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教学中介词意义拓展的理据性

2014-04-10 17:29:09明宏
关键词:理据性图式介词

明宏

(上海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4)

词汇教学中介词意义拓展的理据性

明宏

(上海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4)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方面学习的基础。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又是词汇教与学的难点。认知语言学对于介词的语义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与解释,认为介词的义项之间存在关联,意象图式与隐喻映射是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从认知的视角分析介词at,on和in意义拓展中的理据性。研究表明,三个介词的空间意义与抽象意义通过隐喻关联,并且三个介词的隐喻映射存在系统性。这一分析结果对于语义研究以及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象图式;隐喻;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方面学习的基础。一词多义尤其是介词的多义现象是词汇教学的难点,这已成为外语教学者的共识。一种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无论对于语言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有深远的意义。介词,作为和动词并行的英语词汇中的两股主流之一,是英语中最活跃的词类[1]。英语空间介词是外语学习者的难题之一。在语言系统中,介词属于封闭型词类,是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类。虽然其形式和数量比较稳定,但是用法却非常广泛和复杂,因此对语义分析是很大的挑战。这一词类在传统语义研究中并未受到重视。新兴的认知语言学诞生后,方位介词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家们的格外关注。没有任何一个语言学派对介词的研究超过认知学派的成就。这些认知语言学家对各语言中的介词所作出的精细而又系统的分析,是对语言研究的一大贡献[2]458。本文选择在空间关系上体现“点—面—体”的介词at,in和on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的视角分析其意义拓展中的理据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分析结果对于词汇教学的有益启发。

一、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认知语义学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语言和客观世界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间层次。认知语义学的宗旨是通过语言来解释人类概念形成的根本空间基础,而描述语言与空间概念关系的介词自然成为认知语义学关注的一个焦点[3]。

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规约性,生成语法学派强调语言的生成性,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理据性[4]。语义理据是指根据其原有意义推断出新的或衍生的意义。隐喻是语义理据的一个重要源泉。认知语义学家们认为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构成了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的自然范畴。在这个范畴中,词汇意义是典型程度不同但是又系统联系的范畴成员。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典型发展而来的,各个值之间的每一种联系都是有理据的[5-7]。在这个语义范畴中,其原型义项是人们最先认知的,也是最初获得的义项。其他的义项通过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等认知机制由原型义项向外扩展或延伸形成。

Lakoff将意象图式描述为: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

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以及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5]267。这些简单的认知结构包括:路径﹑作用力﹑容纳等,以及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等空间方位关系[8]。Langacker对意象图式的组成结构作了说明,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 (trajector,缩写为TR)、界标(landmark,缩写为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体现的是TR与LM之间某种不对称的关系[6]231。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在所有的隐喻类型中,空间隐喻对于人类概念的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是通过空间隐喻来表达和理解的。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上,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9]。

二、介词意义拓展中的理据性

本研究选择在空间关系中分别代表点﹑面﹑体的介词at,on和in作为研究对象,来探寻词义拓展中的认知规律。At,in与on的本义都是表示空间方位的介词。三者的空间用法可见于以下例句:

(1)Abookisatthetable.(书在桌子边的某一点。)

(2)Abookisonthetable.(书在桌面上。)

(3)Abookisinthetable.(书在桌子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在同一语境下三者意义上的区别。At的原型义是将某处视为一点或指示较小的地点,体现的是两点之间的关系,界标没有明确的长﹑宽﹑高等三维概念。所以与arrive搭配成词组arriveat时,后面一般接 station(车站)﹑airport(机场)﹑destination(目的地)或城镇等表示小范围的地点。固定表达“athand(在手边)”的形成也是同样的道理。词组arrivein后面一般接国家﹑省﹑州或者大城市等大范围的地点。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要强调“到达……里面”,即使指的是小地点,也要用介词in。例如:我们可以说arriveinharbour(到达港内),却不可以用arriveatharbour。这是因为in体现的是容器图式,指射体处于某个三维的空间范围内,如句子“Harryisinthe kitchen”所示。At所体现的界标不是有容量的,所以不适合以上表达。On的基本图式是“接触图式”,即射体和界标的接触,射体在界标的上方,界标为射体提供支撑。当at,on和in所体现的“点—面—体”的空间图式被映射到抽象域时,也反映的是相应的映射规律。下文就三者在时间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是最为基本、也是最早被认知的。人类对时间的认知是起源于对空间的认知的。空间概念不仅是儿童早于时间习得的基本概念,也是整个人类早于时间习得的基本概念之一[10]。蓝纯(1999)指出,人的视觉系统有感知运动和感知物体及其方位的能力,但没有感知时间的能力,因此人类通过空间概念来认识时间概念有其生理基础,空间感与视觉、触觉的联系更为直接、紧密,更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空间方位介词的一个普遍用法就是表达时间概念[11]。

