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乡高职生对国家助学政策的反应调查

2014-04-10 11:47张大伟张龙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助学金助学贫困生

花 鸥,张大伟,张龙伟

(1.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党委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29)

江苏城乡高职生对国家助学政策的反应调查

花 鸥1,张大伟2,张龙伟1

(1.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党委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29)

从2007年以来,城乡学生对国家资助体系的反应差异日益明显。根据统计分析可知:城乡学生在贫困生认定、资助方式和助学金效果等方面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资助公布方式无显著性。对此,需要构建多层次资助认定体系,从无偿模式向有偿模式转变,规范资助工作流程,保证资助前提公平、资助实体公平和资助程序公正。

江苏城乡;高职学生;国家资助政策;反应;调查

江苏作为高教文化大省,在资助困难学生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高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新局面,仅2010年江苏省各级财政就安排落实高校学生奖助资金9.59亿元,资助28.6万名在校生;发放各类助学贷款6.4亿元,资助12.07万名大学生。据统计,江苏省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覆盖面已达到在校生的20%,接近7%的在校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全省各高等院校还通过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方式资助16.38万名学生,安排资金1.15亿元,受益人数也占到在校生的13%,①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江苏省大学生资助政策简介》,2012年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不能进校上学的问题。但是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这种利好的资助政策反应不同,正是这样的反应导致了资助政策在某些方面公平性的失灵,甚至导致了部分学生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因此,有必要对资助政策进行城乡差别研究,以期对国家资助政策进行适时、适当地调整,以达到制度设计公平和公正的初衷。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为了深入详细地了解江苏高职院校城乡学生

对国家资助政策的反应,本次调查了江苏四所公办高职院校中的1 098名在校大学生,这四所高校中有省属高职院校,也有市属高职院校,既有国家、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有一般性高职院校,充分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被调查大学生的专业涵盖人史经管类和理工类,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1 098名学生中,农村学生占75.2%,比城市学生多50.4个百分点,贫困生占57.5%,非贫困生占42.5%。

(二)调查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内容分别从基本情况、贫困生认定、资助方式、资助公布反应、助学金效果和助学贷款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考量。

(三)调查问卷处理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计1 098份,有效回收率为91.5%。采用Epidata5.1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双轨录入,并进行有效性检查,检查无误后导入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城乡高职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效果的描述分析

(一)贫困生认定之城乡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认定方面城市和农村学生选择“公平”、“不公平”和“不知道”三项所占比重各不相同,城市学生认为“公平”占41.3%,“不公平”占21.8%,“不知道”的占36.9%,相比之下大部分城市学生认为贫困生的认定还是公平的。对于农村学生, “公平”占51.6%,“不公平”占23.1%,“不知道”的占25.3%,占半数的农村学生认为贫困生的认定还是公平的。虽然有很大部分学生认为贫困生认定是公平的,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此持不明确态度,表示“不知道”,城市学生占36.9%,农村学生占25.3%,这一现象的原因值得深思。

(二)资助方式之城乡比较

对于资助方式来看,可以把资助大致分为三大类:经济资助、政策资助和社会资助。从资助方式的态度来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都更加倾向于政策帮扶,城市学生占41.3%,农村学生占47.9%,对于经济资助,城市学生占25.8%,农村学生占24.5%。社会资助,城市学生占13.7%,农村学生占6.7%。除此之外,有19.2%的城市学生和20.9%的农村学生选择自力更生。从这些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更多的人接受政策上的帮扶。当然,有部分学生选择自力更生,这也是资助政策制定者应该关注的。

(三)资助公布之城乡比较

从公布的学生资助信息来看,城乡学生对“可以公开”、“不可以公开”和“无所谓”各项选择所占比例的分布大致相当,34.5%的农村学生希望公开,34.3%的城市学生可以接受公开;在“不可以公开”方面,农村学生占51.6%,城市学生占51.7%,可见城镇和农村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不太希望公开资助的信息。还有14.0%的城市学生和13.9%的农村学生认为资助信息公布不公布“无所谓”。

(四)助学金效果之城乡比较

在助学金效果方面,农村学生认为“效果很大”的占50.3%,城市学生占39.1%;选择“没有效果”的,城市学生占39.9%,农村占39.2%;“效果一般”的,农村学生占10.5%,城市学生占21.0%。从助学金效果的比较来看,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反应差异很大,40%的城市学生认为助学金没有效果,有近50%的农村学生认为助学金帮助很大。这个反差是否说明每年助学金大量拨付,但实际效果并不很理想?

