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仁:我们的坚守、践行与超越

2014-04-11 15:14顾云辉
江苏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海门师生课程

顾云辉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6年,前身是“能仁学堂”,校训是“能仁致远”。近年来,学校以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以“能仁”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深度建构研究》为抓手,坚持继承与创新同行,努力培塑师生的“能仁人格”,把让每位师生拥有“不断生长的道德和带得走的能力”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懈追求。学校把文化追求落实到课堂研究、课程建设、队伍管理等实际行动之中,让师生共同享受文化建设的芬芳,使百年名校焕发出蓬勃生机。

人们都说,教育是为了师生的幸福生活。可是,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教育怎样才能满足他们各自的愿望,给每个人幸福的生活呢?我们海门市实验小学的一代代师生始终不懈追寻着答案。仰望百年前先辈给我们留下的“能仁”二字,心念与智慧在这一刹那超越时光相遇:我们不能赠给每个人美貌和财富,名誉和地位,但一个人如果拥有了“不断生长的道德和带得走的能力”,那么他就能向着理想展开人生的双翼,为着幸福自由飞翔。

“能仁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将“能仁人格”的培塑作为最终的目标。我们期望学校里的每个人都拥有“能仁人格”。校长应该拥有“仁”,有“责任心、关爱心、公正心”;拥有“能”,“会引领、会管理、会创新”。教师应该拥有“仁”,“有爱心、有童心、有耐心”;拥有“能”,“会教书、会育人、会变革”。学生应该拥有“仁”,“有孝心、有诚心、有恒心”;拥有“能”,“会生活、会学习、会创造”。我们通过“能仁精神”寻觅、“能仁课堂”追求、“能仁课程”建设、“能仁管理”探索等行动,着力培塑师生的“能仁人格”,托起每一位师生飞翔的双翼。

寻觅:“能仁精神”积淀师生“能仁人格”的厚度

寻觅,从校名开始。海门市实验小学建于1906年,其前身为“能仁学堂”。“能仁”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意思是说“靠知识和才能获取的东西,如果没有仁德去守护,必将失去”。同时“能仁”是梵文“释迦牟尼”的意译,意为有能力和仁义的智者。“能仁”承载着儒教和佛教文化的精义,赋予了这个平凡的小学堂厚实的文化底蕴和悠长蓬勃的文化活力。这所小学堂经过了百年的风雨,历尽了战火的洗礼,校址几经变迁,校名也数次更改,但因为怀着守护“仁爱”、身体力行的信念,她历经沧桑,福祉得以绵延。

寻觅,从人们的记忆开始。我们发动教师、学生、家长收集海门实小的旧照旧物,寻访旧人旧事。在寻觅中,我们发现,从“能仁学堂”到“第一小学”到“实验小学”,时光飞逝,但有许多或模糊或清晰的记忆留在了海门人民的脑海中。提起实小,人们感激她百年来培育了海门数十万计的莘莘学子;人们敬佩她百年来始终不改初衷,教给师生先做人、后成事的道理;人们期望她能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新的时代培育出更多“能仁兼具”的人才。

寻觅,从一个个创造者与传承者开始。2013年6月10日,又到了双周一次的“能仁大讲坛”时间。我们请来了原实验小学美术老师,现在市政协任职的张松老师。张老师深情地回忆起在实验小学的点点滴滴:校长的严格要求,教师的勤奋钻研、团结一心……他说:“在我的印象中,实小人对教育有着真诚的爱意,无论什么事都是想做到最好,就是这样的品质,让实小在百年的风雨洗礼中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历史是人创造的,沿着一个个创造者与传承者的脚步,我们才能感受创业与守业的艰辛。受到启发,我们开辟了“能仁大讲坛”,请“老实小人”讲“我与实小的故事”。陈雅如、张兴华、许新海、周益民、张齐华、施银燕……在聆听中,我们知道了实小办学做事的特质;在聆听中,我们知道了珍惜,把一切财富当作责任,努力前行。

寻觅,从解读我们自身开始。“能仁大讲坛”除了请老校长、老教师来校讲述,还请在校的老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2013年4月22日,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副校长倪潜梅老师以《那些年我上过的课》为题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她讲自己如何在大家的帮助下,通过努力,在一堂堂的公开课中,锤炼技艺,改变自己。她说:“只有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我才可以感受学生的呼吸。安守课堂,对课堂保持一份单纯的热爱,我便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中获得一份单纯的快乐。”一个个老师登上“能仁大讲坛”,他们有的讲述自己教育学生的故事,有的讲述别人帮助自己的感动,有的讲述参加比赛的煎熬,有的讲述共同活动的快乐……在一次次的讲述中,我们更加看清了自己,看到了自己身上传承并不断发展着的“能仁”文化因子,同时,又给新一代实小人传递着优秀的“能仁文化”。

