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芳丽
摘 要 《数学教学通讯》2003年2月(上半期)上刊登的《命题与开语句的区分》一文(以下简称“区文”),笔者以为“区文”中把“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认为是开语句是错误的。“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是命题,而且是假命题。类似的错误笔者也在一些教辅资料与文章中看到,所以的确有必要明确区分命题与开语句的概念,文章针对“区文”提出的问题给出解析。
关键词 命题;开语句;剖析
一、命题、开语句的定义
初中教材把命题定义为“判断一件事件的句子”,高中教材把命题定义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实质是一致的,即能判断表达的事实正确或错误的语句是命题。开语句:含有变量,并且在没有给出所含变量的值以前无法确定真假的语句。如“x>3”,“a-3=5”等语句。还指出含变量的恒成立的语句都应看作命题,如“x2+x+1>0”。
二、“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是命题
根据命题与开语句的概念,“区文”认为“因为可以被5整除的数,实质是一个变量,当未给定这个数的值时是无法判断真假,也无所谓真假。”从而得出“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是开语句,不是命题。“区文”还从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此观点。笔者逐一加以辨析。
1.从假言命题的角度看
“区文”中一个显著错误是两次用到同一个概念“条件命题”。但内涵、外延均不一致。“区文”的前面“有些资料上把‘开语句也称为‘条件命题”,“区文”的后面却把①“若x=0,则xy=0”、②“若4是有理数,则4不是无理数”这样的“假言命题”称为“条件命题”。假言命题的一般形式:如果……(前件也称条件或题设),那么……(后件也称结论或题断)。其中的前件和后件是构成命题的要素,是命题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是命题,如②中前、后件都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如①中前后件都是开语句。但不管前件、后件是命题还是开语句,整个语句是假言命题,是一个复合命题,当然是一个命题。“区文”的错误是把假言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与假言命题等同起来。即使条件或结论是开语句,整个命题还是假言命题!区文误把它说成是一个“条件命题”,估计受假言命题中的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等误导。一般:前件→后件且后件→前件同时为真,前件是后件的充要条件;
前件→后件为真,后件→前件为假,前件是后件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前件→后件为假,后件→前件为真,前件是后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前件→后件且后件→前件同时为假,前件是后件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命题的四种形式”也是仅对假言命题而言的,对于一个假言命题条件与结论换位或否定,可以构造出其否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一起称为我们熟悉的“命题的四种形式”。无论那种形式都是命题,(构成命题的前件和后件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都是假言命题,都是一个复合命题。所以区文中“可以被5整除的数推不出此数末位是0”而把此语句说成是开语句是错误的,只能说可以被5整除的数不是此数末位是0的充分条件。所以“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是一个假命题。
2.根据命题的真值表看
“区文”记命题p: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设q。
第一:“区文”中指出,如果把“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作为命题,如果是假命题,则该命题与命题“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不是0”(也是假命题)一起,在逻辑上关于命题的经典的“p与非p”的真假值矛盾。问题出在那里呢?“区文”的错误是找错了非p命题!
并非“所有(某些)S是(不是)P”=某些(所有)S不是(是)P
即全称肯定判断的否定是特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的否定是全称否定判断。当命题p省略了全称量词,找非p命题往往出差错,这需要特别注意。
第二:p:“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设q:“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5”,“区文”中得出:
p或q:“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或5”,
p且q:“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且5”,
一个被5整除的数,末位不可能既是0又是5,p、q不可能同时成立,也就是p、q是不相容的;但一个被5整除的数,末位不是0就是5,所以对于一个确定的被5整除的数,p、q又不能同时为假。包含不相容的支命题的选言命题是不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就是判断几种事物情况中恰有一种存在的判断。常见的形式是:要么p要么q;或者p,或者q,两者必居其一。两者必居其一明确了不相容性。有一个且只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时,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才为真。对于一个确定的被5整除的数,p、q不能同时为假、同时为真,恰有一个是真,所以p或q(“可以被5整除的数末位是0或5”)一定是真命题,p、q不相容,所以p且q永远不可能成立的。
因为用相容的选言命题的真值表无法解释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真假,因而把不相容的选言命题说成是简单命题是错误的(如[4]),说成不是p或q形式的命题也是不正确的(如[5])。
以上解析说明,说p是开语句而非命题的理由是靠不住的。P当然是命题,而且是假命题。那么到底如何区分命题与开语句呢?
三、区分命题与开语句
在命题逻辑中,原子命题被当作基本单位,其内部结构不再分析。但要区分命题与开语句,要对原子命题的结构进一步剖析,需要新的逻辑工具—词项逻辑。在词项逻辑中原子命题进一步细分为谓词、个体词、量词以及逻辑连接词这样几个基本成分。谓词、个体词是新概念。先看一个例子:这朵月季花是粉红色的。在这句话中,令F(x)表示“x是粉红色的”,a表示“这朵月季花”,则F(a)表示这朵月季花是粉红色的。其中F是谓词,表示“粉红色”这种性质,个体词是x和a,表示具有这种性质的客体。x称为个体变项,泛指其中某个个体,而不表示一个确定的个体,a称为个体常项,指一个确定的个体。
参考文献:
[1]彭漪涟.逻辑学基础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罗珍义.命题与开语句的区分[J].数学教学通讯,2003,(2).
[3]陈俊屿.《简易逻辑》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1).
[4]谢绍义.“或”“且”“非”命题的判断及构造[J].数学教学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