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索绪尔与皮尔士关于语言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语言模糊性的根源

2014-04-10 22:27高艳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索绪尔符号学

摘 要 大部分模糊语言的研究侧重于模糊理论在不同语域的应用,而对语言模糊的根源进行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通过索绪尔与皮尔士关于语言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从客观世界、所指观念世界和能指语言形式本身特点三个方面对语言模糊性的根源进行分析,旨在呼吁人们对语言模糊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 语言模糊性;索绪尔;符号学

一、符号学的相关理论

欧洲符号学创始人索绪尔(F.de.Saussure)认为语言符号由两部分组成:所指(signified)和能指(signifier),分别代替概念(concept)和音响形象(sound image),二者就象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可分割,同时,二者之间的联系又是任意的。语言符号并非呈现为预先划定的实体,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两个组成部分原是模糊不清的,思想(概念)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预先确定的观念是没有的”。由此索绪尔得出结论,思想和声音形象“本质来说是浑沌的”,语言是在这两个无定形的浑然之物形成时制定它的单位的。

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模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形式本身及其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内容原本是“浑沌的”、“模糊的”。但是索绪尔的符号模式忽视了客观世界的作用,而大洋彼岸的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士(C.S.Peirce)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皮尔士的符号模式是一个三项式(triad),包括符号,对象和解释项,其中符号相当于索绪尔的能指,解释项相当于索绪尔的所指,但不同点是:索绪尔的所指是先验存在的封闭的系统,而皮尔士的解释项则含掺进不同人的主观因素,使思想意义更加不确定,进而变得模糊起来。皮尔士符号模式中的“对象”,则是被索绪尔一笔勾销的客观世界。皮尔士认为,符号(特别是肖似符号icon)不可避免地要带有客观世界的烙印,象形文字就印证了这一观点。综合欧美两大符号学流派的相关观点,本文按照客观世界,所指观念世界及其形成和能指语言形式本身三方面来分析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

二、语言模糊性的根源

1.客观世界带来的语言模糊性

客观世界有许多事物,在类与类之间的差异是连续的,而且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渐变而不是突变的。如事物形状的差异,由方到圆,由长到短,由大到小等等,都是连续的、渐变的。事物的色彩也是如此:不同色彩的本质差异是光波的长短差异,而光波的长短差异是连续的、渐变的。再如,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年老,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语言中却硬要以“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去标志不同的年龄段,自然不能绝对地分清楚。此外,事物的数量多少也是连接的、渐变的,如秃子与满头乌发者之间,头发的数量是渐变的,任何人都可能比另一个人多一根头发或少一根头发。还有各种生物的进化过程也是渐变的:“微生物”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界限未必是绝对清楚的。

2.所指概念世界中产生的模糊性

客观事物本身是无限的、千姿百态的、瞬息万变的,而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物完全同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所以当人们用语言表达认识结果时,就不得不采用抽象概括的办法,由此带来语言单位不像客观事物那样个个有差别。以事物的形状为例,人们对事物的形状的认识只能通过有限的分类模型去逼近客观事物,把形状各不相同的万事万物归入有限的分类模型中去。如“circle”、“square”、“triangle”等,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一个形状分类模型。这样,客观事物的形状都只是在不同程度上近似某个形状分类模型,即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隶属于某个形状分类模型。模糊性由此而生。此外,有时某事物本身的性态相对明确,但是,限于一定的条件,我们对这一事物的本身的性态只有比较模糊的认识,“受此影响,人们在进行抽象、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时,往往无法精确地确定一切思维对象的内涵和外延。”人们在语言表述时,就不得不采用maybe,often,usually, always,quite,almost等带有模糊色彩的语言形式。

3.语言能指本身的特点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了语言符号的两大基本特性:任意性和线性。任意性除了包括上文提到的含义外,同时还指能指符号之间“消极的和表示差别的关系上”,换言之,语言符号的声音层面同样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从根本上导致了语言符号的模糊性。日常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社会群体在长期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这一点是日常语言与人工语言、科学语言的根本区别。人工语言、科学语言可以人为地做出明确的定义,如作为数学术语的“圆”、“直线”等都有明确的定义,尽管客观世界中并没有这些明确定义的对象。但是日常语言不可能人为地做出明确定义,即使做出明确定义,也不可能在日常交际中按明确定义去使用。与某人说另一个人是青年时,很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人的实际年龄,只是依据其外表对其年龄做出模糊的估计。因此,日常语言必然比人工语言、科学语言具有更多的模糊性。

三、结语

总之,语言模糊性不仅根源于客观世界的特点,同时还离不开语言所指观念世界及人类思维认识方面的原动力,更直接产生于语言能指形式本身。通过对语言模糊性产生根源的符号学把握,我们对语言模糊性有了全新认识,可以更好地掌握有关模糊语言表现特点和运用规律,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用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赵德远.关于模糊理论及其来源的哲学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高艳霞(1984-)女,陕西宝鸡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索绪尔符号学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〇引进与诠释——语言哲学视域中的索绪尔思想研究(2)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
电视剧《走西口》的符号学意义
“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暨索绪尔研究在中国” 圆桌会议圆满召开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