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2014-04-10 21:21郭天梅
关键词:礼仪大学生教育

郭天梅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优秀品质。孔子讲“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称“六艺”。“六艺”当中,“礼”字当头,主要是指德育,“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站不起来,不能做人。由此可见,礼仪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条件下,对礼仪修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振兴民族的历史使命,不仅仅要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尤其是礼仪修养。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他们之间是“形于外而成于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明荣知耻、举止端庄”的道德品质,这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学习者、传授者,不仅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道德素质修养,尤其是礼仪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礼仪修养学习,这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传承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加强美德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礼不仅是一种文化象征,更是家庭、社会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礼仪修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他们接受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的行为举止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美德教育,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传统美德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步入大学校园后,一般就远离了家乡和父母,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过着大集体生活。在集体的环境中,大学生们都渴望能够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更亲近的情感交流,互相帮助,获得同辈群体的接受和认可。因此,大学生在学校里能否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将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乃至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环境的改变和时间的推移,有不少的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经常会出现“空虚寂寞、孤独无聊、郁闷压抑”的现象。如果任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就必然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有碍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礼仪规范和常识,使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积累人际交往经验,遵循相互尊重,平等友爱,言行适度,诚信真挚的礼仪交往原则。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构筑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网,促进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

3.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礼仪是道德的外在具体表现,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说教成分,经常是从一个侧面或角度去教授学生,仅仅是停留在言传上,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显然单纯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是很难到达预期的效果的。礼仪修养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当中。它不仅需要说服教育,更需要付诸于实践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礼仪教育,使他们的礼仪知识不断的丰富、扩展,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积累礼仪训练经验,从而将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礼仪规范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大学生通过礼仪传统知识的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积极乐观理性的面对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仅仅需要知识、学历、能力等,更需要有高尚的礼仪修养,它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和道德品质。因此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普及礼仪规范知识,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增进与他人的沟通,是大学生更好的应对挑战,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强调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其中就包括礼仪修养教育。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素质教育始终未能有所突破,礼仪教育更是收效甚微。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前期的基础教育阶段造成了礼仪修养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在高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得以相对较好的推行,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德育教育。但是其注重的是思想品德、文化传承、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忽视了礼仪修养教育,从而造成了后天失调的现状。加之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在礼仪修养方面的忽视,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现状。

1.缺乏尊重与合作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同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学生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宝、心头肉”,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这些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自我感觉良好,我行我素,缺乏尊重意识,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他们喜欢张扬个性,热衷于个人表现,对于集体活动和团结协作活动比较排斥,认为展示不了自己的才能,使得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比较缺乏。

2.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的大学生思想上过于自由散漫,以自己的意愿行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他们在公共场所喧闹、嬉戏,甚至打骂;在课堂上聊天、玩手机、睡觉;在课桌上乱涂乱画;在校园内随意扔垃圾,行为举止极为不雅。这些不仅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这也会直接或间接地给家庭的和睦、学校的秩序、社会的和谐等带来了诸多不便。

3.友善精神缺失,缺乏包容互解的气度。一些大学生性格高傲,在与他人相处时,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充满敌意,缺少友善意识,不能去包容理解别人。还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对别人的关心帮助表现冷淡。不允许别人去触犯自己,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还有的学生经常意气用事,不能理性的思考问题。爱冲动,对别人的行为稍有不满就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加。对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不能客观的看待,而是一味的埋怨,故意夸大歪曲事实,甚至诋毁学校。

三、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

造成当学生礼代大仪教育缺乏的现状不是偶然的,它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乏,又有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个人修养的不足。

1.家庭教育中忽视礼仪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教育思想、方法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出生于80、90年,其父母出生于50、60年代。很多人都经历过一段艰苦的岁月。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就希望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尤其是在物质上。并且将全部的爱倾注在子女的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社会的思想潮流。但是他们缺乏理性的教育方式,甚至有时会给以错误的引导。将孩子视为手中珠,心头肉,百般呵护,过分的注重物质满足,而忽视精神给养。导致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的意识。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不会礼貌待人。从而使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早期的缺陷,对礼仪概念模糊,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在教育内容上,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只想着孩子怎么进重点学校,考上好大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忽视了礼仪教育这个重要内容。

