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实施背景下的师德教育反思

2014-04-10 16:04司冬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师德标准专业

司冬梅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围绕《专业标准》中有关师德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反思当前师德教育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路径.

1 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实施,引领师德水平提升

新颁布的三个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在基本理念上,都注重“师德为先”、“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并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启蒙者、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基本内容上,都强调“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尤其是在每个标准的“专业理念与师德”里,都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四个领域,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例如,要求教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等等.这些基本要求指向于造就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合格教师,既体现了对“学生为本”理念的细化,比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也体现了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细化,比如依法从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等.

为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教师[2013]3号).校长专业标准内容包括“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要求”三部分.在“基本理念”部分,首先强调“以德为先”,要求小学校长“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公正廉洁,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在“基本内容”中,要求小学校长“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 “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崇尚以德立校,处事公正、严格律己、廉洁奉献.”

校长作为教师队伍的管理者,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既要履行校长专业标准,也要遵守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师德为先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也是教师专业标准和校长专业标准的灵魂与核心.它对师德的要求反映出教师和校长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和校长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这有利于引导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自觉加强修养,提升师德素养.同时对各级学校和教育部门提出了加强教师及教育管理者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和举措,是衡量师德教育水平的依据和标尺.

2 当前师德问题不容漠视,师德教育需要反思

笔者对近年来报刊、网络等媒体曝光的关于教师和校长为代表的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实施的性侵案进行了粗略统计,计53例.53个案例涉及全国18个省份的46个县市.受侵害对象有中学生、小学生、幼儿,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14岁,都是未成年人.犯案人员有教师、校长、幼儿园园长、保安、校车司机等.犯罪情节十分恶劣.犯案人员年龄从20多岁到60多岁,各年龄段都有.犯案人员中学历最高的是大学文化程度,教龄最高的30多年.犯罪分子的共同特点是,在业务上刻苦钻研,教学认真,业务熟练,利用巧妙的伪装,给人一种颇为值得信任的感觉,以致其屡屡作案而长期逍遥法外.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也曾对2006年至2008年媒体报道的340个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进行专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近些年来校园性侵害案件频繁发生,在340个案件中有50个发生在校园,农村校园性侵害案高发,约占60%,有70%的作案者为教师及校长.同一受害人被老师性侵害时间最长的达4年,所有案件总体平均时间为2.3年.需要指出的是,尚未曝光的到底还有多少?也许我们无法一一列举,仅以上数据就足以说明发生在校园内的教师性侵学生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师德问题十分严重.

全国现有教师1442万,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涉案人员只是教师队伍中的个别人、极少数败类,他们中有的被判死刑,有些被判有期徒刑,有些已被刑拘等待处理,都会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但从后果看,这些案例带来的巨大负效应很难一时消除,他们严重损害着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受害者带来终身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同时,极大地破坏了教师队伍的群体形象,社会影响十分恶劣.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的践行者,德智体美合格接班人的塑造者,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佩.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社会对师德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别严格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当案例一次次被曝光,人们不自觉地把以往校园内某些不良现象如歧视体罚学生、有偿补课、索要钱物、不作为等与教师形象叠加甚至放大,以致教师的师德形象、学校的育人形象、教育部门的权威形象一落千丈,从未像今天这样遭到质疑.一时间,“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救命啊”、“监管失职 局长下课”、“保卫孩子”、“放过这些女孩子”等漫画、字幅在网上铺天盖地传播,人们心目中的校园再也不是一片净土.这些行为在引起全社会鞭挞和谴责的时候,也一次次地触动着我们每个从教者的灵魂和神经,除了感到耻辱和痛心,我们更多的是内省和反思.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师德教育的缺失.在社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的今天,社会不良风气对校园、对教师队伍影响大,尊师重教氛围日益功利化,部分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个别教师师德沦丧、私欲膨胀,利用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支配地位为所欲为.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不少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重教学轻教育,把精力集中在抓教学质量上,一味强调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绩,未将师德教育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去抓紧抓好.师德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尽管教育部门会定期的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估或考察,但多数是“走过场”,师德行为缺乏真正有效的约束.有的犯罪分子本身就是学校负责人,更缺乏来自上下、左右的监督,其师德沦丧,危害更大.

在此背景下,《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尤显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专业标准》为准绳,加强师德教育,提升师德水平,刻不容缓.