寻觅之中,我们渐渐明晰,“能仁精神”就是去“爱”,并努力实现“爱”。于是,我们将它提炼为“仁爱笃行”。寻觅中,穿行百年时光,我们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延续历史,生命也因此增添了厚度。

坚守:“能仁课堂”追求师生“能仁人格”的深度

2011年3月,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课评比,海门市实验小学黄娇艳老师执教《确定位置》。只听她娓娓道来:“同学们,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确定自己的位置,那么在海上、空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位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课堂上,黄老师用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一次次学习的挑战引人入胜。课毕,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黄娇艳老师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继王庆念、张齐华、杨惠娟、黄斌后,海门实小的老师第五次在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海门实小的教师一向对课堂有着单纯的热爱。近三年来,课堂教学成果斐然,教学能手辈出:王娟老师参加江苏省音乐学科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倪潜梅、杨艳获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一等奖;五十多人次获南通市、海门市级优课评比、基本功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在不断地探索培塑师生“能仁人格”路径的过程中,我们愈加坚定了信念: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一切培养人、改变人的豪言壮语都是空话。我们通过构建“能仁课堂”,追求师生“能仁人格”的深度。

描摹“能仁课堂”清晰的面容。结合我校课堂的特质,我们确定了“能仁课堂”标准:课堂要有“三味”境界,追求“精致、灵动、深邃”;学生要有“六自”状态,表现在“自主的学习、自信的交流、自如的运用、自律的表现、自觉的思想、自然的生长”;教师要有“九度”,即“亲和度、开发度、科学度、情境度、技术度、示范度、参与度、组织度、延展度”。这样的追求,首先体现了“仁”,提出“三味”就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不是能让学生有审美的享受、互动的快乐、思索的愉悦,这是对学生身心最深刻的关怀。这样的追求,还体现了“能”,提出“六自”,就是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站在学生立场,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而要达成“三味”“六自”,需要教师的“爱心”与“能力”,“九度”就是对教师的“能仁”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期望随着这不断深入的探寻,师生的“能仁人格”也拥有相应的深度。

设计“能仁课堂”实现的路径。在海门实小听研究课,你会看到几个与别处不一样的镜头。这些镜头背后,是海门实小为实现“能仁课堂”而创新的举措。

第一个镜头:黄晓波老师执教《认识分数》。上课前,黄老师在PPT上打出了这样几行字:“本节课,我想关注的问题是……”这是黄老师在向大家介绍他这堂课的“研究要点”。原来,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很多老师其实不会进行课堂研究,上课只求“上圆”,而不考虑自己的课需要研究的教学问题是什么。于是,我们提出“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每一节研究课,必须对照“能仁课堂”的标准,针对某一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执教者课前向听课者公开自己的研究主题,为老师们观课指明方向。课后,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至少20分钟的碰撞交流。问题意识的确立,让很多老师改变了只埋头教书而不抬头看路的教育生活状态。就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堂离“能仁”的目标越来越近。

第二个镜头:赵静老师执教《徐悲鸿励志学画》。讲台上,她在带领着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台下,老师们专心致志地听着课记着笔记,有两位老师边听边记,还不时轻声地交流:“这个环节赵老师提了三个问题”,“学生自学时间是3分钟,讨论时间2分钟,交流汇报用了5分钟”,“有30位同学举手了,15个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原来,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观察,学校制定了《海门市实验小学课堂观察表》,每次研究课,专门指定两个人记录。“观察表”分为预习、学习、作业三大部分。每部分都分“教师表现”和“学生表现”两栏。“教师表现”不再一味记录教师讲了些什么,而是主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提问的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互动点拨的有效性,小结提升的有效性。“学生表现”一栏记录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思考时间、小组探究时间、汇报交流时间、小组探究参与度、小组探究有效度、汇报交流形式、汇报交流发言率、汇报质量、互动碰撞效果等。每次上完课,在互动评课时,观察员都会将相关情况向大家汇报。这样做,使我们的研究实现了三个改变:一是改变课堂教学的模糊评价,使课堂教学反馈更为客观真实;二是改变课堂教学诊断的随意性,为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修改、提升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三是让教师在备课、上课、观课、评课中真正实现由“关注教师”向“关注学生”的转变。

