昌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3-01-06], http://www.nctj.gov.cn/Content.aspx?ItemID=8753.
[3] 李凤琴,陈泉辛.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以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向“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购买服务为例[J].西北人口,2012,33(1):46-50.
[4] 霍军. 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调查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6):168-171.
[5] 姜振兴.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南昌市社区体育体系的构建[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1.
[6] 肖叔伦. 关于社区体育的几个问题[C]. 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汇编, 1994.
[7] 诸爱琴, 华伟林. 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1,(5):50.
[8] 徐光飞. 流动人口:城市社区体育的难题[J]. 体育与科学, 1998,19(3):25-27.
[9] 刘鹏. 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3-12-26],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3670964/n3671192/3708811.html.
[10] 《江西体育年鉴》编纂委员会.江西体育年鉴[Z].南昌:江西省体育局,2012:224-234.
[11] 薛岚. 江西体育开启新一轮壮丽征程——2014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亮点多[N/OL].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2014-1-15.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4/01/15/012905646_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