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以L省为例

2014-06-05 15:25:44刘晓维李明刘其志
关键词:队伍管理人员科技

刘晓维,李明,刘其志

(1.沈阳工程学院科技处,辽宁 沈阳 110136;2.沈阳大学科技处,辽宁 沈阳 110044; 3.沈阳化工大学科研处,辽宁 沈阳 110142)

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以L省为例

刘晓维1,李明2,刘其志3

(1.沈阳工程学院科技处,辽宁 沈阳 110136;2.沈阳大学科技处,辽宁 沈阳 110044; 3.沈阳化工大学科研处,辽宁 沈阳 110142)

随着高校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科技管理队伍是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主体,从管理学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总体状况,找到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破解之策,这对于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校;科技管理队伍;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高校应根据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构建高校科研管理和服务体系,强化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和规模合理、专职与辅助相结合的专业化、高素质科研服务队伍[2],进而促进高校科研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深入了解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现状,加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L省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相关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通过“解剖麻雀”,找到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向L省11所高校发放问卷125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6份。调研的高校既包括“985”“211”高校,也包括地方普通院校;既包括本科院校,也包括高职院校以及民办高校。因此,调研覆盖的高校类型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对4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包括处长、副处长、科长和一般工作人员。

二、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状况

1.性别结构

调查显示,L省高校科研管理队伍性别结构男性占63%,女性占37%。细分到不同职务,处长、副处长领导岗位男性远多于女性,其中处长男性10名、女性1名,副处长男性21名、女性4名。而科长、科员及以下人员男女比例基本合理,但科长职务中男性已经多于女性,科员及以下职务人员女性多于男性。

2.年龄结构

L省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年龄基本呈现正态分布,人员结构基本合理。

图1 年龄的正态Q-Q图

参与调查的116人中,30周岁以下14人,30至40周岁58人,40至50周岁31人,50周岁以上13人。数据显示年轻人占比重较大,其中30至35岁的人员为42人,占总数的36%。这种年龄分布从短期看,年轻人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能有效提升科技管理的效率。但从长期看,如此年龄分布将对年轻人是很大的挑战,他们在未来的晋升和发展中必须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更进一步地分析不同职务的年龄分布情况,处长的平均年龄为45.6岁,副处长平均年龄42.6岁,科长平均年龄36.9岁,科员及以下平均年龄34.7岁。

处长与副处长平均相差3岁,副处长与科长平均相差5.7岁,科长与科员及以下平均相差2.2岁,年龄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现象。

3.职务结构

高校科研管理队伍职务结构显示,处长占9.48%,副处长占21.56%,科长占31.3%,科员及以下占37.93%。如果将处长和副处长放在一起分析,领导职务总占比为31.03%,领导、科长、科员的比例基本为1∶1∶1.2。

4.职称结构

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中正高级占14%,副高级占22%,中级占37%,助理级占15%,员级占12%。中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到了64%,而这部分人员大部分为年轻人,他们是科技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

按不同职务人员的职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处长都具有高级职称,副处长大总分都具有高级职称,少数为中级职称。科长的职称大部分为中级,少数具有副高级职称。科员及以下人员职称呈现多样化,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和员级都有不少的比例。职称分布的特点与各学校的发展历程有很大关系,也受到高校制度改革的影响。

5.学历结构

科技管理队伍中绝大部分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总人数的近70%。领导岗位中有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新聘人员中也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参与到科技管理中来。少数人员为专科学历,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同志。从总体上看,L省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学历层次较高,符合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6.专业结构

调查显示,L省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专业结构呈现理、工为主的特点,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管理学、教育学专业占17%,其他专业占30%。很多科技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大部分出身专业课教师,他们在以往的科技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才得以进入科技管理队伍从事管理工作,所以他们的专业大部分为该校的优势学科。

另外,不同高校的科技管理队伍专业分布特点明显,并与学校的学科背景密切相关。如理工类院校大部分专业也为理工类,人文类高校大部分也是人文专业出身,医学类高校大部分专业也为医学。

表1 科技管理队伍专业分布情况表

7.聘任方式

辽宁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聘任方式大部分为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点总人数的82.8%。同时由于近年来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人事代理制人员比例逐步提高,占到14.7%,少部分人员为合同制。不同的聘任方式对队伍的稳定性是有影响的,事业编制人员比较稳定,而人事代理和合同制人员存在较大的流动性。

8.工作表现

对于工作表现,自我评价有较大的主观性,从结果来看,33.6%的人认为自己是优秀的,62.1%的人认为自己表现良好,而也有少数人认为自己不会胜任科技管理这一岗位。

为了增强调查的客观性,试根据近5年获得校级以上荣誉来判定工作表现,其中获得3次以上荣誉的占27.6%,获得1至2次荣誉的占总人数的45.7%,没有获得过荣誉称号的占26.7%。

三、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L省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无论在层次结构上还是在总体素质上都较以往有所改善,但面对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特别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要求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规模