第三个镜头:2013年9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副校长杨惠娟老师的“智慧数学”工作室获得了“海门市卓越教师群体”的光荣称号。杨老师这样谈她的体会:“‘能仁二字教会我用仁爱的方式和智慧的行动追求师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是我实现生命的张扬和个性的发展最好的地方。”是的,“能仁课堂”是一种目标,是一种愿景,是一个方向,更应该是每一个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不懈追求。为此,我们大力鼓励老师们在“能仁”目标的统领下,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研究。我们成立了6个“名师工作室”:倪潜梅“儿童阶梯作文”名师工作室,杨艳“灵趣语文”名师工作室,杨惠娟“智慧数学”名师工作室,侯春燕“做中学”名师工作室,祝祖岗“生活德育”名师工作室,黄娇艳“建模导学”名师工作室。在各项目的研究中,大家纷纷拿出鲜活的课例,有看得见的好处,推动了老师去思考模仿,从中获益。在个性飞扬中,“能仁”不再是外在的要求,而变成了内在的动力,大家越走越欢。

迈出追寻“能仁”坚实的脚步。为了实现“能仁课堂”,海门实小还创设了一系列的平台来加强研究,落实课堂管理。来到海门实小,每一天你都会沉浸在思考与研究的激情中。星期一是“挂牌开放”,由老师准备研究课,邀请年级组里的老师来听课研究;星期二是“推门听课”,学校行政组随机听课,发现优秀做法和存在问题;星期三是“每周一课”,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引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星期五是“青研展台”,由青年教师进行展示。学校还进行“每日巡课”,了解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如老师课前准备情况、上课是否及时、学生听课情况、课堂作业时间等;每月进行“常规视导”,抽取一个年级,全面听课,检查教学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采取问卷调查、现场反馈、即时作业等形式对各科的教学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这些平台的创设,使“能仁课堂”的追求有了实际的载体,老师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投入地研究,尽情地展示,热情地碰撞。“能仁”,就在那一次次的思考研究中,成为海门市实验小学课堂教学的常态。

践行:“能仁课程”拓展师生“能仁人格”的宽度

人生不但要拥有深度,还要拥有宽度。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不断求索,师生通过“能仁课程”的构建,用激情诠释着“能仁”的理想。我们首先在以下几个领域进行了探索:人格课程、阅读课程、社团课程、探究性课程。

人格课程,学会做人。星期六晚6∶20,海门电视台教育频道《实小风铃》栏目正在播放我校孩子学做家务的情景。只见镜头中的孩子们有条不紊地配菜、热锅、煸炒、调味、上菜,还不时向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介绍菜的做法,真像一个个小厨师。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开始比赛整理家务。一大堆的衣物,一会儿就被摆放得整整齐齐,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豆腐块一样,让人赏心悦目。这是我校学生技能发展“十个学会”的活动剪影。我们认为:真正的“能”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让孩子们拥有“带得走”的能力。所以我们开发了“十个学会”课程,确定了学会游泳、烧菜、整理房间、写一手好字、办报、表演、主持、小发明以及掌握一项艺术特长、参与一种球类运动或健身项目的目标。我们编制了“十个学会”学生技能发展手册,通过丰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评价与激励,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一致好评。

我们的“人格课程”还包括以下这些内容:①“每月一事”课程,即每月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课程确定了责、俭、勤、善、洁、和、乐、孝、敬、诚、律、雅等12个主题,通过晨会、综合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活动。②“道德实践”课程。我们设计了“校园绿地领养”“美德银行”“今天我入学”“今天我入队”等多姿多彩的德育活动。③“心理健康”课程。我校现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名,三级咨询师5名。我们与市文明办等9个单位合作建设了“海门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成长中心投资心理辅导设备六十多万元。我们一方面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为家长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讲座,一方面在双休日为前来咨询的师生家长免费进行个别服务,“心理健康”课程惠及了整个海门的学生。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发了“实小风铃”、仪式教育、节日文化、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等课程,我们的人格课程真正触及孩子们的心灵,内化为孩子们的认知。

阅读课程,点亮心灯。在海门实小,孩子们尽情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校本晨诵课程《四季牧歌》,以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为主题,让学生在每天的诵读中感受书香,获得人生的启迪。我们结合市教研室创编的《好书伴我成长》课程,落实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时间、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静静读书,读有所得。我们每学期进行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淘书乐、现场作文、诗文诵读、课本剧表演、亲子阅读培训、教师阅读指导课展示交流、作家进校园……我们还大力推进科技阅读、多彩数学阅读、英语课外阅读等课程,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快乐,点亮心灯。

社团课程,放飞梦想。在海门实小,孩子们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学校现有社团六十多个,如素描、泥塑、声乐、舞蹈、书法、小制作、小发明、棋类、球类、刺绣、编织、摄影、外文诵读等社团,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快乐活动。为了让社团的建设更完美、可持续,藏书票社团、环保社团、编织社团、小记者社团、课本剧社团等二十几个社团编写了成熟的校本教材。

