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遂宁中职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刘华山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全局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位置的高度重视,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遂宁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遂宁正处于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必须把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加快建立、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为遂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遂宁;中等职业教育
2014年6月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和现代全局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位置的高度重视,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遂宁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遂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应对诸多挑战,必须把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加快建立、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遂宁“六大兴市计划”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遂宁,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典型的川中丘陵地区,幅员面积53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80多万,大部分属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虽丰富,但由于资源匮乏,高技术人才缺乏,整体经济长期在四川显得相对落后。1985年建市以来,遂宁在各界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一直在探索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整体经济水平依然徘徊在四川中下游,遂宁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这是遂宁人民的共识。然而,培养人才的路径究竟在哪里?遂宁人思考着并不断探索着,那就是:大力发展现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因此,遂宁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早,早在1982年就开办了职业技术教育高中班,1984年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建市29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各区县人民政府坚持每年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析研究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安排部署职业教育发展工作。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联系职业学校制度和市直单位扶持职业学校制度的通知》、《遂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民众的呼声,党政的共识,使遂宁的职业教育始终处在“优先重点发展”的位置上。迄今为止,遂宁三县两区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8所,在校学生近3万人,其中,公办学校6所,民办学校12所。国家级重点1所,省级重点3所。然而,在遂宁中职教育辉煌发展的同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的困境与危机也开始显现。
1.1生源萎缩,办学规模下降,学生文化素质越来越差
由于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只生一胎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影响,遂宁乃至全国入学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村大量的中小学撤并,导致中职教育生源萎缩;又由于高校扩招,高中扩招,导致初三毕业生中中等偏下的一些学生挤入高中,走上高考“独木桥”,留下的初三差等生成了中职学校的主力军,因而中职生在文化素质上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1.2专业设置陈旧,不能满足时代需求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 T 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与互动愈来愈密切,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新的行业与职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而我们的中职学校要么由于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要么由于资金与技术原因,缺少应有的必要投入,导致许多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一些专业学生毕业后出现一定程度就业难。学校与学生陷入就业难…招生难的恶性循环。
1.3师资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佳
纵观遂宁18所中职学校,民办中职12所,占总数的66.67%,不论其办学者嘴上说得多么动听,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是他们的根本目标,那么用于聘用教师的投入必然显得小气,不高的收入又必然导致很难聘到优秀教师,平庸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公立中职,其前生是全日制普通中学,由于体制原因,一些原来的数理化等教师,在不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的前提下,摇身一变,成了打着“懂行”招牌,其实根本不专业、不地道而只能忽悠学生的所谓专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
1.4学时缩水,家长、学生反响强烈
生源萎缩,必然导致生源大战。为了争夺生源,各中职学校特别是民办中职学校,纷纷给各中学初三班主任老师或其他人员生源组织费,数目从最初的几百元到现在的3000元以上。而民办学校的中职学生现在是国家每生一、二年级每年补助2000元,并允许收取一定学费和杂费。3000元的生源组织费支出,导致中职学校第一年分文不赚甚至亏损。这种情况下,学校还有什么实力和积极性来提高教学质量。赚钱的秘密在第3年,学校打着顶岗实习的幌子,收全额学杂费、住宿费,而基本不安排学生上课,教师的授课费全省了、水电气费全省了。对此,学生及家长痛恨至极,却又无可赖何。
以上诸多情况,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一些民办中职学校濒临倒闭或转向。如遂宁机电学校被鼎盛集团兼并,民进中专改弦易辙蝶变为遂宁实验外国语学校。
然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程度,遂宁要实现“六大兴市计划”,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统筹发展生产新服务业,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全面深化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1政府层面,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现依法治教
①.完善政策体系。由政府出面整顿和规范中职招生秩序,加大全市中职招生统筹力度,严格控制高中招生规模,打破中职招生区、县封锁,使市直中职校有稳定的生源。
②.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利用遂宁位于川中,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就在遂宁的优势,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使遂宁更多的中职生有条件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③.加大财政投入,遂宁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职业教育经费仅占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0%,所以,政府必须建立投入增量大与长效投入的机制,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从而彻底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
④.对公办民办中职校学生补助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⑤.给民办中职校教师适当经费补贴,尽可能为民办中职校一些教师解决编制问题,加大对民办中职校的扶持力度。
2.2学校层面,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加强能力培养
①.加强服务意识。尽管许多中职学校都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和指导思想,但实际上,不少中职学校仍存在“无为”思想,习惯于传统办学思路,还不能看到职业教育与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就业机遇互动双赢关系,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在服务新专业方面有所作为。
②.拓展服务层面。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还是集中在物质文明建设层面,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虽然也有所体现,但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学生重技能培养,轻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③.提高服务能力。许多中职学校的专业或是过于陈旧,没有体现出“市场驱动”和“就业导向”,或是过窄过细,缺少理、工、农、文、管的综合,课程结构彼此重复或割裂,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急需人才的实际需求;就师资素质而言,“双师型”的比例仍然较低,大多数教师对农科教结合、校企及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上。
④.完善服务模式。尽管现在形成了诸如校市、校县、校乡、校村、校校、校企联合等服务模式,但这些模式仍面临着理论与实践究竟如何结合才更科学有效,如何创新运行机制才能更加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情况的问题。
2.3社会层面,促进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①.组建多方位职业教育集团,依托企业,贴近需求,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的师资队伍。
②.密切产教融合,校企结合,走出一条突出实战和应用的职教办学新路子。
③.改变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大而参与程度低的窘况,我国教育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结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每年技工缺口高达数百万。校企合作呈现出“一头热”的现象,企业的参与度不高,致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断链。
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遂宁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遂宁职教战线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遂宁的中职教育,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为遂宁、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 //www.peo ple.com.cn(2014-06-23).
[2]柏叶.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教育与职业[J].2009,(15).
责任编辑:邓荣华
G718
A
1672-2094(2014)06-0137-03
2014-10-21
刘华山(1965-),男,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列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