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生教育对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启示

2014-04-10 13:28申爱兵赵韦仑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刘 楠,申爱兵,赵韦仑

(沈阳工程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阳110136)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我国在读硕士研究生人数为15.36万人,1999年至2002年人数分别为17.95万人、23.4万人、30.7万、37万人,到2010年,在读硕士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120万人次之多。

根据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在未来五年实施该项目,以‘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为宗旨,着眼于经济社会行业发展和支柱产业发展的特殊需求……”2010年教育部又进一步提出将新增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部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可见,我国日益重视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一、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现状

(1)在培养目标上的研究。自从研究生扩招之后,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改革发展和调整结构的新时期。从长期发展来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正处在从培养学术型硕士到应用型硕士的转型期。

(2)在课程设置上的研究。一是借鉴国外院校课程设置的认识介绍和评价来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大多数学者认为国外课程设置的特点在于“授课内容灵活,课程设计详细,实用性强,学生毕业成绩也由校外考官根据不同学生的课程记录、论文质量以及面试结果进行统一评定”。二是提出课程设置的一般要求:①课程内容的基准;②面向需求,体现特色。不同的单位所制定的课程设置方案可能会出现相似之处,但必须指出制定课程体系必须遵循系统性、交叉性等几个原则。三是有学者调查了多所大学专业硕士课程的设置后认为:专业学位教育的理论课程结构比例应减少,教学实践课程应增加,这样更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需求。

(3)在培养方式上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①实践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有专家认为专业工程硕士的培养需要“聚焦企业需求,校企紧密合作,服务行业发展”以及“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实行订单培养,重点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大中型企业项目”。②双导师制的改革。几乎各界学者都一致认为应该在硕士培养中推行双导师制。③全日制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区别,也体现在课程设置和修业年限比例分配上。

(4)在实践环节上的研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将实践环节视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些专家认为在实践环节上要注重现场实践与学位论文的结合。一些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奖助体系构建上,积极探索能够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他们通过具体工程研究平台的实践来拓展实践专业技术研究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加本领域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二、国外研究生教育理念借鉴

(1)重视跨学科教育。在欧美日等国,大学教育工作者普遍意识到设置跨学科课程的数量与水平已成为衡量研究生课程设置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对于现代科技与生产力发展来说是大势所趋。

例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他们在经济学、土木工程及建设学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为研究生开设了“城市规划”这门课程;麻省理工大学则建立了人文与社会科学院[1];德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以“高校毕业生培训班”的形式,促进少数优秀毕业生参与本专业与跨学科方面的科研和学位工作;英国则成立了联合委员会,打破学科界限从而促进跨学科研究。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也越来越普遍。日本教育界在这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伴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步推进和深化,各国更加重视培养可以跨领域的各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鼓励产、学、研相结合。美国工业竞争委员会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得出:当代研究生教育发展必须注重与高层次工业的联合,大力发展工业界与大学的联合体[2]。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校企合作,以此作为培养新型研究人员的教育模式。英国近年来也开始重视研究生培养与生产力相结合,积极促进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法国政府提出高等教育应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在学术型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3)课时分配和修业年限。在修业年限和课时分配这方面,国外已经做到接近成熟的水平。他们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设立不同修业年限与课时分配。如印度学者哥什这样认为:对于移民的学生可以应用远程的教育模式,因此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修完指定课程,这样才可以取得学位。美国学者帕斯尔认为,修业年限和课时分配不仅要照顾全日制学生,也要照顾到非全日制学生,有些重点课程的修业时间更要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

(4)网络教学。玛德琳·亚布拉迪探讨了专业学位硕士该怎样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位的这一问题。以维尔纽斯米纳技术大学为例,该校相继出台了3个关于网络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课程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选课需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根据自身情况安排网络学习。

(5)培养方式多样化。英国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很重视导师的作用,有了具有创造精神的导师,才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探索研究、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德国教育界在自由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导师们非常注意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开通思路,而非单纯地讲授。

目前,各国普遍采取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有:①成立“导师组”集体指导,避免单个导师对学生学术实践方面的“一言堂”;②完全采用学分制,只要在规定年限修完额定的学分并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就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位资格;③在培养中,建立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课题为组织形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研究生院培养模式[3]。

(6)培养目标多元化。目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普遍认同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①培养具有从事严谨科学技术研究能力的高层次研究人才;②培养能够在各行业中发挥多方面专项技能的高水平职业人才;③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人才。

