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张扬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继续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继续教育方式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接纳与传播。高校一直以来就是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平台,其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质量对于知识的传播、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而管理人员虽然并不是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但也在高校的正常运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来展开研究。
继续教育是补充与更新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新途径,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这就要求社会人才更趋专业化与多元化。但是传统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与高标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责任提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作为高校正常运作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能够转变其管理理念,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进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与学生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适应性人才。
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同时也使高校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并且在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等方面出现了很多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新观点,这就使得高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更为复杂。作为高校主要的管理与服务人员,广大师生都有着很高的涵养,掌握着先进的技术。为实现对高素质人员的管理,高校管理人员有必要进行继续学习,使用更为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高校管理的现代化。
与教学队伍相比,高校的管理队伍素质水平较低,建设较为薄弱。一方面,在高校的管理人员中,低学历人员占很大比例,更多的工作人员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如:人情安置与照顾安置)而被安排的,整体素质很低。另一方面,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管理方法与管理习惯,观念陈旧,手法落后。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使他们缺乏提升自我能力,适应全新观念的动力。而高校的继续教育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某些激励,便利的学习机遇也能减少管理人员的学习阻力。为提高管理队伍的质量,高校应该为管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继续教育体系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保障。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逐渐增大。而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其继续教育工作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程度的成绩,不过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般来说,高校更为重视其教学工作,片面地认为学校教学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却很少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只是把他们作为支配与使用的人员,更不用说将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工作列入重点。大部分高校更倾向于将资源用在教学方面,而在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方面的投入力度很低,更不会进行统筹的安排,缺少长效系统的规范机制。这些往往使这一工作处于“临时抱佛脚”的尴尬境地。而作为当事人,管理者本身也缺乏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力,将继续教育视作可有可无的敷衍性工作。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在科研与教学领域,并明确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措施。而对于管理人员,高校却并未明确制定相关规定,也未采取相应措施,更没有给予其制度保障。尽管高校会定期对某些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诸如党校学习、协作交流、学历提升与专题研讨等继续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却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教育内容也相当简单,还未形成高效率的制度体系。
高校管理人员缺乏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一方面,他们没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愿望。很多管理者认为管理工作相当简单,自己已经有能力完成日常工作与任务,根本不需要再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准确的受教育目的。由于高校缺乏系统性的继续教育体系,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为了晋升与换岗,自愿进行学习,但却不太了解管理工作的要求与自己的薄弱环节,更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另外,高校并未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以使他们积极接受继续教育。
尽管管理人员不会直接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但却是高校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参与者。不过一直以来,高校都没有给予管理人员足够的重视,也未把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上日程。而管理人员却具有相对较低的素质与技能,工作效果不够明显。因此,高校有必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的学历相较于教育人员来说明显偏低。而管理人员同样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人员,为高校的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高校应该拥有一支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的管理队伍,这就要求高校为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培养知识与技能多元化的高质量管理队伍。而国家与政府以管理工作特点为基础,以管理学等为依据,构建高等学历教育体系,以便高校管理人员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
高校应该定期为管理人员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包括系统培训体系与社会化培训体系。其中,系统培训体系一般是根据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与实际需要来对管理人员进行目的性的教育与培训,具体包括:通过岗前培训了解岗位的基本情况,以便新成员快速适应新的工作与环境;通过日常培训熟悉基本知识与专业技术,以便管理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题培训以满足管理人员对于尖端科学的需求。而社会化培训体系一般是指高校通过社会培训机构来提高管理人员整体水平的体系。国家与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提高这些机构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培养各大高校的管理人员
高校不仅可以通过招聘外来优秀人才来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实力,同时还应该挖掘内部管理人才的潜能,通过在职进修来使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
在职进修是管理人员快速提高能力的学习方式。高校应该根据部门的特点与岗位的差异来系统制定明确的进修计划,在保障高校正常秩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潜质管理人员进行进修学习,以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质量。
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人们的思想与观念。而新观点与新观念的出现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应该鼓励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各个部门与机构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便他们及时了解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管理人员通过这一体系,能够接触相关法规,掌握管理知识,把握改革方向,增长管理见闻,不断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从而使管理工作更能适应时代发展。
管理人员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为保证管理队伍的质量,高校不仅应该构建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同时应该保障这一体系的长效功能。
管理人员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决定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只有拥有较高水平的管理团队,高校的教育水平才有可能出现重大突破。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实现有效管理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因此高校必须更加重视管理人才,加强对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力度,并且给予其必要的资金、技术与人员支持。另外,高校应该以自身情况为基础,合理利用资源,适时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庞大工程,要求政府、高校以及管理人员等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与协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政府教育机构应该利用其地位优势给予继续教育体系构建政策支持;社会培训机构应该根据岗位差异对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教育;高校应该鼓励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到构建继续教育体系之中。
高校应该将管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情况纳入其工作评估与考核的范围之内,以期实现对管理人员继续学习的鼓励,以及对管理人员的全面考察。高校应该摒弃师资队伍重于管理队伍的错误认识,以师资队伍的评估制度为参照,创建出包含考察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的指标,并通过等级划分来进行综合评估。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接受有关部门的考评,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时代发展要求高校积极支持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高校应该利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管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同时,高校应该完善其有关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与体制,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妨碍其接受教育的障碍,保障管理人员的权利,并将其参与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作为全面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是适应社会发展,高校管理现代化与建设管理团队的必然要求。由于这一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高校应该采用分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来构建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并通过管理机制、评估制度与激励体制来保障这一工作的完成,以求培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管理队伍。
[1]柳亮.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5):19-20.
[2]李岱峰.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06):153-155.
[3]王红英,张宏雷.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继续教育,2010,32(Z1):78-80.
[4]刘化喜.谈高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184-185.
[5]曹景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08):85-86.
[6]刘明伟,张蕙,颜金玲.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