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我国工会组织凝聚力研究
——基于工会干部素质提升的视角

2014-04-10 09:33:43梁守兰
山东工会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工会干部凝聚力工会组织

梁守兰,齐 敏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0)

【工会理论研究】

增强我国工会组织凝聚力研究
——基于工会干部素质提升的视角

梁守兰,齐 敏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0)

我国工会组织凝聚力的大小对工会能否担负起维护职工权益,参与社会管理等艰巨的社会职责至关重要。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很多,其中人的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会干部素质影响着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归属感、对工会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工会活动的参与度,是影响工会组织凝聚力的核心要素。

工会组织凝聚力;工会干部素质;劳动关系基本格局;工会基本职能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提出,工会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工会干部做出的新定位。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干部素质与组织凝聚力

(一)组织与组织凝聚力

作为管理学术语,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某种共同目标、按照一定方式相互结合而成的社会团体或集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个体社会成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组织给个体社会成员以归属感和安全感,帮助他们实现自身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为个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丰富的社会资源。因此,组织可以将单个社会成员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发挥集体优势,推动共同目标的实现。

组织凝聚力是指组织的向心力和吸引力,它包括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组织本身对单个成员的吸引力。组织凝聚力的高低是决定组织能否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完成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高凝聚力的组织通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频繁的交往、融洽的关系、和谐的气氛,使成员之间具有依赖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极大地调动成员为完成组织任务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一个没有凝聚力的组织,尤如一盘散沙,成员之间意见分歧,关系紧张,组织对个体没有吸引力,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必将失去其存在价值。因此,组织凝聚力在增强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最终提升组织竞争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那么如何提升组织凝聚力呢?还是应该从组织中人的因素着手。因为不管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稳定性的保持还是组织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均取决于组织内部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而人的因素是组织构成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组织成员由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成员构成,组织凝聚力便来源于领导者凝聚力和普通成员凝聚力两个方面,其中领导者凝聚力起着主导性作用,其人格魅力和领导方式是形成组织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员工凝聚力则受领导凝聚力的影响。领导者凝聚力一方面表现为对普通员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表现为其对组织工作的胜任力和导向力。因此,组织中领导者的政治方向、个人品质、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对组织凝聚力提升至关重要。[1]

(二)干部、干部素质与组织凝聚力

干部一词,在我国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干部是我国党、政、军、团、群等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在组织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毛泽东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干部素质是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动力源,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内可以提升成员的向心力,对外可以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可以提升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组织在党的各项事业中的整体优势。邓小平在谈党的干部管理工作时指出,党的干部的质量不断地得到提高,是全体党员的质量不断地得到提高的主要条件。[3]

那么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实践中第一次提出了“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任用原则。“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4]邓小平则提出“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5]江泽民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6]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提出,好干部的标准,就是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因此,在我国,干部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业务素质,还应该是组织成员中的楷模,群众信得过的公仆。当前,提升干部素质,对增强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组织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会工作的特殊性对工会凝聚力和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干部是工会组织中承担一定领导工作和管理职能的工会会员,是工会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领导班子成员、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工作人员,他们是工会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和核心元素。工会干部是协调劳动关系、组织工会活动的一线工作人员。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归属感、对工会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工会活动的参与度,从根本上取决于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工会干部素质是影响工会组织凝聚力的核心、关键性要素。工会干部作为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具备一般党的干部的基本素质,同时,由于我国工会组织特殊的政治地位、光荣的历史使命和艰巨的社会责任,对工会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特殊的政治地位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

《中国工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在我国,工会组织既承担着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权益的社会责任,又承担着维护国家和人民整体利益,对党和政府负责的政治责任。这种“双重责任”来源于我国工会组织的工人阶级性质,各级工会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政府支持,联合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群众切实维权,打造“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联合维权模式。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工会能否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进而关系到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作为工会干部必须不断增强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开展工会工作,与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不断增强统筹协调能力,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优势资源服务于工会工作,服务于职工维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党和政府的支持,赢得职工群众的拥护,保持工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群众情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亿万职工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工会的庄严历史使命。但调动亿万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并非易事,这是对工会组织凝聚力的重大考验。能否经得住考验取决于我们工会组织是否真正代表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取决于我们的工会干部是否有着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否能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不能形成强大吸引力和动员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会干部必须从群众中来,树立群众观点,乐意到群众中去,有浓厚的群众情怀,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凝聚民心,激发民力。

