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国十条”机遇打造浦东保险业集聚高地

2014-04-10 12:30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
上海保险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国浦东新区浦东

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 施海宁

抢抓“新国十条”机遇打造浦东保险业集聚高地

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 施海宁

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该文件是国家对保险业的崭新定位,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把发展现代保险业放在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大格局中战略谋划,是保险业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对接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是保险业发展的巨大政策红利。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险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反映出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保险业的殷切期望,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提出深化人民币跨境再保险试点,推进设立保险交易所,加快发展航运保险,完善科技保险体系,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金融保险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这与“新国十条”的要求一脉相承。浦东在推动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宏观要求,努力探索保险业相关试点,充分发挥自贸区的示范引领效应,取得了较好成效。总体来看,浦东保险业呈现以下趋势:

一、保险公司总部集聚效应凸显

经营场所选择落在浦东新区的保险公司各级机构数量增长迅猛。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浦东拥有各类保险机构242家,其中,保险集团1家,保险总公司32家,保险分支公司和营销服务部共52家(其中再保险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4家;代表处31家;运营中心14家。在外资机构方面,浦东新区现有33家机构,包括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三类机构。浦东的保险机构呈现出总量较多、机构层级较高、功能性机构较全的特点。

二、健康养老保险产业取得突破

“新国十条”勾勒出的保险行业发展新蓝图中,健康与养老产业已成为未来布局的重要战略方向。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与养老产业投资属性的天然匹配优势,逐渐成为投资养老产业的一股新兴力量。新区积极推动保险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发展,2012年、2013年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51%、8.58%,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2014年9月,保险业内首家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太平洋保险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落户浦东。它的成立标志着“新国十条”出台后,浦东积极利用自贸区制度创新平台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的新突破,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保险业创新实践的成果。

三、再保险公司集中度较高

近年来,国际再保险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随着我国加入WTO,自2003年起,外资再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再保险市场。目前,上海共有再保险公司5家(均为分公司),全部集聚浦东,其中中资2家,外资3家,分别是财产再保险2家,人寿再保险3家。今年9月,全球三大寿险及健康险再保险公司之一的美国再保险在浦东设立上海分公司,并将其作为中国区总部布局谋篇。

四、航运保险运营中心不断涌现

“支持发展航运保险,吸引国内外保险机构入驻。引进国外成熟的航运保险产品,完善航运保险市场”,是浦东新区金融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新区共有6家航保中心落户,总数占全国的75%,其专业化运作有利于有效降低航运保险的运营成本,实现航运保险规模效益;有利于吸引外地保单业务,成倍扩大当地航运保险的业务规模。“十二五”期间,新区研究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通过对事业部型航运保险中心进行重点扶持,推动保险公司将航运保险管理职能下放至航运保险中心,引导航运保险中心逐步转型成为专业航运保险子公司,进一步提升浦东航运保险的能级。

下一步,浦东将结合市政府出台的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围绕自贸区保险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着重在建设区域养老健康险中心、再保险中心、航运保险中心、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对上海保险业的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新国浦东新区浦东
寿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文化“新国潮”:踏浪而来
对麒麟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浦东新区公立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现况分析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