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和语境理论看《后宫甄嬛传》会话含意

2014-04-10 16:15黄滢
关键词:华妃会话皇后

黄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江苏 南通 226010)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和语境理论看《后宫甄嬛传》会话含意

黄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江苏 南通 226010)

小说《后宫甄嬛传》的经典对白是其特色,作者借助大量人物对话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挖掘故事的主题。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分析《后宫甄嬛传》中会话含意是如何产生的。

合作原则;语境;会话含意

《后宫甄嬛传》无疑是近年宫廷题材小说中的精品之作,由其改编的电视剧红遍华人世界。大气、精品等赞不绝口的评价不绝于耳。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出彩的一点也许是小说精彩的对白。《后宫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曾说自己写该作品是向《红楼梦》学习和致敬。虽然该书能否成为宫廷小说史上的一大佳作还有待商榷,但小说的言语细节处处留有曹雪芹优美文风的影子。书中宫中人的语言恰到好处,表意只三分,剩下的七分就靠读者的体会了,弦外之音比比皆是。通过具有独特个性色彩和包含丰富心理内涵的人物对话,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据统计,甄嬛传中人物对话的字数几乎占全书篇幅的一半多。这部小说的特色就在于无论是主题的凸显、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构建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完成的。如果没有这么多生动的人物对话,小说恐怕也会失去其独特的魅力。本文拟从语用学的会话含意理论入手,对书中典型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考究其蕴含的真正会话含意。

一、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

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在谈话过程中遵守一些诸如真是、充分、关联、清楚等准则[1],这就是所谓“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首先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Grice(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当中的合作原则中,具体有四大准则(maxims):①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②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③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要有关联。④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井井有条。

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有意为之,听话人一方就要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白说话人的真实意图。Grice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2,3]。这种现象在《后宫甄嬛传》中比比皆是。所以,在对这一小说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时,将更多地从准则的违反角度出发。通过人物对不同准则的违反来体现交际双方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性格。如:违反质的准则就是言不符实,说话人多半会使用隐喻、反语等修辞手法。违反量的准则就是说话人提供过多或过少的信息。违反关联准则就是所说的话与主题不相关,或是答非所问[4]。

二、如何判断《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对话蕴含的会话含意

1.违反量的准则,产生会话含意

在小说中过多或过少的信息会使读者对会话的真正含意产生疑问,进而引起无尽的遐想。书中第四部十五章中,甄嬛与玄清分别数月后再次相遇时:

甄嬛说:“如此一别,也快三月了。”玄清带着清淡的笑容,道:“自从上次与娘子见过,已经九十七日了。”

这里的“九十七日”是个具体的数字,根据上文,并没有让听话人提供具体的数字,因此“九十七日”表面看是超出谈话所需要的信息,违反量的准则,显得多余,其实正体现了玄清对甄嬛的深情,否则不会对两人分别的具体时间记得如此清楚。

2.违反质量准则,产生会话含意

质量准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也就是要求发话人说真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如果说话人故意说虚假的话,就会使听者浮想联翩产生会话含意[5]。

(1)反语。反语是通过使用与原意相反的表达,暗含讽刺和否定的意味,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6]。文章第六部十二章,皇后迁怒于甄嬛时:甄嬛惶恐跪下,叶澜依道,“听闻当年华妃责罚淑妃时叫她跪在毒日头地下。皇上,皇后娘娘可比昔日的华妃仁厚多了。”

在这个例子中,表面看来叶澜依说得很客气,似乎在称赞皇后仁厚,但众人都知道华妃当年待人狠辣,并曾让有孕在身的甄嬛罚跪以致失去了孩子。所以拿皇后和华妃类比,其实是对皇后的一种讽刺,明赞暗贬。从语用学的角度说,这是对质量原则的有意违反,属于正话反说,其实是对皇后的嘲讽。

(2)隐喻。隐喻不同于明喻,不会出现比喻词,而是进行隐藏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7]。构成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往往字面上的搭配看似不合逻辑。如小说第二部十五章中,众妃在皇后宫中赏花时:

华妃指着皇后手中的粉红牡丹说道:“这牡丹花开得倒好,只是粉红一色终究是次色,登不得大雅之堂。还不若芍药,虽非花王确实嫣红夺目,才是大方的正色呢。”此时华妃头上正是一朵开得正盛的嫣红芍药压鬓。

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一般用来指代皇后。华妃称牡丹虽好,但粉红色是次色,暗指皇后虽有母仪天下的名号,但是庶出,算不上名正言顺,有嘲讽之意。而芍药虽不是花中之王,但是正红色,暗指自己虽为妃,但出身高贵,正室所出。所以这里华妃表面上是在赏花,实质是借花暗贬皇后,抬高自己。

3.违反关联准则,产生会话含意

关联准则要求不能答非所问或是上下文要相关,但事实上很多文学作品里的对话并非如此。如书中第一部第四章中:

