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课外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还能为语言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有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杜甫所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在强调多读书所带来的好处。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引学生即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又体会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重视朗读、促进阅读
课外阅读以“读”为本,在初读课文时一定要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然后学生直接面对课文,把心静下来,进入课文当中认真地读。可以更深刻的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实践告诉大家,学生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的最佳途径就是朗读。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可以说明自身对语言文字有着敏锐感觉的表现。可以见得,在课内外阅读中,学生应该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意境、音韵和情趣。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的最现实、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们做事情的动力,只要学生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加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欢愉的氛围中阅读,愉快的、不知不觉的接受了语文知识。可以利用故事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学生们从小就都爱听故事,有的是在妈妈的童话或者奶奶的童谣中长大的。只要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每个人都精神抖擞,双耳立竖。急切的想要一听为快。当故事情节早已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惊奇、有趣的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时,教师告诉学生要想预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课后自读原文,便知结果。利用这个时机向学生们推出相关的读物。有一次下课后,我给学生讲《狗和麻雀》的故事:一位麻雀遇到了一只饥饿的小狗,小麻雀帮狗找食物,小狗走不动在地上睡着了。正在这个时候,车夫拉了两桶酒要路过此地。小麻雀叫车夫绕道可车夫不停,车就从狗身上辗了过去,麻雀就把车夫的酒桶啄了一个洞,酒洒完,麻雀就吃他家的麦子,车夫拿起斧头……讲到这里我却戛然而止,学生们迫不急待想知道后果。我让他们猜结局,一一否定后,我提出《格林童话》一书告诉他们,要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其它的故事更精彩。这样学生们都开始纷纷要求借书。
三.指导阅读、读中悟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中可以看出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层次、感情、语句特点、重点词句等精彩片段要进行标注,再比较分析,思想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如学生看了《掌声》之后,我就抓住重点来问: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的掌声是来表示什么的?因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认识,说出了如掌声是鼓励;掌声是对英子的夸奖;掌声犹如动听的歌曲,唤起了大家的勇气,给人增添了动力等等的想法。这样就真正的使学生们领悟了文章的主旨。
四.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利用课后时间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定期组织交流课外阅读经验。
1、开展活动进行阅读,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比如故事会比赛、图书展览、朗读比赛等,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在保证阅读时间上要减少书面作业,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早晚自习时除了可阅读所教的课文外,也可阅读课外的书报。必要时一周可抽出一到二节课的时间阅读课外书。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选择读物、设立图书角
作为一名小学生,求知欲是非常旺盛的,但是会缺少是非辨别的能力。教师可以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来阅读。对一些读物进行梗概介绍,如《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木偶奇遇记》,以及格林兄弟、安徒生的作品。可以设立图书角,把一些有思想、积极向上的图书存放在一起,课余课间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张俊艳,教师,现居吉林公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