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视域下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变迁

2014-04-10 21:44许韶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美的价值观经济

许韶平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阳泉 045000)

随着体验经济的不断发展,90后大学生,作为思维意识最活跃,接纳新事物能力最强大,精神体验最敏感的一代,正接受着有史以来最先进的教育,享受着最优越的物质生活。同时,其审美价值观必然会随着这一经济形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变迁。许多大学生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却表现出精神生活的匮乏,审美体验的缺失。因此,体验经济语境中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体验经济的内涵

体验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由托夫勒(Toffler)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先提出,而它作为一个学术范畴,则是由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于1999年首先提出的。在他们合著的《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书中,他们认为:经济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农业、工业和服务这三种经济形态,而体验经济正是继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种经济发展形态,开创了经济的又一个新纪元。这一经济形态的核心就是“体验”,企业要以服务为舞台,以产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1]。可见,体验经济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体验,其过程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即经济审美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已得到满足。因此,人们便开始追求精神需要的满足以及精神生活的体验。而体验经济正是这样一种以注重消费者的身心感受与心理体验,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欲望为目的,以创造体验为服务宗旨从而获利的经济形态。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消费更多地融入了审美与情感的因素。消费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在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产品的审美价值,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自身的审美价值观。其特征主要包括:首先,体验经济创造“审美体验”。体验经济倡导产品的娱乐性、新奇性和感染性,其过程就是一种审美体验,人们在这一体验中实现自身情感和个性化的需求。其次,体验经济面向人们的精神层面。体验经济注重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体验,给人“难忘”的感觉,同时人们也获得了更多精神上的需求与满足。最后,体验经济中,人们具有直接参与性。体验经济表现为消费者参与到生产和服务过程当中,其经济活动需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来完成,消费者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生产者,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由此可见,体验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改变人们的审美价值观,而大学生这一群体,其审美价值观正处于整合与巩固阶段,极易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二、体验经济视域下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变迁趋势

体验经济下,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会美、享受美、接受美的熏陶,并逐渐形成个体内在的审美价值观。大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审美体验活动也日趋丰富,这些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他们审美价值观的变迁。这种变迁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审美价值的多元化与审美追求的个性化

体验经济本身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其接受能力更是超出普通大众,他们的审美价值观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于美的事物,他们不仅仅会看到事物的表面,还会看到事物的内涵与本质。例如:在选择服装方面,他们不但看重服装的款式、设计等外在的美,还会考虑这样的服装是否适合自己的个性与气质,使外在美与内在美更好地融为一体。此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随波逐流,而是更加注重突显自己的个性,寻求个性的解放,审美追求也逐渐表现出个性化的趋势。他们从自我满足与自我肯定中感受、体验着美的价值,从而渐渐确立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观。

(二)审美视野扩大与审美思维活跃

体验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信息化发达的时代。物质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琳琅满目,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再加上多媒体、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传播媒介变得畅通无阻,审美资源变得丰富多彩,大学生的审美体验途径也变得多种多样,他们渴望在这样的时代获得更多美的感知。因此,他们的审美视野便在这一感知过程中不断得以扩大。大学生思维意识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十分强大,随着其审美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审美意识逐渐被唤醒,不再刻板地停留在某一审美价值取向上,而是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审美标准,用不同的标准对事物做出客观评价。审美对他们而言,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方式。

(三)审美认知能力与审美实践能力欠缺

面对丰富多彩的审美资源,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渴望美、追求美。他们在主观上非常重视审美理论的修养,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认知基础;但由于自身阅历较浅、审美感知能力有限等原因,在审美实践中,他们往往不能用已有的认知基础去提高审美认知能力[2]。此外,许多大学生虽然非常重视表里如一,重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但由于自身认知能力偏低,往往表现出了审美认知和行为的脱节。例如:大学生越来越重视通过塑造自己的外在形象,来增强自信心,这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塑造自我等方面不无裨益;但也有许多大学生过分讲究衣着打扮,不注重自身审美理论的丰富与审美修养的提高。因此,这种脱节严重阻碍了他们审美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审美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媚俗化

审美价值取向主要是指人们分析美、鉴赏美的能力,以及对美评判的标准,接受美的反映等。它既受个体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时代、环境等形成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体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深,而其根本目标仍是追求经济效益,通过商业化的运作和媚俗的方式来讨好消费者以获利,这样的时代特征势必对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带来很大的影响。思想开放的90后大学生,热衷于追求个性化和新颖化,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体验经济的媚俗化在客观上对他们的审美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大学生在审美实践中,价值取向表现出了功利化甚至媚俗化的倾向,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审美品质的提升与审美素养的形成。

(五)审美观念与审美追求消费化

体验经济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造就了其消费性的特征。在这一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他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时尚,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不仅仅是实现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实现精神生活的满足,实现一种炫耀心理的满足,这种消费行为也逐渐影响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追求。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审美往往得通过华丽的外观,炫目的光影才能变得更加感官化,成为了一种凌驾于人的精神体验之上的视觉存在而已。要实现这样的审美追求,就必须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因此,消费化的审美观念与追求,在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心里已占据了一个无以替代的位置。

三、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变迁的应对策略

面对体验经济环境对大学生的审美观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有效的审美教育。将这一教育渗透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的审美情感,理性的审美取向以及健康的审美追求,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

大学校园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应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审美取向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部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教学设备、活动场所等硬件的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随时随地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气息,提高审美修养的水平;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等软件的建设,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修养,才能从更加理性、全面的角度去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二)提升教育者的审美素养,提高大学生审美认知能力

教育者好比一盏指路灯,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因此,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随着体验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的渗透,教育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功能。教育者应具备美的情感,要理解、尊重关心学生;应掌握美的学识,除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美育知识;应保持美的风度,要做到仪表美、举止美、言语美和态度美。通过这些良好的自身审美素养,教育者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育者还要注重传统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丰富的审美因素,将审美艺术课程列入学校公选课中等形式,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美、热爱美,进而获得美的体验。

(三)开阔审美视野,提高大学生审美实践能力

除了发挥传统课堂的育人功能,高校还应将其与第二课堂实践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参与审美实践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提高美育效果。高校应发挥社团的力量,开展一些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修养为目的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现与发展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美,体验美。此外,高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外审美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艺术作品,到音乐厅欣赏高雅音乐等活动,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并将这些经验逐渐内化为自身较为稳定的审美认知,使自身的审美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达到真正的内外统一。

(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审美取向的实用性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几千年来历史文明的宝贵积淀[3]。传统文化对国家、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在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体验经济下多元文化的融入、渗透,传统文化的主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协调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共同发展。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支配权但没有稳定经济收入的消费群体,这就需要借鉴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够用适度的优良美德,处理好消费主义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关系,教育大学生用审美和实用的尺度去看待事物,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而树立实用性的审美价值取向。

爱美是人的天性,大学生正值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的时期,美的事物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体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审美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扬长避短,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审美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经济体验[M].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8.

[2] 陈宗章.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社会角色理论视域下的阐释[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62-65.

[3] 李炳毅,李 玲.中国传统文化:现状与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107-109.

[4] 陈旭雯,傅阳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3(4):109-110.

[5] 李 芳.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J].知识经济,2013(10):86-88.

猜你喜欢
美的价值观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