甄嬛在见过史美人后对槿汐评价道:“史美人的确美丽。”而槿汐微微一愣马上反应过来,极快地向四周扫了一眼,眼见无人,方走近甄嬛身畔说了一句:“华妃娘娘才貌双全,宠冠后宫。”

这个对话在表面看来,并无关联,甄嬛评价的是史美人,照理槿汐作为听话人应该附和或加以评价,可是她却答非所问提到了华妃。实际上这正说明了槿汐的谨慎小心,因为当时华妃是后宫中势力最大,最受宠的妃子,同时也是善妒排她的性格,甄嬛对史美人美丽的评价有可能传到华妃耳中,引起风波,所以貌似没有关联的对话,其实正说明了槿汐的谨慎及经验丰富才会以这样的方式提醒甄嬛。又如:

新晋宫嫔向华妃行礼,华妃嗯了一声,并不叫“起来”,也不说话,只意态闲闲地拨弄着手指上的一枚翡翠嵌宝戒指,看了一会,又笑着对皇后说:“今年内务府送来的玉不是很好呢,颜色一点不通翠。”

宫嫔向华妃行礼,照理华妃应该有所反应,让众人起身,可是她没有,却说一些和主题毫不相关的话,表面看跑题了,其实是她是故意为之,给了众人一个下马威,让众嫔妃一开始就对其心生畏惧。

4.违反方式准则,产生会话含意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意思明确,力求避免晦涩有歧义的表达方式,且简明扼要,避免冗词赘句。

(1)委婉语。委婉语是用温和或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某些事实或想法,以减轻其直接的程度[8]133。特别是在一些宫廷小说中,由于人物形象身份所限,出于给他人留面子也保护自己的需要,有些话不会说得很直白,而大量使用委婉语。在小说结局篇的第三十章,皇上快驾崩之前与甄嬛有一番对话:

皇上道:“朕有件事要问你。”

甄嬛半跪在榻前,柔声道:“臣妾必定知无不言。”

皇上略略迟疑,终究问出了口:“他……究竟是不是朕的孩子?”

甄嬛抬头,无声无息地温柔一笑,恭敬道:“当然。天下万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

这番对话明显违反了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句。具体到这番对话,皇上很直接问了一个问题,针对皇上的问题,甄嬛就应该采取同样直接的回答方式“是”或“不是”。而从对白中可以看出,尽管甄嬛此时已对皇上心灰意冷,满怀怨恨,但由于身份所限,仍不愿直接把话说白,而是用了委婉的方式回答说“天下万民都是皇上的子民”。此话等于把皇子列于天下万民,而不是本应与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亲子。

(2)冗余。后面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相比如未提供任何新信息的话,这后面的整个内容都算是冗余信息。冗余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反复,即在一个语言片段里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强烈的情感[8]132。

小说第三部二十一章中,甄嬛看到皇帝悼念爱妻纯元皇后作的《述悲赋》,才恍然皇帝一直把自己当成纯元皇后的替代品,对自己的宠爱也是源于自己长得像故人,就连皇上对自己的昵称“菀菀”也是取自纯元皇后。于是其心中有声音极力狂呼,“不是的!不是的!莞莞!莞莞!竟然是莞莞!错了,全错了,从头至尾是错了!”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本不能截然分开。这里一些名词及否定词的反复出现违反了方式准则里的简明扼要,也可说违反了量的准则,反映了主人公得知被当成别人的替代品时所产生的极度悲愤的心情及强烈的内心波动,也为下文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三、语境在会话含意理解中的决定作用

《后宫甄嬛传》中人物对话中有很多蕴涵言外之意的例子,以上还只是略举一二。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虽然解释了人物对话中可能会出现言外之意的现象,运用合作原则可以判断出人物对话中是否含有言外之意,但人们在交际中的言外之意是如何推断出来的,有时仅仅依靠合作原则是达不到目的的,这是因为会话含意实质是以话语内容和对一般言语交际的合作本质所做的假设为基础,经由语用推理所得到的结果[9]。听话人要正确推断出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必须具备以下这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所说话语的规约性内容(即话语本身的字面意义);②合作原则及其准则;③语境知识。语境最早是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发展至今,不同的学派对其的认知也各不相同。就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包括:①语言环境,即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②人们交际时共处的社交语境,即说话人使用语言和听话人理解语言的客观环境,如交际双方的地位、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③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认知环境,即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经历等足以影响交际认知的种种情况[10]。

当说话人的话语说得模糊,要正确地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有时必须依据当时的语境推导出超越字面意义以外的真正会话含意。在语境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理解说话人在谈话中使用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和语用策略等传达出来的话语含意。下面的会话含意都是要借助语境才能获得的。如书中第三部第三章中:

众人欣赏雪景时,甄嬛择了一段故事让槿汐来念,“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断其手足,……,命曰人彘。”

秦芳仪听着起先神色自如,渐渐面色苍白。甄嬛恍若无事一般慢慢解释道:“汉高祖时,戚夫人多番争宠,……高祖死后,吕后砍掉戚夫人的手足,……,称为‘人彘’,惨不忍睹!虽然吕后手段残酷,不过戚夫人妄想凭一时之势夺嫡争宠,羞辱尊上,便是咎由自取了。芳仪,你说是不是呢?”

