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灿 荀 勇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盐城 224003)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根据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的发展规划,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在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顺利通过了省级特色专业验收,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目前,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基础,已建立了末年双导师+拟订单式培养方案,形成了专业方向课群建设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结合,特色精品建设与专业创新路线相结合的专业特色,学生培养成绩显著。多年来,在各种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是学校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之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业务水平和协同工作精神给予了较好评价。
盐城工学院是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90%以上的学生来自本省及周边地区。因此,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始终以满足江苏及周边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办学目的,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培养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土木工程的项目研究、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力学材料并重,专业知识集成,建造能力出众”的专业办学特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工程师基本训练为根本目的,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加强基础,强调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建立了项目课题制、创新竞赛制、导师制、师生团队制的创新教育机制。
总结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由教学部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代表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机制,彰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务实创新的特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方向模块,根据相应的专业方向模块和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制定符合专业特色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力学》等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强化材料类课程、力学类课程和结构、施工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增加创新教育指导课程,设置相应学分,使创新教育得到推广。探索实践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传统经验和科学技术相结合、计算机分析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构建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各个工程阶段的建造能力培养体系,既满足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施工一线创建人才培养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建造能力。丰富评价模式,改革考核手段,鼓励团队合作,建立一套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生建造能力评价体系。加强校企联合,在建造能力培养过程中改革培养模式,建立提高工程项目建造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校企联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方向模块,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始终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办学目的,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适应江苏沿海大开发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深入到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联合用人单位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和研究本行业人才需求的信息,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调整和增加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模块,设置二阶段(公共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三方向(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的教学方案,学生进校一年后分方向,两年后找工作,三年后分模块,学生可自主选择方向和模块。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岗位设置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第四学年实训模块的内容。
近年来,通过遴选重点实习基地,构建实习基地网络,建成了一批质量稳定的、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预就业提供岗位。探索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考核、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用人机制。聘任了多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直接参与到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类实验室,突出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性、综合性、开放性。
探索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考核、职称评聘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工程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用人机制,已先后从设计院、建筑和监理公司和国内外高校引进多名教师。鼓励专业教师主动与社会接轨,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目前已有多位教师考取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部分教师被聘为江苏省工程建设综合评标专家,逐步形成一支能适应社会需求同时教学理论丰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每年投入550万元以上用于“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室”“施工实训室”“岩土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每年投入50万元以上用于产学研合作单位的校外实训课堂建设,进一步改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沿海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努力拓展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不断增加实习基地数量,形成实习基地网络,制定重点实习基地评选条件和资助办法,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重点实习基地数量。
进一步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将研究思维方法和研究性成果内容注入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扩展专业视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精心组织教学计划内实践教学活动,完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建造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总结学生参与学校“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的经验,形成“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并向其他相关实验室推广。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的调整,同时要重视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创新团队建设。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院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思考,同时进行改革与实践,逐渐形成以课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参加“挑战杯”等各种科技竞赛为主要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渐形成了应用及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取得了较大成果。今后,围绕着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巩固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所需的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1]何若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改革[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14-15.
[2]谢淮宁.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9,10(10):9-11.
[3]覃丽坤,孙建刚.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27-29.
[4]杜文学,韩 雪,周 莉.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建筑,2012,38(5):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