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2014-04-10 12:30杜娟
考试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杜娟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可见,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的关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年轻一代的全面素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未来的建设者首先必须是生理和心理都是健康的人,只有如此,才能适应高速度发展的社会,才能胜任各项繁重复杂的工作。所以,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育要“育人”、“立人”,要弘扬人类和民族优秀人文精神,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入世精神。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更成为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那么,语文课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爱感染学生

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文育人,铭刻在心。”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应有的态度和境界。教师应当有健康良好的心态,身体力行,以自己健康的心态感染学生。古人曾告诫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保持这么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就必定会加倍努力地工作,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人格魅力。教师心态健康,积极工作,一定会满腔热忱地关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告诉老师,不愿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我们熟知的那些著名的特级教师,如斯霞、于漪等,他们全身心地关心热爱着学生,正是由于他们为学生奉献了无私的爱,才成就了辉煌的教育成果。

为人师者应付出自己的爱,以多种身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不但相信老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而且希望老师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和知己。研究证明:学生之所以对某一科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许多情况下是老师的感染、启发和鼓励而促成的。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情感交融的重要前提,是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斯拉斯捷宁说:“教学是一个既体现教师的活动,又体现学生活动的二者合一的过程。”这个教学便是学生最丰富、最生动、最科学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最佳过程。

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始终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阵地,也是教师展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主要场所。现行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资源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材料。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教材的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一方面增长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塑造健康的心灵,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性的课堂环境中,享受美的熏陶,得到艺术的享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譬如我们可以指引学生从屈原的被贬遭逐仍冒死进谏中,读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从勾践的“卧薪尝胆”和项羽的“破釜沉舟”中,读出“有心人天不负”和“有志者事竟成”;从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读懂“中国的脊梁”;从“苏武牧羊”中读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从司马迁的《史记》中,读出忍辱负重者的正直;从《老人与海》中,感受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从《报任安书》中培养学生不屈服于逆境,在逆境中崛起的人格……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坚强意志力和坚韧品质教育,净化学生灵魂,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其高尚情操的教育渗透点。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激发学生强烈的进取意识,培养他们的坚定的意志,使他们的生命在进取中得到升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学生心中的苦闷、愁结,必须找到一个倾泻点,这些想法和情感可以通过写作这一重要途径倾泻出来。语文教师可以从他们的作文中窥探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在评语中与他们进行心灵间的对话,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渗透心灵健康教育。

(一)利用命题或材料作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这就是我》的习作中,让学生勇敢地介绍自己,一方面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另一方面要客观地剖析自己的不足,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反思中逐渐成长。在《上网弊大于利吗》等涉及学生现实问题的作文中,让学生静下来思考怎样成长、怎样成功,适应学生日趋强烈的参与意识,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还可以利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题目,把学生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开阔视野,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二)利用周记随笔,把握学生心理脉搏。

魏书生老师将日记称为“道德长跑”,在学生烦恼、苦闷时,内心纠结时,可引导学生用笔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尽情地倾诉在日记或周记中,这样能够达到调节心理的目的。教师通过批改他们的日记,采用“书面”的形式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灵交谈,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摆脱困惑,有助于他们完善自我人格。而且利用“心灵对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避免当面交谈时的局促与尴尬,达到很好的效果。

四、教师可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更能起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以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以无穷的斗志和毅力迎接人生的挑战。阅读《简·爱》,学生会懂得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懂得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懂得人可以贫穷但不可以没有远大志向。总之,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人类创造的智慧的洗礼,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于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健康的心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拓宽视野,又可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受感染,提高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丰富和净化心灵,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教师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

《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话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句话说明:生活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高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期望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自身的才华得到施展。鉴于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如开展研究性课题,举行朗诵、演讲、辩论、诗词创作等活动,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也能满足他们表现、发挥才华的好胜心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各门学科提出的共同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使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积极心理润泽课堂教学,使语文课不仅是语言和文学的学习,更是在培养有一定文学功底且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优秀学生,使学生的精神更丰富,心灵更充实,目光更敏锐。唯其如此,教育才有广阔的前景,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语文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