秦芳仪听得痴呆,猛然听见甄嬛问,双手一抖,整个人已经不由自主委顿在地上。曹婕妤在旁道:“好端端地说故事听呢,秦姐姐这是怎么了?”

这是甄嬛着人念了一段有关人彘的故事。看似一个和在座各位都无关的故事,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违背了关联准则。那到底讲述这个故事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和听故事的人又有什么关系?要得到这些具体的信息,还需要语境作为推导的依据。在这个例子中涉及的语境主要是交际双方甄嬛和秦芳仪过往的交际细节。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明确了对白的背景知识:甄嬛在落魄之时,秦芳仪不顾尊卑落井下石,并对甄嬛有唾面之辱。这些两人过往的细节决定了甄嬛的真实目的是借“人彘”这个故事斥责秦芳仪曾经侮辱尊上的行为并警告其有可能最后落得个“人彘”的悲惨下场。秦芳仪听到这个故事开始紧张的时候,甄嬛又用白话文解释了一遍,表面看是违背了方式准则中的简明扼要,其实是通过反复叙述这个故事给秦芳仪制造心理压力,以致其最终坚持不住,从椅子上跌倒在地。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交际双方所共有背景知识是推导会话含意的一个重要语境要素,缺少了它,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意识到“话中有话”,却百思不得其解的状态,就如文中七窍玲珑的曹婕妤就是如此。又如文章第六部二十九章中:

安陵容代父请罪,跪于仪元殿外,甄嬛经过,婉声道:“妹妹何苦如此?到底自己身子要紧。”

安陵容看了甄嬛一眼,淡淡道:“姐姐不会连脱簪请罪的机会也不给我吧?”

“怎会?”“我只是担心夜深风露重冻坏了妹妹,要不然从哪里跑出一只老鼠咬了妹妹,得了疟疾可怎么好?”

安陵容身子微微一颤,像是被风吹冷了,“姐姐笑话,仪元殿何来老鼠?”

“是。我忘了。牢狱中才有这些。我不该担心妹妹,而是安伯父。”

这段话里,甄嬛的话显然是话中有话。因为表面看起来是她劝安陵容保重自己身体,但皇上待的仪元殿是不会有老鼠的,在这突兀地提到了老鼠,明显与所谈内容不相关,违反关联准则。事实是安陵容曾在狱中放过得了疟疾的老鼠害死了甄嬛的嫂子和侄子,甄嬛恨透了她,根本不可能去关心安陵容或其父。所以根据这些语境要素,甄嬛在这提到老鼠其实是警告安陵容小心其父的人身安全,这才是她的真实意图。正是由于双方都有相同的语境知识,才可能互相听懂对方的真实语意,否则听话人即使知道说话人话里有话,但没有相应的语境知识,只会听得云里雾里,不明就里。

四、结语

通过分析书中人物对白违背格赖斯会话原则的现象,加深了读者对会话含意理论的理解,并发现语言的偏离不仅没有使文本变得晦涩难懂,反而生动地描绘了故事的场景,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避免了文字的索然无味。这种看似违反会话原则的语言实际增加了文本的美感和深度,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1]Leech G H.Principle of Pragmatics[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2]Grice P.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P.Cole&J.Morgan(eds.).Syntax and Semantic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1-58.

[3]Stephen C.Levinson.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4]金立.合作与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

[5]邱凌,谢树清.《红楼梦》人物对话言外之意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2009(1):53-55.

[6]刘露营.语言语用理论及应用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47.

[7]宗守云.修辞学的多视角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36.

[8]罗景凤.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家葬》的会话含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132-134.

[9]邱凌,彭再新.解读《围城》对话中的言外之意[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85.

[10]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209-210.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ve in The Legend of Zhen Huan with Violating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Context Theory

HUANG Yi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Arts,Nantong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The Legend of Zhen Hua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classic dialogues.The author uses a lot of dialogues to shape the vivid characters and seek the theme of the story as well.From the angle of pragmatics,this thesis tries to use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the context theory to explore the generation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context;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H030

A

1672-9617(2014)04-0515-04

(责任编辑 伯灵 校对 伊人凤)

2014-03-09

黄滢(1981-),女,江苏南通人,硕士。

猜你喜欢
华妃会话皇后
机会是抢来的
遇皇后
“华妃娘娘”驾到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女神
被放逐的皇后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英语通用语的会话调整功能
皇后“投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