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蔚
(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重庆 408100)
“贴切”:布局谋篇与言辞锤炼的佳境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修辞艺术解读
韩佳蔚
(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重庆 408100)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被誉为“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中国人的年度品牌”。颁奖词作为颁奖典礼的“聚焦点”和“画龙点睛”之笔,也是节目整体创意和细节策划的关键。对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进行解读,可见创作者修辞表达的各种方式尽管“殊途”,但最终“同归”,即无论是颁奖词的布局谋篇,还是言辞锤炼的字里行间,无不以表达的“贴切”作为修辞和叙事的艺术佳境。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颁奖词;修辞艺术;贴切得体
央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作为“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视媒介事件”[1](p107),被誉为“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中国人的年度品牌”[2],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载体”[3](p78)。
品读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如同含英咀华,深感颁奖词创作在修辞表达方面独具匠心,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仔细观察其话语篇章,无论节目的整体创意、布局谋篇,还是言辞锤炼的字里行间,无不以表达的“贴切”作为修辞与叙事的艺术佳境。
第一位获奖人物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英雄的颁奖名片是“誓言无声”。“无声”二字的含义正切合英雄为之献身的祖国“核潜艇”事业的显性特征。“潜”是“核潜艇”一词的构词语素,它所代表的动词行为的最大特点就是默默潜藏而无声无息。所以获奖名篇“誓言无声”正“贴切”地暗示了人物事迹的特点,也揭示了英雄恪守“无声的誓言”而献身国防事业的伟大精神。
颁奖词写道:“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4]颁奖词的话语篇章和遣词造句莫不以“贴切”为特征。其一,将英雄比喻为甘心沉默的“砥柱”。“砥柱”也叫“中流砥柱”,当“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的喧嚣时,唯有“砥柱”式的英雄“埋下头”,在“沉默”中为祖国热忱奉献。其二,将英雄的人生比喻为“深海的潜艇”,比喻的本体是“你的人生”,喻体是“深海中的潜艇”。比喻的精妙处,是本体和喻体的结合所散发的韵味都来自“贴切”,喻体选择也切合英雄从事的“潜水艇”事业的特点。
英雄已经87岁,作为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他的工作有“尖端性”和“机密性”,“低调”、“隐秘”、“默默无闻”与其人生相伴,其职业生涯可用一个“潜”字概括其显性特点。曾经有30多年,英雄的兄弟姐妹不知道他在搞核潜艇,老父亲临终都不知道他从事的工作,老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儿子一面。当观众知晓英雄献身祖国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一生的事迹,越发体会到获奖名片“誓言无声”是何等的恰当,惊叹颁奖词将英雄比喻为“沉默的砥柱”,将英雄“无声”的“人生”比喻为“深海中的潜艇”是多么的“自然贴切”。
女医生胡佩兰的获奖名片是“秋兰为佩”。获奖名片在修辞上最大的特点也是“贴切”,不仅与人物的名字相配合,也与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相配合。
颁奖词写道:“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4]
颁奖词的点睛之笔,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该句出自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长诗《离骚》。诗句镶嵌在颁奖词中,被主持人深情地读出,屈原的情操人格、诗歌深邃的意蕴都会在熟知祖国古典文化的读者心中弥漫,起
到烘托英雄高尚品德的作用,特别是诗句中“秋兰为佩”又映衬人物名字,言辞锤炼可谓精妙。
胡佩兰是一位医生,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医治过难以计数的病患,70岁退休后坚持坐诊到98岁高龄。98岁,是需要照顾和呵护的年龄,但她不顾年迈体衰多病,每周风雨无阻,出诊6天。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举行时,老人已离世。但在她身后,颁奖典礼以“贴切”动人的叙事呈现了她如“秋兰”般芬芳永驻的美丽人生。
刘盛兰是一位91岁的“五保”老人,他的身份是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老人的晚年在节衣缩食中度过,他几乎将自己微薄的工资和捡破烂的收入全部用于助学,17年捐资助学7万多元,受助学生100多人,在老人珍藏的深蓝色布袋里全是汇款单和回信。
“崇仁厚德”,四字的颁奖名片是对这位暮年英雄最高的赞誉。中华传统美德之树常青,孝、悌、忠、恕、信、谦、慎、忍、让、勤、俭、恭、敬、中庸等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树上繁盛的枝叶和花朵;而“仁”则是这棵大树的根基和主干,是各种美德条目的生命之源。《论语·泰伯》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p2487)“仁”作为中华美德的核心,追求仁德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6](p218)意谓大地低顺,君子应该从大地的低顺感悟到,人应该用宽厚的道德接人待物,用爱心容纳万事万物。获奖名片将中华传统美德之最高赞誉给予普通如斯的刘盛兰老人,让人感觉到以“崇仁厚德”凝练其道德人格,是何等的“贴切”!
颁奖词写道:“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4]
颁奖词将九旬老人的“残年”比喻为“风烛”,这飘摇的“风烛”却用他“微弱的光”温暖着贫困孩子的心,也拷问着习惯于世态炎凉的世人的灵魂。特别是作者将老人的“一叠叠汇款”说成是“寄给我们的问卷”,这个“问卷”让所有人的心灵震撼。这些词语的选择都非常“贴切”,体现了作者对话语篇章的巧妙构思和对言辞的千锤百炼。
90岁的龚全珍是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普通居民,但她是一位开国将军的妻子。1957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务农。妻子理解、支持他,追随他回乡,她将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家乡的教育事业。离休后她热心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尽全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应该说,她不仅守护了“开国将军梦”,还是一位守护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
颁奖典礼赋予她的名片是“松筠之节”。“松筠之节”出自《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5](p1430)“筠”指品质坚韧而四季常青的竹皮,“松柏”是傲对严寒霜雪的佳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用“松筠”比喻坚贞的品德。颁奖名片用“松筠之节”概括英雄的道德人格,非常“贴切”地概括了英雄事迹的特点。
颁奖词的叙事特点是罗列英雄人生经历的节点:“少年时寻见光”,指她对革命理想的追求;“青年时遇见爱”,指她与将军相知相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是说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老;“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正浓缩了老人漫漫人生的光辉历程。颁奖词措辞简捷而明快,凝练而典雅,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实现了修辞的“贴切”和“得体”。
语言表达讲究布局谋篇和词语锤炼,或追求典雅华丽或追求质朴自然,但无论是质朴叙事还是华丽陈说,都必须恪守一个原则,这就是“贴切”。语言学家陈望道提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7](p11),他说的“适应题旨情景”,就是要求话语表达以“贴切”为佳境。“贴切”,一些学者谓之“得体”。“题旨”指话语主旨与言说者的表达目的,“情境”指话语交际的对象、时空、上下文及语体等,这些内容都要符合“得体”的要求。因此“‘得体’应成为语用的最高原则”[8](p26)。
[1]李岭涛.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电视事件[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晋玲:《感动中国》成功打造精神品牌[N].人民日报2005-03-17.
[3]陈雪虎.品牌是怎样铸就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成功经验感悟[J].新闻记者,2008,(8).
[4]“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cctv央视网联合出品.ht tp://news.cntv.cn.
[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8]李瑞华.语用的最高原则——得体[J].外国语,1994 (3).
(责任编辑:马银华)
本文系长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叙事方式文化解读”(2013XJQN017)的成果之一。
H152.3
A
2095—7416(2014)05—0129—02
2014-09-23
韩佳蔚(1983-),女,陕西武功人,硕士在读,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