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参与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2014-04-10 18:40高更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5期
关键词:教材信息技术过程

高更

2001年国家开始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期通过教学方式与理念的变革,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适时参与,特别是近几年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教育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它尝试将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等多种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大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一、增加了教材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逻辑与思维能力、想像力与创新力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普遍进入校园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重新整合与所要讲授内容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链接、延伸、拓展、重组,或添或删,从而使教材变厚。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兼容性与开放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详细地掌握所学内容,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而课件的使用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趣的作用,同时又可以让教材变薄变得更薄,到一页纸,一张幻灯片。因为口述和板书都不可能将一个单元或一本书的框架展现出来,而一个整体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必须的。而课件的出现,就可以抓住线索,理清知识的发展脉络,然后展示给学生记忆或者展示给他们一个范例,引导他们学会梳理知识框架。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引导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这是一个将课本变薄的过程,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生归纳能力的不断提高,可逐步发展成对一篇课文,一个单元的概括。然后根据知识的脉络汇制成一棵知识树的样子,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

这种将教材变厚与变薄的过程是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从量变到质变必经的一个关键步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归纳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逻辑与思维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二、让学习活动根源课堂又高于课堂,通过更多的生生、师生的合作交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再是传统课堂那种主要依赖教师的口述、课本的学习与习题的训练来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锻炼提升,而是更多地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可以通过平台开展问题交流与探讨,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利用,自主地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既是课堂上新的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又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扩展与延伸。而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思维情况进行及时地跟踪性评价,创建新型的评价方式与体制。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个人成长库,将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思想与智慧的成熟都做好记录,这将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可以与人交流,也可以作为自身成长的一个私人记事档案。

同时课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师教授课程的效率,从而增加了更多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更轻松自由的氛围里合作共赢。

这也正符合了新课标中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无认知监控学习,也照顾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注意了学习过程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三、信息技术参与使得语文教学形成了一种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新型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所以为了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有效性,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和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进行辅助教学,“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多媒体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拼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无形的理论知识为一场具体生动的视听盛宴,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协同作用,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下更快、更高效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及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开设苏教版必修一《赤壁赋》时,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文质兼美的特点,以及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的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除去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与第二段客人的箫声还好理解外,第三四段作者有关人生和宇宙的讨论是和他的头脑中固有的儒、释、道三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让高一的孩子理解起来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给予链接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具体是在课堂之初我让学生运用网络搜集并整理此文写作的背景与赋的文体,以知识链接的方式通过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在具体的理解过程中尽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先画出直接写感情的句子,然后再步步深入,让学生尝试从其他句子是否看出作者的感情。而对于后面的有关宇宙人生的探讨,则通过小视频的形式对中国传统的三家思想进行概括,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则容易一些。而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让学生进行了课本剧改编,通过体验新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情景体会作者的旷达乐观。对于一篇文言文来说除了“文”的理解,“言”也不容忽视,这么零碎的知识如何记忆是个大问题,而课件的使用可以直接将练习展现给学生,做到堂堂清。学生将知识系统归纳,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发布到班级的博客中让其他同学学习与讨论。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课文和学生的深层对话,突破了教材的束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新课标的观点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人格独立的发展中的人,拥有个体差异,是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形成了师生、生生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在“对话”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并通过教师与网络,学生与网络的“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让网络资源走进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机会让教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宝.中小学教师实用信息技术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范章永.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2011(7).

[3]连仕超.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84-87.

猜你喜欢
教材信息技术过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