(7)培养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国外的研究生院是全校性的,研究生院没有自己的教师编制,它只是一个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招生工作、资格考试、学位标准、课程设置、奖助学金、学位授予等事宜,这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达到规范化、制度化。而专业院系则负责教师聘任、课程讲授、教研活动等重要事项的安排。这样有利于课程的合理贯通和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5],而且研究生院具有统一协调管理的组织功能。因此,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促进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生培养与教研工作,从制度和工作机制上推动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国内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虽然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分布较为普遍,但是硕士的培养相对博士培养来说,显得没有那么正规和严谨,很多国家只有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学制[4]。自工业革命后发展高等教育以来,欧洲各国更加重视博士教育,成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其教育理念中,硕士阶段是在进入博士阶段的进一步进修前的一种过渡性研究,或是将其作为就业的准备阶段。而我国则要立足实际国情,建立适合我国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模式。面对当今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基础之上,我国的研究生学位教育的改革更要立足长远,与时俱进。要认真总结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的发展史,以国家制定的人才发展战略为导向,贯彻中央规定,根据新时期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充分发挥我国自身优势,挖掘教育领域潜力,建立能适应社会,更高效的研究生学位类型教育体系。

立足国内研究生培养现状,同时也审视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国外之所长,壮大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实力。立足于从技术、科学、应用三方面深入研究。在院校建立更多行业普遍需求的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在一些国家重点专业,尤其是能源化工、科技医学等重大类型服务民生的专业,更要建立体系完备的专业学位,设立类似于国外的多种专业硕士类型,以满足我国现在和将来更多不同职业对于专业硕士的需求。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建立一种例如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学科类型专业,我国历来重视人才发展战略,这要求专业硕士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合社会的职业素养。

除此之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普遍学制较长,少数院校为两年或者两年半,而多数为三年。这是由于我国本科以上教育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向国外的硕博研究生教育体系学习。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更多地将专业型人才培养到博士水平,满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这在我国,只能是硕士研究生扮演的角色[5]。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就我国目前国情而言,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必须能够保证其教育质量,然后将专业更加细化,一部分负责学术研究,另一部分更能适应工程实践,即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共同发展。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教学计划在本科阶段也可以进行,这样可以缩短研究生学制,将更多地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放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加大非学术性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此外,应逐步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博士生教育的准备阶段,可以通过现有的硕博连读方式缩短修业年限。

四、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有效模式

(1)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入手。自1991年我国开展专业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在不断增多,认识也逐渐深化。袁广林教授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概念界定为:本科后以应用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专业教育[6]。从定义中看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在于如何将“研究”转化为“应用”。这里的专业不是学科专业,而是专门的职业。培养目标既要有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也要有别于高等职业教育。

(2)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入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研究性人才,要求具有很强的职业背景。因此它的课程设置以及实践内容都应该紧扣当前的职业需要。开拓校企合作领域,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完善双导师工作制,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加强校外或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重视专业实践环节,构建常态的、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体系。

(3)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入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指研究生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战略报告还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狭义与广义的分析。其中,狭义是指是否满足学位标准,是否为社会做出应用的贡献;广义是指是否满足学术要求、是否满足各行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研究生本身自我实现的需要。笔者认为培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研究生的校内外导师应共同把握他们的研究方向。在学位论文的课题选择上,最好是企业函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这样,既提升了论文的应用实践性,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又加强了与企业间的互动。

(4)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机制入手。从2014年起,研究生教育收费将由学生本人承担,没有公费自费之分。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中,应届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困难的学生也许会因为支付不起学费而失去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机会。因此,高校在研究生培养经费上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加速完善适应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特点的奖学金、“三助”等制度。搭建多角度服务平台,在心理健康、学生权益、学业指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同时,对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党团建设、专业实践、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工作做到规范化。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5)从科学的培养理念入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既要实现具有实践性强又不能偏离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只有明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目标,才能解决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熟练运用扎实的基础知识指导生产,掌握现代化技术方法,并对专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研究、设计、实施、开发、管理等能力。

[1] 顾明远.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2):6 -9.

[2] 王 衍.国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J].时代人物,2008(5):70-71.

[3] 沈 红.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新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1):65-70.

[4] 肖 方.国外研究生培养对我国研究生的借鉴[J/OL].http://wenku.baidu.com/view/17d95740b307e87101f696fb.html.

[5] 佚 名.研究生知识详解[EB/OL].[2009 -09 -07].http://www.rucduyan.com/html/sszc/zzsq/4632.html.

[6] 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42 -46.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