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承担的职能也日益增加,其肩负的任务也愈加繁重。一般的高校科研管理队伍都要承担这样的职责:负责组织编制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和年度科研计划,制订和实施学校科研工作的各项管理政策;负责学校各类科技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工作;负责学校科技成果的鉴定、验收、科技奖励申报、推广转化和科技保密工作;负责学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负责学校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负责学校科研平台的审查、上报、审批和管理工作;负责学校各类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负责各类科技统计、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及其宣传工作;负责或参与为教学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科技工作;完成职称评定中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和科技著作的审查与认定工作;负责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管理;负责校办产业的管理;负责大学科技园的管理;负责军工保密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等等。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下设科室也各不相同,一般包括科研科、开发科、综合管理科、成果科、产业管理科、人文社科办公室(或成立人文社科处,专门负责社科类项目管理)等。极个别有条件的高校根据实际需要,成立了其他专项科技管理部门,如大学科技园管理处、产业管理处、军工项目处等。

如此众多的职能与现阶段科研管理人员的数量极不对称,从而造成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人员短缺的现象,有时候多项工作需要同时开展,更让管理人员分身乏术,力不从心,使得工作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从L省的情况看,2012年投入科技活动人员为42 020人[3],而科技管理人员约为600人,科技管理人员只占科技人员的1.43%,造成了服务于被服务对象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

随着高校科研管理水平要求的提高,科学、规范、高效的科研管理势在必行,精细化、专业化的科研管理成为一种客观必然要求。队伍规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科研管理人员作保障,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只能疲于应付,陷于事务性工作的泥潭难以自拔,更不要说创新性开展工作,那些走出学校、面向市场和企业推介高校科研成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服务工作更是一种奢谈。因此,高校应当在增加科技创新任务的同时,通过灵活的人事政策,适当扩大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规模。

2.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管理队伍的能力素质

在部分高校,对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认识不足,认为科技管理是纯粹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在管理上只要求按部就班、按章办事,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得不到重视。所以目前很多科研管理的一线人员,得不到有规划、有组织的培训提升,缺乏现代管理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够重视,只能机械执行领导指示,属于事务执行者,对本职工作缺乏创新,不具备开拓能力。

高校科研服务管理面对的是高素质、高层次的群体以及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创新性成果,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否则难以形成较高的服务管理水平。从高校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实际出发,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背景,能够熟悉掌握各级各类政策,帮助高校科研人员精确解读科研政策;二是应当具备教育学的知识背景,充分认识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始终不忘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学科建设、服务高等教育职能;三是具备一定的法律和经济常识,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除上述专业知识背景外,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协作能力等也需要得到提高。如此全方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一方面需要科研管理人员自身不断努力学习,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高校及政府相关科研领导部门也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培训,从而使高校科研管理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3.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激励机制建设

科技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样才可以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进行有效地管理。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科技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究其原因,部分高校对科技管理队伍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对科技管理人员的使用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倾向,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科技管理人员自身发展缺乏上升空间,导致科技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整个队伍呈现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大部分属于行政管理人员,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人员不再参与职称评定,从而导致基层管理人员的待遇在相当长的时期难以明显提高。与教师、科研人员相比,他们的待遇偏低,工资的上涨主要依赖于整体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些高校对科技管理处长、副处长的任职有学历、职称、科研的要求,而基层科技管理人员却不能评定职称、学习深造,所以很多高校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上升空间仅仅为科长级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科研管理人员的上升空间,长期积累,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工作质量。

另一方面,科技管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难以得到进一步进修深造的机会。新上岗的工作人员既没有岗前培训,上岗后也难得到进修的机会,整天忙于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少了许多学习提高的时间,专业知识逐渐荒废,逐渐丧失了发展的后劲。

有鉴于此,一方面高校应当充分考虑科研管理人员的实际,对于具有领导力、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应当提拔到管理岗位,适当放宽学历和职称的要求;对于专业知识背景较强的人员,应当创造条件,鼓励其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提升学历层次;对于甘于长期在科研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应结合人事管理政策,综合考虑其工作实绩,通过职级、非领导职务晋升等渠道解决其发展的后顾之忧。

另外,在相关工作领域要改进科研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考核制度,如,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可采取绩效考核,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绩与绩效工资收入挂钩,多劳多得,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2: 19.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EB/ OL].[2014-07-04].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499/201301/xxgk_146359. html.

[3]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科研活动统计公报.[EB/ OL].[2014-07-04].http://www.lnein.gov.cn/kj/ web/view.asp?id=2999&menuid=013001.

Problems and Measur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L Province for an Example

LIU Xiao-wei1,LI Ming2,LIU Qi-zhi3
(1.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Liaoning 110136; 2.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44; 3.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Liaoning 110142)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position and rol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its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team is the main body in this construc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This paper fi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the related solutions by analyz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which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in promot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improving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ing university intension-type development.

univers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team;problems;solutions

G647

A

1672-9617(2014)04-0542-04

(责任编辑 伯灵 校对 伊人凤)

2014-06-15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2DGLO36);辽宁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4325);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lslktzijyx-34);沈阳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F14-230-5-09);辽宁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3071)

刘晓维(1982-),男,辽宁辽阳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队伍管理人员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