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雅丽,高清冉,靳峰峰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河南济源454650)
岗位职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随着装配制造业由沿海城市向内地的迁移,内地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增加,需求的质量也在提高。企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岗位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到企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实现企业与学校的“零对接”,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就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如机床的操作能力、产品的检测能力、零部件的装配能力等等,实现“专业与岗位的零距离”,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直接能给企业创造财富的一线劳动者和专门性人才为目的的[1]。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电大类所有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机械加工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制造基础是由多学科组合而成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涵盖了工程材料选择、热加工工艺理论、零件检测技术、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等,几乎包括了机械制造方面最基本岗位职业能力所要求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部[2]。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完成课程与岗位的完美对接,本文在项目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的理念[3]。
根据劳动部颁布的职业工种和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调查本地区企业机械制造行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将机械制造基础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设定为10种能力,即力学性能检测能力、金相检测能力、铸造加工能力、锻造加工能力、焊接加工能力、技术测量能力、钳工加工能力、车削加工能力、铣削加工能力、加工工艺编制能力。
为培养企业需要的这10种岗位职业能力,我们把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分为以下五个模块,见表1。每个模块的学习都分为两个阶段:初级课堂理论学习、车间实践操作;其中初级课堂理论学习以“适度、够用”为学习标准,以课件和教学录像为主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旨在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阶段车间实践操作阶段主要基于工作过程,以生产任务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让学生边学边练,从而避免教、学、做的脱节,为培养机械制造岗位职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和参加技能大赛,与真正的企业生产实现全方位的接轨,从而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4-5]。
表1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设计
在制定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方案后,具体的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而杂、涉及广泛,包括机械加工行业所有的应知和应会,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不光要教给学生机械制造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机械制造方面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学校就要拿到相关的技能证书。
机械制造基础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多媒体课堂上或者4A平台上,通过PPT、视频等手段来教给学生,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在试验台上、在检验仪器上、在机床上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各个学校建设具有一定设备和规模的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工厂。除此之外,还要根据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以满足一些特殊工种的职业技能培养。
基于以上要求,我校建设了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中心、机械加工训练中心、电气焊与钳工实训中心、公差测量技术一体化教室、特种加工实训室、力学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刀具刃磨实训室等2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还有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矿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济源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等20个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为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为了实现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除了硬件有保障之外,师资也要有保障。教师既要求有扎实的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要求由双师素质教师来任课,本院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都由双师素质教师执教。
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重理论知识传授,一般安排在金工实习之后,学生在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时需要靠回忆在金工实习时的一些操作步骤来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起来很吃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是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和金工实习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改革,它是把这两者有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一边教授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职业技能[6]。
以模块5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与应用里的铣削加工能力培养为例,如表2所示。
表2 模块五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举例
首先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通过PPT课件和图片视频素材讲解铣削加工应用的场合、各种铣刀、铣床及其附属设备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实习工厂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拿着教材,深度接触这些设备和刀具,使学生对刚学的理论知识即设备和刀具有更详细的认识;紧接着还在实习工厂内利用一个课时由教师示范铣床操作、刀具磨削、工件装夹等,同时加工出简单形状的零件;而后给出三个课时让学生模仿操作,进而加工出一个同样的工件,由老师现场指导,根据做出的工件,给出成绩,在合格后就完成了铣削加工职业能力的培养[4]。
在这一个小模块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铣削加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际加工操作,充分显示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特色,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教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开心,真正地掌握了实际的技能,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比如相关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师资的培训和课时的调整等。首先,为了能够实现模块化教学必须建设和完善实习工厂、实习基地和实验实训室的条件,我校在近几年投巨资建设和完善了2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工厂,基本上能够满足这门课程的需求,但是对于热处理设备、铸造、锻造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对于师资的培训,更要给予重视,要注重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要让以前只能上理论课或实践课的教师,同时能上理论和实训课。保证既能教给学生必要的应知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应会的操作,打破以前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僵局。
再者,关于课时调整的问题,虽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也必须注意。还以模块5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的教学为例,在铣削加工能力培养这个小模块中一共用了6个课时,也就是一个白天的时间,这个时间必须是整块的,不能分开。如果还按照纯理论课那样,两节一起上,这次理论讲完了,等到实习工厂操作时,学生理论知识全忘了,效果就出不来[7]。所以,这就要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考虑到这一点。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于机电大类各个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思考。
在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方案中,把各种工种都做了介绍,并且都进行了实践教学。实际学生工作以后,岗位只有一个,学习其他的知识是不是浪费?学生在学习完各种技能后,都能够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学生到底要考哪些证?要考几个证?不考证的行业技能,需不需要学生来学习?这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在考证的问题上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学生可以在本课程开始之初根据兴趣和以后就业方向来选择小模块,教师按学生的选择将学生分班进行教学。
要更好地进行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很重要。可是师资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教师的实践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在招聘专业教师时,不光要看他的学历层次,更要看他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不光听他讲课,更要看他的实际操作水平,讲课和实际操作水平都合格的人员,才能成为职业院校的老师,形成“教师也是师傅”的崭新局面[8]。
综上所述,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机械制造基础模块化教学就是以现有条件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作过程模块为依托,以技能鉴定为考核手段,逐步研究、总结、分析,力争形成一套理论与实践比例合理、优化实践教学方式,并且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性教学方式,以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视阈下学习情境设计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及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5]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6]苗雅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7]陈本德.《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三江学院学报,2011,(1).
[8]Reinhold M,Haasler B,Howe F,Kleiner M,RaunerF.Curriculum- Design II:Von beruflichen Arbeitsaufgaben zum Berufsbildungsplan[M].Konstanz:Verlag Dr.-Ing.Paul Christiani,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