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的思考

2014-04-10 13:28
关键词:内审会计师审计工作

季 东

(沈阳工程学院财务处,辽宁沈阳110136)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部分交付给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中介机构来完成的一种审计形式。目前,内部审计外部化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审计人员不足和素质不高等问题,而且通过内审与外审的彼此互补还可以促进彼此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现实意义

高校内部审计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核心主要体现在学校的财务收支审计上。内部审计在很多层面上存在着不足:①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到位的现象;②在机构设置上,大多数高校采取纪检、审计、监察合署办公,有的审计人员是由财务人员“轮岗”到审计部门工作的,没有设置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③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高校在配置审计人员时,把一些没有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工作能力的人安排在审计岗位;④审计部门独立性差。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具体的审计项目或多或少会受到学院领导、被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干扰,这会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⑤重监督职能,弱服务意识。很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仅局限于自身预决算的编制、财务收支活动的审计与监督,没有介入到经济活动的事前审计把关和事中审计控制,忽视了自身的服务职能以及对管理过程和经济效益的审计。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就显示出其独特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常常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而将单位内审项目外包后,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注册会计师或注册造价师直接负责具体业务,能够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能够提供更具客观性的审计结论。而会计师事务所拥有保证审计准则得以遵循的保障机制,使得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内审服务时能够遵循职业道德标准,使审计工作质量得以保证。

(2)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内审成本。为应对高校管理的需求,内部审计要不断充实其内涵,向管理质询和风险管理领域扩展。但管理质询和风险管理业务的拓展同时需要金融、市场、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协同发展。而借助外部注册会计师和注册造价师来完成这部分需求,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在高校内审项目外包时,还要比对其中的显性和隐性成本,只有两者的总和能使高校真正降低审计成本时,才能将内审项目委托给外部审计部门。

(3)有利于优化社会公共资源。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远远优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是不可多得的社会资源。高校可利用注册会计师资源而不必去培养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样可降低管理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化还可以将其他单位的管理经验提供给本单位的管理者,使高校能够规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因为适应期过长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开支。

二、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适用范围

(1)内部审计外部化适用于高校拥有大量的大型维修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目前,很多高校由于重组或扩大,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很多,如果此时学校配备适量的工程管理审计人员,无疑会发挥相应的监理作用,但在基建工程项目结束后,进行竣工结算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制约,作用不会很大,而在建设过程中外聘注册评估师和工程注册造价师会使审计费用大大降低。

(2)在新升高校和以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内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高校,可考虑将内部审计工作全部采用外部化的模式。这种做法能快速改变此类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审工作不到位的现状,会使这些学校的审计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3)校办产业各经营单位或经济实体较多的高校适合内部审计外部化模式。这是因为,这些校办产业经济实体和经营单位各自采用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和分别执行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对其进行审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很大,仅仅依靠高校现有的内审人员全面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会是一项很难完成的工作。

三、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破坏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影响审计效果。由于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良莠不齐,加之实施审计业务的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水平也存在差距,为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等外审机构能够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保证质量,各单位在内审外包过程中,内审部门对外包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监控是必要的,但这样必然影响外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因为如果内审部门的控制和监督的程度及方式采用不当,干预过多,就会影响到外审部门的独立审计地位,同时也会影响到审计效果。

(2)外部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影响审计效率。内审外包后,审计就成为一种程序化工作。因为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单位是短期的合作关系,只受制于短期合约,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委托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外审机构没有直接关联,外审人员不会像内审人员那样为本单位全面考虑;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不会长期驻扎在委托单位,往往会因为不熟悉委托单位的内部情况而无法因地制宜地制定应对策略,使得审计效果不佳。但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那些在单位内部有着很长工作时间和工作经验的内审人员,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本单位的实际。这种内涵上的不同,势必会影响到审计计划和程序的执行,也会对内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3)外部审计人员可能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影响审计质量。外部审计人员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独立于委托单位,不受委托单位的行政领导。他们不像内审人员那样在本单位的行政约束下认真工作,责任心可能不会很强,会出现违背职业道德、合伙舞弊等现象,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另外,外审人员大多是拥有执业资格、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而委托单位的内审人员在此方面相对来讲略有差距。所以在实际的审计监控与协调过程中,外审人员可能会忽视委托单位内审人员提出的合理建议,以至于双方在审计过程中产生纠纷。

