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富民梦

2014-04-11 21:29史云云
世纪桥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中国梦

史云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现在有资本,有能力畅谈“中国梦”。“中国梦”涵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汇总起来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本文以中国梦为题,重点阐述了城乡收入倍增计划的内涵、理解说明和实现可能性。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

关键词:中国梦;富民梦;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一词迅速串红,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所以,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梦的实现,要体现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个梦的好处,是真实的、可以实现的,感觉到这个梦和他们有关系,愿意为实现这个梦而付出、去奋斗。由此,这个梦也才能真正成为凝聚人民、激励人民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

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具体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的富民梦。

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首次在党代会中将经济总量倍增与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标同时提出,而且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收入倍增,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既长骨头又长肉。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总人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总人口)÷(城镇居民总人口+农村居民总人口)

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计算公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

(1)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如利息红利房租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等)。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经营性收入,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2)家庭总支出包括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个人所得税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

社会保障支出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

2.农村居民纯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部分。

计算公式:农民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

(三)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理解说明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反映了老百姓的期待。当前收入分配问题严峻,社会贫富分化,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城乡差别,这些都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二十世纪60年代初,日本推出了一个为期1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这个计划,10年以后日本社会达到了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同样,我们这次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就是让老百姓获得更快的收入增长,扩大中产阶层,不过,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解释清楚。

1.居民收入倍增是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倍增

就是在现有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翻一番。如果物价涨了,那收入在翻番的基础上也要涨。

2.居民收入倍增是总体概念上的倍增

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指所有人——即全体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总体概念,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低收入者增加的还要多,高收入者增加的要少。

3.居民收入倍增是是缩小贫富差距上的倍增

它指的是不是在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要避免使大多数人被平均的现象,就是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真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初步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可能性

仅从速度上看,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 109元和5 919元,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扣除价格因素达应到两倍,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7.5%之间,那么就可实现这次的国民收入倍增,因为过去10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均为7.4%,从这些年实践经验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来看,中国未来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实并不低,甚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会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而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虽不高,但其着力点在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三、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五大着力点

提高城乡收入倍增计划,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找好着力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群体比例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分配的格局基应该是“橄榄形”,中产阶级占主体,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应该属于“少数”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群体比例的不断壮大不但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

(二)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城乡收入差距大是收入分配领域内的一个主要矛盾。城镇化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农村迁移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城市化步伐明显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加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必须破除传统的户籍制度,进一步减少流动人口的流动成本,与此同时城市内部体制的变化也必须适应人口流动的现实,无论是在城市规划与公共设施建设上,还是在地区的公共财政使用上,都应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需求,真正发挥服务型政府的积极作用和功能。

(三)加快政府体制改革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加快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转变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不对等的现象,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对国有企业来讲,应该消除市场垄断者的身份以及相关的高工资高福利的特权,实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改革目标,依然是一项紧迫而又复杂的攻坚任务。

(四)减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税负

民营企业在比例上占有绝大多数,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民营企业的利润率水平普遍较低。应该尽快将我国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降下来,对微利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客观上对民营企业的盈利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作用不仅能使劳动者免除后顾之忧,从而使其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工作,而且还能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他们的实际购买力。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在再分配领域中对调节贫富差距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此应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缩小他们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诸如社保资金庞大的供需缺口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国家之梦,反映国民之梦;个人之梦,融为民族之梦。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勾画出了新的蓝图,当今的中国,个人敢做梦,国家能圆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申红.也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J].天津经济,2010,(7).

[2]郭文婧.中国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J].决策研究 (上半年),2010,(7).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中国梦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2018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启动
沙县政府部署2015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