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艺专业建设的思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视角

2014-04-10 11:10许钰民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艺群众人才

许钰民,吴 维

(苏州市职业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群众文艺专业建设的思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视角

许钰民,吴 维

(苏州市职业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群众文艺是群众文化开展的重要手段。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培养从事群众文化的人才是大学审时度势进行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社会文化注入新活力的重要方面。着力思考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问题,带动和建设好群众文艺专业,才能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群众文化;群众文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先驱克尔凯郭尔曾提出了超越时代的思想—现代性的主要运动是向群体社会漂移,而高度集体化和外在化的群体社会是以淹没个体的代价而存在的。[1]尽管克氏理论基于工业化革命带来的人格撕裂的现象提出,把群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绝对割裂开来,但也切中了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发展现实。改革开放使得物质文化不断丰富,却使本土文化不断被异域文化所冲击而逐渐丧失其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在文化建设上,中国群众文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都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自发状态。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曾指出:“为经济提供方向的,最终是养育了经济于其中的文化价值系统。”[2]基于现实基础,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群众文化活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开设了群众文艺专业,培养从事群众文化的专门人才。如今的社会群众有不同的文化诉求,这也赋予了群众文艺专业更新的追求,值得我们为此深入探究。

一、群众文艺的性质与现实需要

群众文艺是群众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以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为主要任务的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为搞好群众文化事业而提出的重要方针。

群众文化绝非是民众自我身心调剂、娱乐的小事,而是关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国家经济腾飞、民族祥和稳定、增强民众幸福感的大事。从文化现象来说,人类的文化贯穿于人类发展史的全过程,以艺术、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核心。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人类人体的或心灵的一种习惯,都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3]14马林诺夫斯基视群众文艺生活为群众文化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对于群众文艺活动他曾说:“此外,尚有一种文化现象也必须研究一下。这种文化现象,乍看起来,似乎是一种额外之事。因为,它除掉娱乐外,并无其他用处,所以好像老是自居于文化之外的。游戏、游艺、运动和艺术的消遣,把人从常轨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生活的紧张与拘束。即以此而言,这一方面的文化已有了它的功能,使人在娱乐之余,能将精神重振起来,再有全力去担负文化的工作。不过,事实上,艺术和游戏的功能,实较此复杂得多,广(阔)得多。”[3]80

从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而言,可分为四种:1.娱乐和交流的功能;2.仪式与团结的功能;3.群体认同的功能;4.符号与象征的功能。[4]从上述功能可以发现,无论何种功能都具有以下性质:(1)以群体的欢愉达到对个体情感的交流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2)宗教、民间和政治仪式以艺术的外显方式达到对群体的严肃与凝聚是族群团结的集体要求。(3)以非强制性的艺术参与达到对群体意志的认同是彰显群体个性认同的要求。(4)以有形艺术方式达到对群体文化特色的彰显是外显群体文化符号与象征的要求,都以民众文艺为其主要手段来实现。可见,重视群众文艺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搞好群众文艺人才培养在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实施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定位、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下面将从以上若干环节来论述群众文艺人才培养的构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

群众文艺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特长,能独立承担艺术活动的组织、教学、创作、表演的专业人才。这一类群众文艺人才将具备稳固的职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秀的团队协作精神、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敏锐的创新能力,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能胜任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运筹和实施工作。①摘自2014年6月版《苏州市职业大学〈专业标准〉》。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该专业的性质以及社会群众文化事业对人才的现实要求,同时也着重考虑了我校的师资队伍状况和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艺术学院群众文艺专业是在苏州教育学院艺体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延伸而设置的,该专业有较为强大的师资队伍,现有2名教授、5名副教授以及若干名讲师,他们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业绩,其桃李遍及苏州群众文化事业的各个领域,多位苏州群众文艺的骨干都出自该专业。