3 强化师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教育长效机制

师德修养不但具有一般修养的特点,还具有区别于与其他职业的特点即长期性、艰巨性、自觉性、高层次性.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按照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强化师德教育,从多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师德教育长效机制,确保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

3.1 深度反思,提高认识,增强师德教育责任感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认真反思,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师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师德教育摆到影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制定有效可行的师德教育方案,明确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狠抓政策和措施落实,强化责任追究,进一步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效性和连续性.

对于师德教育,部分教职工存在误解,如认为自己身边的师德状态良好,不需要学;自己就是育人的人,没必要学;教学任务重,没时间学;师德教育老一套,不想学,等等.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宣传发动,调动广大教师以积极姿态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纠正错误认识,强化师德意识,以良好的师德形象践行师德规范,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使师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要注重点面结合,挖掘亮点,加强师德宣传,大力弘扬正气.既宣传“轰轰烈烈”的师德,也宣传“润物细无声”的师德;既宣传“悲苦”的师德,也宣传“幸福”的师德.通过思想上潜移默化、舆论上正面引导,生活上热情关心,促进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乐观进取向上,练就过硬本领,全面提高师德素质.

3.2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新师德教育内容

“我们的社会教化、学校道德教育或许应该更多地从尊重日常生活开始,尊重日常生活中所蕴涵的体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生存经验积累的习俗、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再去引导个体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不是一味地以较高形态的道德规范的灌输来要求个体.道德教育惟有立足日常生活,才可能超越日常生活[1]227.”以往的师德教育常常因为脱离了日常生活而空洞乏味,失去说服力.在对教师及所有学校管理者的师德教育中,努力更新教育内容,既弘扬传统美德,又注入时代新风,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避免空洞说教,寓教于理,寓教于例,增强教育效果.

把学习教师专业标准和师德规范纳入师德教育计划,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深刻理解其内涵,用专业标准和师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修养.

3.3 改进方法,变化形式,提高师德教育效果

师德教育不能总是停留在口头上、书本里、课堂间,也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自觉自律.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积极作为.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举办师德学习班、争创师德模范、师德规范知识竞赛、学习教师专业标准演讲比赛、师德教育主题辩论会、身边师德先进典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在活动中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带动教职工广泛参与,增强活动效果.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引导教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善于总结自己在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敢于指出他人的缺点.针对师德存在问题,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教师、与教师谈心谈话制度,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个别谈心等活动,掌握教师对开展师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存在问题,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生活和心理上面临的困难,花大力气帮助教师解决住房、收入、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

3.4 坚持师德教育长效考核,实行问责制

教育部门要把师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师德教育状况进行年度考核.对不重视师德教育,出现师德方面恶性事件的学校和责任人,追究责任,实行“一票否决”,撤销责任人职务.

对照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学校制定并与每位教师签订年度师德承诺书,年终进行师德考核,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做到与师能考核同等对待.

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师德举报电话、邮箱等方式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定期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以及分别召开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强化对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师能的考核、跟踪.

对师德高尚的教师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并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的依据.定期评选校级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并利用校报、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表扬;对师德失范者,及时发现,加强教育.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坚决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触犯法律者,依法惩治,绝不包庇迁就.

当这样一个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后,师德教育就不再只是形式,师德状况一定会好转.

4 结语

师德教育是一项持久工程,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应当树立师德教育不松懈的观念,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做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相结合、教育效果与教育过程相结合,短期教育与长期坚持相结合,使师德教育入耳、入心,形成一股强大的师德力量,让“德师”不断涌现、示范引领,让“失德”原形毕露、无处可遁.

通过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努力,一定能够促进师德素质提升,但这毕竟只是师德建设的一个方面,是外在的手段.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待于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相互监督;更有待于教育工作者自身觉悟的提高,外在教育与自省自律相结合,使重视师德师风转化为教育工作者落实教师专业标准的自觉行动.

“真善美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是现代价值体系的基本准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道德追求[2].”“从来没有一种职业,能像教师一样,与真、善、美、爱这四个人类无限崇敬的美好价值完美结合[2].”希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以高尚的师德,做“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2].

参考文献:

[1] 刘铁芳.守望教育(第一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焦仲文. 永恒的追求:论教师与“真善美爱”[N].中国教育报,2012-09-20(03).

猜你喜欢
师德标准专业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忠诚的标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美还是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