(五)助学贷款之城乡比较

在助学贷款方面,认为“作用很大”的,农村学生占29.6%,城市学生占24.0%;在“没有作用”方面,农村学生占60.3%,城市学生占56.8%;认为“作用一般”的,农村学生占10.1%,城市学生占19.2%。但是从整体来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助学贷款作用的认同感是一致的,大部分人认为助学贷款效果不大。由此可以比较,对于有偿资助的助学贷款和无偿资助的助学金,学生感受和认同相差之大,是不是说明在资助项目的设计上还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呢?

三、城乡高职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分析

根据SPSS17.0 统计软件,城乡高职学生对国家资助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分析,大致可以得出具有显著意义和不具有显著意义的两组数据:贫困生认定、资助方式、助学金效果和助学贷款这四项指标呈现出显著意义,资助公布指标并没有显著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一)具有显著意义的分析

1.贫困生认定方面

根据卡方检验结果,χ2值为14.379,df=2,p值为0.001<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城市和农

村学生对贫困生认定的反应具有显著意义。

2.资助方式

根据统计分析,χ2值为14.275,df=3,p值为0.003<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城市和农村学生对资助方式的反应具有显著意义。

3.助学金效果

根据分析显示,χ2值为22.600,df=2,p值为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助学金效果的反应具有显著意义。

4.助学贷款效果

根据结果显示,χ2值为16.628,df=2,p值为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助学贷款的反应具有显著意义。

根据数据处理得出贫困生认定、资助方式、助学金效果和助学贷款这四项的p值小于0.005。这说明城乡学生对这四项指标的认识是有不同,且这样的差异是显著的。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比如贫困生认定的城乡比较来说,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加认同贫困生认定是公平的,这说明城乡学生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不同,农村学生更加朴实和自然,而城市学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不具有显著意义的分析:对资助公布的反应

根据软件分析结果显示,χ2值为0.003,df=2,p值为0.998>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城市和农村学生对资助方面的反应不具有显著意义。对资助公布指标没有显著意义,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也许是城乡高职生对公布与否,看法一致,并没有什么不同,都觉得资助还是比较公平,公不公布意义一样;也有可能与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不明确有关,城乡高职学生根本不了解,因此对公不公布的意见和反应也就没有那么大。

四、调查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构建多层次的学生资助资格认定体系,保证学生资助的前提公平

根据调查,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贫困生认定是公平的,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此持不明确态度,表示“不知道”,城市学生占36.9%,农村学生占28.1%,对贫困生认定的反应的卡方检验中,χ2值为14.379,df=2,p值为0.001<0.005,这说明城市和农村学生对贫困生认定的反应具有显著意义。这些“不知道”学生可占65%之多,其原因可能是对贫困生认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不清楚有关。另外,城乡学生对贫困生认定的公平与否,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觉得认定更公平,农村学生为51.6%,城市学生为41.3%,而城市学生在“不知道”方面确实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占36.9%,农村学生占25.3%,这说明城乡学生在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上的不同,农村学生更加朴实和自然,而城市学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2007年,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江苏省也专门下发文件保证学生资助政策能够落实到位,但是贫困生认定确实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当下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对学生贫困资格的认定只是凭学生所在民政部门一张证明和学校的直观感觉来确定,不谈证明的可靠性和感觉的真实性,这样的认定方式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对此,应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学校、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学生资助资格认定体系,而不应当把贫困生认定工作直接甩给学校,毕竟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政府相关部门应直接牵头组织实施开展,比如采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信息,建立学生诚信信息系统,并进行联网登记和调查,从源头上保证贫困生证明的真实性。学校应该协助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根据农村和城市贫困生的不同特征和特点,做好他们的分类教育和管理,保证贫困生认定公正、公平和公开。