(二)职业岗位定位

不同时期社会对群众文艺人才的需求不同。改革开放初期,群众文艺人才匮乏,社会需求量较大,该类专业毕业生大都能在群众文化馆和少年宫等单位找到合适的岗位。随着改革的深入,文化的管理职能变为文化的服务职能,文化事业的人员编制受到控制,大多数人员因此进入到企业和社区,为基层的文化事业服务,这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过去的人才要求关注文艺专业的技能,如今群文人才进驻企业和社区,其身份是企业和社区员工,职业技能是职岗的第一要求,综合素质是衡量的主要标准。

(三)人才培养教育计划

为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群众文艺人才,我们设置了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将提升知识水平与提高能力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群众文艺专业课程设置包含:(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强调基本的人文素养,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和思想意识的引导,开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形势与政策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等课程。(2)职业技术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是为提升人才的艺术技能作理论铺垫,以多元学科知识的培养为基础,开设有“基础乐理” “视唱课” “和声曲式分析” “歌曲作法” “中外音乐史”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 “计算机音乐创作与制作” “艺术概论”“群众文化学”等课程。(3)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技术能力课以音乐技能培养为主,辅以兼容并蓄的艺术表演才能培养,主要开设“声乐” “钢琴” “器乐”等

课程,并配备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 “戏剧表演”“主持人课程” “绘画” “书法”等课程。(4)拓展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主要是为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针对群众文艺人才的岗位性质,从而开展的具有岗位拓展能力的相关课程与活动,如开设“群众文化学”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心理学”等课程,同时开展有益的相关的活动。①摘自2014年6月版的《苏州市职业大学〈专业标准〉》。

(四)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课程是弥合人才培养中学校与社会断层的有效举措,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双向教学,缩短人才适应社会的过渡期。如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群众文艺专业学生在苏州南门和城南街道参与了该次普查,普查学生承担了部分家庭数据采样工作。在人口普查时,将学习过的“统计学” “会计学原理”等知识应用在实践中,既深刻领悟了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也拓展了能力。在部分社会实践中,参与者将社会的文艺项目带入教学中,达到以项目带动教学的目的。如群众文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先后参与了城南街道的“国庆”和原沧浪文化馆“文化惠民工程”的文艺晚会,并将这些文艺晚会带入课堂教学,最后达到了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目的。

三、群众文艺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群众文化是中国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它的首要任务是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彰显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群众文化内涵包括了认知文化、价值文化和审美文化三大要素[5],其中审美文化是实现其他要素的有效手段。在多元文化相融合和文化市场个人多元择取的今天,群众文化更应起着导向作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文化市场的经营行为,是以群众文艺为主要参与方式的群众文化从业者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担当。作为群众文艺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更应审时度势,谨慎地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切忌因社会不良导向迷失了方向。为此,我们提出人才培养的三条原则:(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的方针;(2)以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表现为其抓手;(3)以实践导向的教育方式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丰富和繁荣地方社会文化事业。

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群众文化内部设施、管理、观念、素养和人才的综合协调的发展。群众文艺人才培养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应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我国文化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1] 李斯曼 保罗 康拉德.克尔凯郭尔[M].王彤,鲁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2] 贝尔 丹尼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严蓓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2.

[3]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4] 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4):62-68.

[5] 曹廷华.论群众文化与城市形象[J].探索,1998(4):101-105.

(责任编辑:宋现山)

Reflections 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Mass Culture and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Training Purposes

XU Yu-min, WU Wei
(School of Art,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The mass culture is a component of socialist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mass culture and art is an essential means of mass culture. During the present period of deepening structural reform, cultivating the talents of mass culture and art is a necessary measure for the university to construct its specialties after making a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situation,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way to serve local economy better and instill new vitality in local culture. The paper attempts to refect o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mass culture and art talents.

mass culture;mass culture and art;talent training;speciality construction

G642.4

A

1008-7931(2014)06-0102-03

2014-08-10

苏州市职业大学科研项目(SZD07W24)

许钰民(1959—),男,江苏苏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舞蹈理论;吴 维(1984—),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文艺群众人才
人才云
1942,文艺之春
多让群众咧嘴笑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