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媒体就业需要与高校培养关联性分析
——以绥化地区为例

2014-04-10 21:21曹秋敏
关键词:新闻媒体人才专业

曹秋敏

近年来,地方新闻媒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高校新闻专业的扩大和繁荣,特别是地方新闻院系如雨后春笋般增长。高校新闻专业的盲目扩大使得毕业生人数剧增,远远超出了新闻媒体对毕业生的需求。再加上地方新闻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他们对人才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远超于现在毕业生业务水平。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从新媒体发展的专业出发,加强地方和高校的合作,为实现地方新闻媒体与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建立关联机制。

一、绥化地方新闻媒体发展概况

地方新闻媒体是个与中央新闻媒体相对的一个群体和概念,主要是指省、市、县的新闻媒体,与中央新闻媒体定位于全国范围不同,地方新闻媒体主要是为当地百姓服务的,且立足于民生和地区导向。绥化地区新闻媒体事业近几年有了长足地发展。从总体来说,媒体硬件设备的投入,为新闻的质量与媒体的流畅做了基础性工作。同时,国家大力发展地方新闻事业的建设,政策的倾斜为新闻媒体地快速转变提供了机制保障。不过,所有的这些虚在人才方面有了量和质的考量,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激烈的竞争使得媒体越来越强调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及人才,我们应该看到现有的媒体梯队建设和新闻专业人才在地区的行业中并不是十分普遍。分析原因从学历上面,大专和专科占据相当低比例,且大多以女性居多;从专业背景来思考,很多都是理工专业,新闻、电编、摄影、摄像等符合度专业还是比较稀缺的。

另一方面,地方新闻媒体近几年在招聘人才方面,严格要求专业和学历,尤其是对高素质的媒体相关专业毕业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地方的新闻媒体出现了吊诡的发展,即高素质与媒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给高校新闻媒体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绥化地方新闻专业培养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全国新闻院系规模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全国有八百多所新闻院系,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全国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有20多万,而目前在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超过30万,新闻专业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状态。新闻媒体专业供大于求的就业压力使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另外,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还存在一些偏差和缺失。这种认识度的偏差已经非常普遍。经过笔者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形成下图数据。

这样的认识非对称性源于以下原因。首先,培养目标的模糊与缺失地方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媒体的媒介环境已变化,授课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其次,培养学生的特色少且趋同。高校只注意训练学生采、写、编、评的能力,而忽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存在和兴趣点,这是新闻人才培养的潜在力量。第三,培养学生和地方台合作机制缺失。任何新闻媒体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尤其是播音支持,没有上过麦怎么能形成标准试音,合作机制建立比个学生单独的合作形式更具有全面性。最后,没有形成新闻培养的传承性。绥化地区的新闻类栏目实力不错,但是在人才培养上,老师的“老带新”、地方台的“一帮一”方面还是存在不够深入的情况,这些都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挖掘点。

三、地方与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合作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地方和高校的合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联合培养和就业需求的双赢举措。从地方台来说,新闻媒体是需要积淀和磨练的,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是需要一种定点培养和人才储备的定位。因而,地方台应改在高校中寻找人才培养的“订单式”机制,为日后的发展做好铺路。从近些年央视用人就能看出来,很多人都是地方台的且很早就被央视发现,央视更多希望这些人才被培养和流动。而从高校来讲,人才的出路才是培养的最终出路。高校应该主动联系地方台,他们提供不同类型和特色的实习学生,推荐不同方位的毕业生。这就需要高校能够主动放下手段,与地方台建立联系,给学生争取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做好未来发展的梯度和层级。

不仅如此,地方和高校在新闻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上,还应该兼顾国家和地方的特色栏目。不能让所有的毕业生都在高校和地方台之间学习、实践、生活,还应该在外语、计算机、综合基础知识之上做好拓宽培养的多样化。

四、地方与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与培养的的一些措施

地方新闻媒体与当地高校新闻专业教育要相互促进、互相合作一个总目标和原则是人才的高效率利用,要做好这个目标和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合作的文化定位。地方新闻媒体与当地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合作,应该以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抓住新闻改革的契机,以业务相互合作为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我们发现文化产业和文化工业园建立,需要更多的新闻人。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培养方面和地方用人方面,应该注入文化研究、区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合作的协同机制。地方新闻媒体与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应建立合作协同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落实相关职责。做好沟通、交流、互助等方面文章,让学生受益于双方面,做好长远的机制和体系性格局。

再次,合作的有效实践。有效实践来源于培养的实践。双方可以互聘师资,定期举办有关专业讲座和培训。在日常培养方面,媒体可以积极向高校提供兼职教师和实习场所,参与教学研究,积极主动参与到新闻教育中来。再实践活动方面,高校可以在新闻媒体建立新闻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实习和见习,组织学生参与新闻媒体的采访活动,让师生共同走入媒体,让新闻媒体记者真实地走进课堂,形成良性的“实践链”。

最后,合作的品牌项目。新闻是容易淘汰的,媒体很多时候是无情的。所以,我们地方和高校合作要想长远和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品牌的确立。目前,地方媒体在新闻评论和百姓热点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今后,我们的学生无论在实习还是工作,都应该在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固定传播媒体的优势项目上做文章。比如,现在很多地区的交通广播宣传已经深入百姓之中,他们的品牌和自主意识十分强。我们在建立合作之初,就应该设计好未来品牌的确立和永久,这样地方和高校在新闻媒体方面就实习就有计划、有设计。

总而言之,地方新闻媒体与高校之间相互促进合作的关联性是新形势下媒体资源优化的结果,是一种双赢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为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且,笔者还认为只有地方媒体与当地高校的新闻业教育不断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从基础做起对当地的新闻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只有各个地方的新闻业蓬勃发展才能带动未来新闻的深入宽广。一言以蔽之,地方和高校之间在新闻媒体人才培养方面既有关联和合作,又是学生出口教育方面形成经典的合作机制。

[1]邓显超.化软实力视野下我国新闻媒体发展探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34).

[2]孙志伟.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8).

[3]张培成.高校与媒体深度合作,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导刊,2009,(10).

[4]葛春颖周彦超.融媒环境下高校新闻专业改革新思路[J].中国新通信,2013,(12).

[5]张霆.媒介融合发展下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1).

[6]雷璐荣.高校新闻专业“合作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新闻知识,2012,(12).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