(二)从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模式转变,保证学生资助的实体公平

从助学金效果和助学贷款的卡方检验结果中,助学金效果和助学贷款的p值都为0,均小于0.005。因此,之前对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效果进行的分析,是具有研究意义的。再从学生资助态度反应的统计结果看,城乡学生对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态度反差很大,39.9%的城市学生直接认为助学金没有效果,50.3%的农村学生认为助学金作用效果很大。而对于助学贷款的作用,城乡学生所持看法大体一致,56.8%的城市学生和60.3%的农村学生认为助学贷款并没有什么作用和效果。以上数据表明: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的设计初衷,在现阶段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另外,城乡学生对单纯的经济资助偏好不及对政策帮扶的喜好。这说明在当下,单纯的经济资助对贫困学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帮扶作用。

现阶段,江苏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后大众化”阶段,学生并不是没有学上,而是如何上到自己理想的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个质量更高、发展更好的

平台,这对于城乡贫困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同时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出现的不同特征,在贫困生认定很难严格界定的情况下,无偿资助只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伪贫困生”的出现导致对无偿资助大家竞相争取,对有偿资助大家冷漠排斥。虽然对学生资助力度有所增加,但资助体系却没有根据当下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困难学生生存发展要求的变化有所改变。资助政策不应只是单纯地“资”,如加大助学金资助力度,扩大助学贷款的发放度等,而更多的应在“助”上下功夫,多采用政策帮扶,发挥奖学金的助困功能,逐步规范无偿资助,把无偿评定助学金改为向社会高校购买岗位服务等有偿资助的形式,挖掘资助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升华资助政策的育人理念,实现资助的育人初衷。

(三)逐步细化和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流程,保证学生资助程序的公正

学生资助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主要从贫困生认定和资助公布等方面反映出来。在贫困生认定方面,城市学生认为“公平”的占41.3%,农村学生占51.6%,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此持不明确态度,表示“不知道”,这说明了贫困生认定的复杂性。从资助公布的反应卡方检验结果来看,χ2值为0.003,df=2,p值为0.998>0.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城市和农村学生对资助方面的反应不具有显著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确认资助方式的公布与认定,对城乡学生并没有很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资助方式公布与认定的前提—资助主体认定—存在困难性与复杂性,如果前提不明,其后序公平规范与否,已经不是很重要。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城乡学生对资助政策评定、公开工作的确不是很了解,导致差异性不显著。所以,在现今资助政策公开和公正的主流价值判断下,不能完全因为城乡学生对其反应的不显著,而不公开资助认定和评定工作。

因此,学生资助工作程序若要做到公平,必须把握好尺度的公平和资助信息的公开。一方面,要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差异,对贫困生的界定不能使用一个标准,要做到整体公平,部分倾斜,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并辅之个别访谈,尽量保证认定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保证资助信息的公开,这是保证学生资助公平的主要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一些抵触。因此,要根据城乡学生心理的不同特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并对公布方式和措施进行人性化和技巧性处理,既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又要考虑到资助工作程序的规范性。

(责任编辑:施建平)

The Survey on the Reactions to National Financial Aid Policie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

HUA Ou1, ZHANG Da-wei2, ZHANG Long-wei1
(1. Party Committee Offce, Jiangsu Jiankang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0029, China;2. Offce of Teaching Affairs,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29, China)

Since 2007,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iscrepancy in terms of the reactions to the national fnancial aid system of the students from rural and urban areas.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poor student assessment, fnancial aid methods, and student subsidy effects, while the manners of fnancial aid publication are not signifcant. Therefore, a multi-leveled fnancial aid assessment system should be developed, the gratuitous aid methods should be rendered compensational, and the preconditions, benefciaries and proceedings of fnancial aid must be fair and square.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national financial aid policies;reactions;survey

G718.5

A

1008-7931(2014)05-0069-04

2014-06-10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2SJDFDY020);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B-a/2013/03/015)

花 鸥(1982—),男,江苏东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张大伟(1982—),男,安徽凤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张龙伟(1975—),男,重庆人,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助学金助学贫困生
关爱·帮扶·助学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