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

2014-04-10 20:20麻乐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生态化文明转型

麻乐平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

麻乐平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社会,人们产生活动非常复杂,且具备迫切性、间接性等特征。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已经演变为经济发展的源泉与内驱动力。目前,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循环经济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能源再生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以往的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变为现阶段的生态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具备复杂、系统性强等特征,需经过文化创新,促进生态文化氛围的形成。

生态文明 技术创新 生态化转型

科技进步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只有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才可以构建相应的物质基础,推动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构建必须应用到绿色科技,便于促进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使自然与人类处于平衡状态。工业革命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非常快,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进入21世纪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在人们生活中,科学技术无处不在。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物质利益的获取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均会导致生态危机的形成。

一、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含义与原因

(一)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含义

从传统技术创新理念上看,其中存在很多不足,最主要的是没有将生态文明的观点突显出来。可持续发展属于生态价值观,不过这种观念仅仅是单纯的宏观指导,在操作问题上,可以以这一观点作为指导。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都非常依赖于科学技术,若技术应用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便难以确保发展的顺利进行。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事物存在与事物间处于平衡状态,一件事物的发展需要与其他事物相互协调,不能因自身发展,将其他事物的发展与存在破坏。②必须以人们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使社会生态更加和谐、有序。

(二)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包括生态、社会、经济三维尺度理念,所谓可持续性,必须做到社会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在现如今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生产问题等,要想将上述问题解决,必须发展绿色科技。从现阶段世界技术发展水平上看,先进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掌握,他们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企业产业化水平,将污染较重企业放弃。不过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将重污染企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十分不利。正因如此,发展中国家也要开始重视绿色技术的发展,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看,对策与矛盾均和技术存在较大关联,科学技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密切相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也涉及到技术领域,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生态化科技创新转型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社会的子系统之一,科学的发展需要社会推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寻找新能源、提升劳动生产率、寻求新材料等手段,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面对目前的自然界,人们为了将生态危机摆脱,必定要实现文明的质变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技术创新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可再生能源技术、节约型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有着推动作用。

(一)自然资源有限

自然界资源有限性是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在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废气物利用与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使绿色科技发展空间得以扩展。人类仅一个地球,无论处于何种时代,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备稀缺性特征。技术创新主要经自动化、机械化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利用社会中存在的环境资源、物质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润与产值。

在生态科技创新中,主要发展数字化与减量化的技术手段,将以往过度依赖物质资源的现象逐渐改善。科技创新取得进展后,这对物质生产良性循环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循环经济的发展使技术基础得以奠定,将废弃物应用于生产中后,可以实现再资源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中国已经在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加快了发展步伐,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初步统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演变得更为成熟,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逐渐融于一体,消费与生产过程实现了全智能化控制,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光电、光热技术的发展促使太阳辐射能技术发展大大提升,太阳能生产成本也相对降低,太阳辐射能也得以开发,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克服。

(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人类可生存空间为立足条件,竭尽全力维持地球的活力与生命力,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不能简单遵循以往的高速化、大量化、大型化等原则,而是需要做出创新,将创新逐渐演变为省资源化、信息化、多样化的绿色技术,便于控制污染的发生,减少能源消耗,这对于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使人类生存压力得以缓解。

现阶段的生物技术、分离技术、材料技术、资源分化技术等均属于科技创新生态化技术,这些技术都没有采用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被广泛应用,逐渐将传统能源取代,使污染问题逐渐缓解。自然界在人类生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备精神、审美、实用等价值,要想将物质匮乏的问题解决,使人们生活需求满足,必须聚集更多社会财富。

生态化科技创新不仅重视生态科学与发展环境,而且也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系统评价与预测体系的建立,若产生不良影响后,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自然界生态环境的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使人类活动空间扩展,为海洋、空间、生物科学技术取得更好的发展提供条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技术系统进行改进,使人类活动能力大大提升。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作用在于修复以往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使人与自然处于和平相处的状态,使国家变得更加美丽,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使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速度加快,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三、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的具体实现方法

从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的含义上看,它涵盖了社会、自然两个维度,同时还需顾及到生态、社会、经济的统一与和谐,具备普遍收益性、协调性、适度性特征。所谓适度性,就是针对技术创新规模、创新速度而言;协调性是实现社会生态、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高度统一;普遍受益性指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有新的价值被创造后,需将价值平等分配。

(一)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与技术创新均属于多维过程,技术演化在社会各系统中均可体现,社会各个因素的选择、冲突必定会对技术创新内容与方向造成很大影响。在技术创新时,需对各个因素的强度、方向、质量进行协调,使其与社会多级发展目标相符。生态化是技术创新的总体方向,因此,必须建立稳定、完整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

(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在生态文明社会,所有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前提条件,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增值资源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并积极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依赖科学技术,适度消费与生产,便于使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

就生态文明定义而言,不难发现它在目标价值、基础创新生态化上与哲学基础本质一致,技术就是两者保持一致的纽带。通过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可以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提供条件。

(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科学创新并不存在禁区,对于未知领域,遵循科学发展逻辑,充分发挥想象力,便能够找出自然界奥秘。不过科学技术以社会作为导向,并且需要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协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协调自然、人类间的关系,绿色科技的发展是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的重要条件,它需要对现有技术不断吸收,满足人类需求。

(四)制定合理策略吸引人才

社会目的对于科技创新具有引导作用,生态科技创新的实现离不开人才,人具备追求目的论的功能,可以将自己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展示,这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想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的转型,必须制定合理策略,吸引人才加入其中。科技人才具备强大凝聚力,各国之间生态科技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可以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两个方面鼓励人才的参与,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实现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促进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结束语:

实际上,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生态化科技在创新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发展必定需要以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为前提条件,它具有公益性质,需获取社会支持。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含义与原因,然后对生态化科技创新转型的动力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且提出了其具体实现方法,有利于为日后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提供依据。

[1]陈墀成,余玉湖.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29-134+141.

[2]余佳樱,陈墀成.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的社会动力初探[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04):51-55.

[3]李世雁,闫德胜.系统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A].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中共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2013:4.

[4]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A].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2011:7.

[5]洪克强,卢剑.生态文明视野下科技价值观的转型[J].科技管理研究,2009(07):476-477+482.

[6]马娜,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下绿色技术创新的原则与动力[J].科技创业月刊,2010(03):18-19.

[7]周彦霞,于洪波.生态文明视域下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探析[J].党史文苑,2010(06):51-52.

[8]赵金芬,徐超,姜木枝.基于SST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低碳化与生态文明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356-360.

X21

A

1009-8534(2014)05-0052-02

2014-06-21

麻乐平(1966-)女,浙江缙云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生态化文明转型
请文明演绎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漫说文明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转型
对不文明说“不”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文明歌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