(4)内审与外审结论彼此不认同,导致公信力较差。由于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实际操作经验的缺失以及高校管理者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内部审计结论的质量与可利用程度较低,导致其科学性和权威性不足,进而得不到其他审计主体的认可。而政府审计由于其在审计过程中不了解高等教育办学特点,不熟悉办学方式,进而导致审计结论因缺乏说服力而无法得到内部审计的支持。另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由于其在一些方面存在执行力差且存在诚信问题,使得其他的审计主体对其结论也持保留态度。

四、高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调的对策

(1)要正确处理内审与外审的关系。作为审计工作窗口延伸的高校内部审计一直担当着参谋和助手的职责,同时还要接受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这使得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并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还要争取达到手段与目的的一致,既要当好政府审计的助手与参谋,又要担当起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通过内部审计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高校内部的基本情况,对其工作业绩还可以直接加以利用,督促其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及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正确处理好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利用好会计师事务所这个专业优势平台,实现部分审计业务的外包,有利于解决高校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问题,二者在高校的审计领域应是互利双赢的关系。此外,审计工作是源于经济监督而衍生出来的,其实质就是监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审计服务的过程也是监督的过程,应该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服务做好了,监督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内审和外审的生存空间自然就扩大了。

(2)明确内审与外审在审计中的职责分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政府对高等教育审计工作的侧重点应立足在高教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上,在总体思路上是否符合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及目标要求,还要监控其在运行过程中是否遵守了行业和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外审工作的重点应针对高校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客观性的评价上,督促高等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切实保障高校的有序运转。高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校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基建项目审计和内控制度审计等工作。在这个框架内,高校的财务收支审计由政府审计来完成,对高校整体财务状况加以审计分析,以利于在宏观上了解和披露高校的财务信息,同时也能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合理地调配和利用好有限的教育资源。高校基建项目审计的专业性很强,对内审人员来说工作难度较大,可将其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来完成,注册会计师较强的专业优势和自身的执业资格能够为审计质量提供有力保障。这样做,既缓解了高校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的问题,又节省了审计成本。而内控制度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可交由内审机构来完成。总之,内审和外审分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作,统筹兼顾。

(3)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氛围。一个好的审计氛围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规范和导向性作用。高校内审部门要充分依靠校园内学术交流、学报、校园网络等载体,构建一个以审计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统揽的审计精神,打造和谐的审计氛围,树立高效、廉洁、务实的审计形象。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践行好、宣传好审计文化,让群众熟悉、了解审计;让领导关心、重视审计;让被审计单位支持、配合审计,以此在高校内部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当审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每个审计活动相关者的思想中并体现到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时,审计工作才能够得到认可,进而发挥出审计在促进增收节资、依法理财等方面的作用。

(4)合理调整审计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在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个群体中创建审计人力资源库。在进行某项审计业务时,首先以该审计主体为先导,通过抽取其他一些审计资源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审计队伍,使制度下的人员配置张弛有序,以此来激活审计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5)加强审计主体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审计信息公开透明。高校扩招后校内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单一的审计已无法满足对各类经济事项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因此,加强内审和外审之间的沟通协调,使其相互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内审和外审的衔接与互补,可以扩大审计的覆盖面,减少重复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外审单位在对委托单位进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同时,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工作成果,对外审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点监控与整改,达到改进自身工作、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此外,还要建立审计信息公开制度,把通报审计动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不仅要在政府、高校领导层,更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和广大教职员工通报高校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现状,以此来披露高校经济管理工作,检阅审计信息的质量。

[1] 陈喜辉,林 艳.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9-41.

[2] 陈国玲.当前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J].经济师,2011(10):183-184.

[3] 毕晓政.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内蒙古统计,2010(4):54-55.

[4] 马忠东.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0(3):119-120.

猜你喜欢
内审会计师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