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2014-04-10 21:21彭杰刘艳
关键词:学风职业大学生

彭杰 刘艳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趋于多元化,高校除在硬件方面努力改进之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起。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生建设的“具体而微”项目,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大力推进,广大高等教育者逐渐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规划大学生自身成长历程以及将来发展的重要准则,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一词来源于组织行为学,起初是要组织和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具体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高校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所处社会条件及自身因素结合分析,制订其一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进入职场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从业人员前,从自身技能、专业知识、就业观念等方面做好应对进入职场挑战的全面准备,在“衡外情,量己力”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发展、成才及自我提升提供帮助的教育,在这个传授过程中也能够向大学生传播大量生动、具备正能量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能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身心状态。然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若想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科学的方法与全面的指导,成为学生日后成长的坚实根基与良好储备,就需要有优良的学风作为保障,就需要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贯穿其中。

所谓高校的学风,顾名思义,是说大学生的在校园中学习的风气,而这个风气不仅包括大学生学习品格、学习态度、学习手段和学习动机等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大学生对待学习本身的态度,这个态度往往是稳定且带有倾向性的,它的具体表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上。

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长期以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各种尝试,期间也积累总结了很多有效的经验、方法与途径。综合起来大致包括: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形式包括开会、演讲、讲座等),纪律约束(制定各种校规校纪),组织引导(成立各种研究小组或实践小组等),兴趣活动(如学风建设论文评比、第二课堂)或各类物质激励学习进步奖等。这些教学方法、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优良的学风,但是,如果仅靠这种外部的强化手段从表面对学生进行看似有效却收益甚浅的教育行为与途径是完全不够的,是很难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或改变,因此,如何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风,唤起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内心的持久性,调动高校学习主体——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体,这才是转变高校学风的根本所在。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就要很好地利用和挖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途径,通过开展有效活动与特殊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不断发挥学风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也使良好的学风建设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介质

当前,在大学校园中,多数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淡薄,没有明确的目标,而且逃课现象较普遍,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作风不够严谨,治学精神相对缺乏;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偏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毕业生质量呈下滑趋势等特点。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来发挥自身积极主动性,从而带动学风建设的好转。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许多大学生在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之后考入大学,大学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暂时松一口气的放松心理,并且也失去了奋斗的明确目标,从而使他们出现了个人目标与人生理想不明确的迷茫心理。

根据已有研究据做过的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原因”方面,三成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了“迷茫,无学习动力”。而有关于在大学的学习动力是的问题,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谋求个人美好发展前景”,与此同时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一份满意的职业是学习的根本动力。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帮助学生较早地了解职业世界并为成为一位合格的职业人做准备,让本人直接参与自己人生目标的设计,对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也会更加自觉充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办学理念和个性化的教育方针,使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即可认清、明确自己将来的职业道路及发展方向,以合格职业人的行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学校日常教育中,教育管理者要根据学校设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受教育者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一整套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及为实现该目标而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老师应在低年级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普及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剖析自己;认识专业,探索职业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技能技巧。在他们确立了学习目标后,就会自觉地合理分配时间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校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适应教育等途径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在入校之初即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毕业一学年中,应该使大学生尽量的走出校园,接触社会,迈向社会,这时,学生要在专业实践、实验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水平,把知识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接触社会,体会现实生活,可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实践、实验,学生会主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能力的欠缺,这样,为了达到“人—职匹配”的目的,就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地加以弥补,将更多的精力用到学习上来提高自己。

因此,指导好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实现大学生“职业角色的转变”过程,赋予他们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其学习效率并且还保证了优良学风建设的可持续性。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内在潜能与积极性的发挥。在大学四年期间,每一年级、每一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学习任务,如何实现各个阶段学习目标就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安排。首先,指导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较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进行分析;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其次,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专业的具体岗位等以及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等;再次,利用各种手段,采用多重途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了解行业、社会、岗位的现状,树立职业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当对自我、学科与社会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后,才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而,教师就可以从这三方面出发,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任务并能明确学习目标,从内在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教育从被动变为主动,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同化到学生的头脑当中,从而实现学风的根本性扭转。

另外,社会对具有敬业精神好的高素质人才一直非常推崇。敬业精神从职业人的角度来说即是对学生职业态度与忠诚度的要求,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即是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而这种态度则是在校期间长期培养而成的。英语水平与实践技能则是学生在日后职业生涯中的本领要求,直接决定着学生如何规划职业以及职业规划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职业实践的训练,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提前对未来的职业有感知和体验,并从中认识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以更好的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大学生高校学风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不仅相辅相成,而且互相促进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对专业的了解,并对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挖掘他们的潜能,更能具有积极性、主动性与实践性,从而培养高校良好的学风。因此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而学风建设是其有力的保障。

当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数还停留在教育知识本身,我们更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转变高校学风,促进学风建设的主要平台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合理、科学实施,大学生不仅能够根据科学知识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更能合理规划学业,客观促进了高校有了学风的形成。

[1]曹勇,李德全.以大学生涯规划实施为平台加强雪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闫衡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加强学风建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学风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