在与不同的时间类型搭配时,at,on和in形成对比。At在空间域中所体现的是空间中的一点。当被映射到时间域时,at所体现的空间关系被概念化为时间上的一个点,指极短的一瞬间,或作为按时间点考虑的时间段,如allatonce(立刻,马上),atthesightof(一见……就),atthetimeofdelivery(交货时),atthat moment(在那时),atintervals(时常),以及attheageof(在……岁的时候)等。At所搭配的时间范围较短,与时间上的某一时刻(几点钟)连用,如at3o’clock(在三点钟)。On由空间域向时间域映射时,界标被概念化为一个方位体,发生的事件为射体,事件发生在这一个方位体上,即射体发生在界标所延续的时间范围内。On在空间域体现的是具有明确位置的空间概念。当这种空间关系被映射到抽象域时,on只能与明确的时间名词(具体的某一天)连用,例如:onSunday,onNational Day,onNewYear’sEve,onthesameday,onthis particularday,onthefollowingday,onasunnyday等。同样因为空间方位的明确性,on不能与含多个相同部分的整体名词(如:month,period,epoch,century等)连用。In在空间上体现更大范围的三维空间,当被映射到时间域时,in可以与时间跨度比较长的词语(week/month/year/century/epoch等)连用,如:inJune(月),inspring(季节),in2013(年),inthe21stcentury(世纪),以及inthefuture(未来)等。在这一映射过程中,时间的持续被概念化为三维的容器,在时间跨度内的活动被概念化为在容器范围内的活动。

三、语义关联与词汇教学

以上关于介词at,in,on的分析表明,每个介词的空间意义与抽象意义存在关联,而介词所分别体现的“点—面—体”关系在隐喻拓展中也呈现出系统性。这一分析结果对于词汇教学颇有启示。传统教授介词的方法通常是将介词的各个意义分别列出,再用例句加以解释,导致学生对介词与其他词的搭配死记硬背,往往记而不牢﹑背而不熟﹑用而不活,因而最终会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在方位介词进行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改掉“将一词多义的介词当作同形异义词处理”的介词学习方法[12]。

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主张教师在讲解时遵循学

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存在于其心理表征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而恰恰这种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去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语义。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语义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对介词的语义从认知的角度加以分析,培养学生探析介词语义形成的理据性,使学生全面了解介词的空间和抽象意义。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体系来理解和记忆新的词汇(或者新的义项),建构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语言学习中,许多学生没能意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往往认为这类现象是约定俗成的。Lindstromberg认为,介词隐喻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对于介词的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不了解,就会在学习中处于不利地位[13]。王寅认为,隐喻能力﹑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是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2]468。如果能将“隐喻能力”置于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英语学习中便能进一步从认知角度加深理解语言现象,解释语义内在联系,可达到加强记忆,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学习者如果能够意识到隐喻是语言的根本属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工具,就会在词汇学习中提高隐喻意识,这样有助于促进其逻辑的扩展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使用规律,深化他们对语言语义的理解,就能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使词汇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当然,强调遵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并不是对传统词汇教学的否定,而是促进词汇教学的科学性。如果在学习当中加入一些对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阐述,我们的英语课堂会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四、结语

通过对介词at,on和in的语义理据性的分析,我们对于词义拓展背后的心理及认知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认知语言学理论以人类的认知为基础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对介词的探讨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仅主要分析了at,on和in在时间域的拓展机制。在验证“一词多义的词义拓展存在理据性”的同时,也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探讨路径。这对于语义研究和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启发学生的联想来探寻词义拓展的规律,进而来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对于词汇关联性的认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汇的学习与记忆效率,从而促进词汇积累的长效性。

[1]管卫东.介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2]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3]Putz Martin,Rene Dirven.The Construal of Space in Language and Thought[M].Berlin:Mouton deGruyter,1996.

[4]束定芳.现代语义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45.

[5]Lakoff 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267.

[6]Langacker R.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Stanfor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231.

[7]Tyler Andrea,Vyvyan Evans.Reconsidering Prepositional Polysemy Networks:The Case of Over[J].Language,2001(4):724-765.

[8]Saeed J.I Seman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43.

[9]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31-132.

[10]武和平,魏行.英汉空间方所表达的认知语义分析——以“里”“上”和“in”“on”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 (3):1-5.

[11]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7-15.

[12]Taylor 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09.

[13]Lindstromberg.Preposition entries in UKMonolingual learners’Dictionaries[J].Applied Linguistics,2001(1):79-103.

【责任编辑 王凤娥】

H313

A

1674-5450(2014)05-0099-03

2014-01-10

上海师范大学文科一般项目(A-3138-10-010031)

明宏,女,辽宁朝阳人,上海师范大学讲师,语言学博士。

猜你喜欢
理据性图式介词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教学刊(2024年18期)2024-06-27 03:03:39
介词和介词短语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18
介词不能这样用
中国人姓名的理据性分析
青春岁月(2017年5期)2017-04-20 11:37:59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0
《孙子兵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据性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0:56:39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论任意性、理据性和约定性的关系
青春岁月(2015年16期)2015-08-29 13:21:52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