探究性课程,收获自信。在海门实小,孩子们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我们总结提炼了探究性课程的主题:走近自我。课程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全面展开。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多元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充满自信与坚强。特别是“做中学”课程,学校选派两位专职科学老师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大循环实验。近三年来,实验老师编制了空气、结构、水、力等单元的科学探究课程,低年级每周一节,中、高年级结合科学课进行,深受学生的喜爱。

“能仁课程”使孩子们的潜能不断被唤醒、激发。孩子们考察、分析了城镇和农村的水体,写出的科技小论文获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我校原创的校园剧《我想做个好孩子》和《椅子班务会》分别获全国校园艺术节展演一等奖;合唱社团多次获市一等奖,并应邀赴日本演出;两位学生的小发明获国家专利;红领巾“绿翼”环保社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环保社团。“能仁课程”给予了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学生实现梦想的沃土,使他们的心灵因丰富而深邃,因自由而热情,因关怀而仁爱,因思考而不断创新。

超越:“能仁管理”彰显师生“能仁人格”的力度

“能仁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是对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的超越。我们期望通过以下管理方式来激发师生的活力:一是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使它能影响人的行为;二是激活师生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满足师生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三是融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使他们由管理关系变为同伴互助关系;四是培养一批具有“仁爱之心”、德才兼备的管理者。

学生管理,力求自主。走进海门实小,你会发现一个个“校园CEO”。CEO,是企业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智慧、谋略和胆识的象征。海门实小的CEO是由学生担任的: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在小主人角色中体验工作职责;他们参与常规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组织校园活动,设计活动方案;他们还调查城市建设的不足,向市长提出建议……“校园CEO”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三年多来,学校已经有一千多位学生担任CEO,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施展,他们的活动分别受到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江苏省教育厅、海门市妇联等单位的表彰。

无论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我们都提倡“学生自主”。学校每年进行大队委竞选,由各部候选人在校会上发表演讲,表达自己为大家服务的愿望,讲述少先队建设的具体设想,每个学生投上神圣一票。选出的少先队干部在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冬日缤纷”“我十岁了”“红领巾义卖”“把最美的献给老师”等活动有声有色,深受同学们喜爱。各个班级也最大限度上实行“自我管理”,每个学生都有管理岗位,为班级服务,做班级的小主人。

教师管理,激发热情。2012年6月15日,海门实小五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同时开题。面对省市级教育科研专家,五位老师侃侃而谈,他们自信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开阔的视野、准确有条理的阐述,得到专家们的赞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彭钢主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一个学校拥有五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而且有两个是重点,这在省内是少见的。”那么,是什么点燃了教师们研究的热情,让他们把教育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业呢?

我们成立“能仁教师读书会”,读《帕夫雷什中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学习如何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开发学生喜爱的课程;读《窗边的小豆豆》《苹果与粉笔灰》《小王子》《儿童的秘密》,学习如何去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我们请来李吉林、成尚荣、彭钢、刘铁芳、李庆明等专家,聆听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独特阐述。我们进行“艺林漫步”“影视鉴赏”“亲历高雅艺术”等“文化之旅”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程品位。我们编写《能仁教育》《太阳花报》,利用教师博客、校园网大力鼓励教师们讲述自己的课程故事,撰写自己的课程反思。我们评选“能仁教师”“优秀班主任”“青蓝师徒”“教学能手”,给予每个人鼓励与认可,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马克思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我们正是这样努力给予每一位教师创造的可能和尊严,点燃他们教育的激情。

队伍管理,提升能力。人们说,一个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好的校长。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队伍。对于管理队伍,我们严格要求,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我们一起读过《于丹〈论语〉解读》《谁动了我的奶酪》《从优秀到卓越》《第五项修炼》等书,滋润心灵,并从企业管理、人文著作中汲取管理的经验。我们要求每个行政管理者首先是个优秀的教育者,现在学校的十多位管理者,都是海门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我们要求管理者深入课堂,每个月听课不少于16节,对老师的课堂进行悉心指导,在与老师的朝夕相处、荣辱与共中建立深厚的情谊。我们每月举行行政例会,对一个月来的工作进行反思,并对下一个月进行规划。我们参观苏州、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名校,并与这些学校结成联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的管理,使我们的管理者拥有一颗“仁心”,更具备实施“仁爱之为”的能力,带领着全校师生向着“能仁”不断前行。

在“能仁管理”中,每个人都明了“我是谁”“我的责任是什么”“我该如何做得更好”……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责任和理想而努力,人生因此充满力度,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困难,不畏惧,不退缩,为着共同的“能仁”理想不停地奋斗。在这样的力量中,超越,不只是梦想!

猜你喜欢
海门师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我来说新闻(一)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海门赞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不会说海门话的海门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麻辣师生
海门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