2.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了礼仪教育。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严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并未得到彻底改变。中小学教师主要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更好的应付考试,提高升学率。很多学校下指令,定指标,硬性要求完成既定升学指标,并以此形成相应的奖励机制。这就更加促使教师们注重课本教学。由此就必然导致放松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礼仪教育。很多学生成了书呆子,死读书,不懂得礼仪教育,不会尊重他人,不会与他人合作等。造成了“一美遮百丑”的现象。即只有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因此学生礼仪修养不足难以完全暴露。但当他们进入大学或步入社会后,与他人、社会进行必要的、充分的接触时,很多失礼的现象和行为就会逐渐的暴露,甚至会酿成恶果。在进入大学后,高校的教育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又以此放松了礼仪教育。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上出现的急功近利、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以及金钱万能等价值观念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学生自身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下,大学生们更多关注“新思潮、新事物”,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礼仪文化认同感较低。表现为违反社会规范,打架斗殴,偷盗财物等礼仪修养缺失的现状。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产生价值观的扭曲,不能明辨是非,不知荣辱,甚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4.大学生自身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对于礼仪修养的学习,大学生本应该做到“知礼、懂礼、习礼、用礼”。但是大部分学生只停留在“知礼、懂礼”这个阶段,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习礼、用礼”。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自身对礼仪规范不能自觉地坚持实践,即明知道礼仪而不去做。例如大学生明知道在大学课堂或自习室里接打电话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但是这种现象仍然频频出现。这类现象其实正好反映了大学生“用礼”的缺乏。当代大学生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形象,关注各种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追求时尚得体的穿着打扮。但是有些学生仅仅是从表面上了解礼仪规范,并没有将其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缺乏实践的训练和持久的培养,因而不能真正的做到“用礼”,时常会出现各种失礼的行为。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当前大学生礼仪修养缺乏的现状,以及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高校要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为其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加强礼仪培训。学校要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开设相关的礼仪修养教育的课程,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培训,使礼仪教育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他们的礼仪修养水平。要注重通过课堂教学来教授礼仪知识,加强模拟训练。同时,还要举办一些礼仪的训练活动,要注重把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结合起来,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多项目训练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2.高校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大学教师在高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作为公共课教师,本身就要讲究仪容仪表仪态,加强自身的修养,具备良好的气质,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将课堂教学与内在修养结合起来,更好的感染学生。通过端庄良好的仪态仪表展示,激发学生的高雅追求。而作为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修养,穿着打扮要成熟稳重,行为举止要端庄大方,知识储备要渊博厚重。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加强自身的公关礼仪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为教学活动服务。

3.大学生要自觉学习礼仪教育,亲身实践,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接班人,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要加强礼仪修养学习。学生本身是知识的接受者,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自制力、忍耐力等还明显不足,要靠他人、教师、社会的正确引导。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自觉性,努力学习礼仪教育,要注意自我反省。在学习礼仪知识时,也要时时处处注意自我监督和检查。这样有利于发现缺点和不足,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掌握一定的技巧,实现自我提高。同时,礼仪教育的关键是在于实践。在提高礼仪修养时,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将自己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要时刻自觉地以礼仪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样持之以恒,不断的努力学习,坚持亲身实践,就能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总之,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让大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礼仪规范和常识,提高礼仪修养、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樊荣.浅论大学生礼仪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2]文红.浅析大学生的礼仪失范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8,(8)

[3]邓素碧,李军.基于大学生礼仪失范根源的对策思考[J].职业时空,2009,(5).

[4]穆廷云.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8).

猜你喜欢
礼仪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