(三)艰巨的社会责任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

中国工会十六大报告指出,让职工群众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获得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享有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享有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肩负着重大责任。我国工会不仅肩负着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任,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通过建言献策、参与立法、完善制度等方式在“五位一体”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中发挥自身优势作用,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职工群众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内涵建设,选拔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担任工会干部,提升工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利益的能力。

(四)提高中国工会的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工会的国际影响,推动国际工运新秩序的建立,要求工会干部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李建国在中国工会十六大中指出,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工人权益的旗帜,加强与各国、各地区、国际性工会组织和劳动界的交流交往,拓展工会外事工作平台,促进国际工运秩序更加公正合理、民主和谐。这是我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担负的国际使命和国际责任。

近年来,我国国际工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与世界上400多个国际工会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7]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工会在国际劳工领域依然处于边缘地带,这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如何把对我友好的各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力量团结起来,积极搭建扩大中国工会影响的工作平台,在国际工会事务中体现我们应有的地位和影响,积极推进建立国际工运新秩序,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工会创新发展工会外事工作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会干部必须主动适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国际工运形势的新变化,时刻关注国际工运事业的发展动态,洞悉其发展实质,积极建立与各国工会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全世界劳动者利益的实现和国际工运新秩序的建立,不断提升我国工会的国际形象,扩大我国工会的国际影响。

三、工会凝聚力面临的新挑战对工会干部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劳动关系利益格局、劳动者队伍结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维权意识以及工会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变化都对工会凝聚力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一)日趋复杂的劳动关系利益格局,使工会协调劳动关系难度加大,影响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信心

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国家继续推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格局面临深度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对企业的传统“依附关系”逐渐转变为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现代“合作关系”,[8]并且这种“合作关系”呈现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人才租赁、劳务派遣、季节性用工等多种用工形式被广泛应用。山东省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实现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很多企业,包括石油、银行、通信等大型国有垄断行业企业,不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且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劳务派遣工与企业体制内职工权益不对等,在工资、福利、社保基金缴纳、晋升机会、民主管理权等方面实行区别待遇,基本经济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在很多国有企业实行歧视性的用工管理办法,将企业职工分为正式工、临时工、农民工、下岗工等身份,并实行差别待遇,从而导致劳动关系紧张。

另一方面,国家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非公有制企业用工已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渠道,非公有制职工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然而,由于我国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法律制度体系并不完善,许多企业在用工制度、签订劳动合同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劳动争议频发。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不规范,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严重,使劳动者经济权益无保障。从调查的情况看,城镇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不规范或不履行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特别是一些服务性的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更低,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签合同或随意裁员解除劳动合同。一些企业以季节工或临时用工为借口,大量使用农民工且不签订用工合同。少数用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甚至逃避合同约束,恶意利用试用期。部分企业劳动合同一年一签,有的甚至只有半年,劳动合同短期化,严重影响职工的职业安全感。有的企业不按规定程序与职工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或不按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此外,伴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呈现多变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劳动者在各企业间的流动性越来越频繁,许多劳动者甚至和多个企业同时建立了多层劳动关系,这给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增加了新的难度。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导致的欠薪、断保甚至欠薪逃匿等侵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的问题和社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给各级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面对这种形势,许多基层工会干部在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适应,特别是对突出维护职能以及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护、怎样去维护,缺少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导致维权不力,打消了职工群众靠工会维权的积极性。

(二)劳动者思想状况日益复杂,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工会组织对其吸引力、动员力难以形成

进入21世纪,80后和90后已成为社会劳动者的主要来源,他们是劳动者队伍的新鲜血液,给劳动者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出新面貌。但是,80、90后的新生代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激烈变动的新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传统、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职工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呈现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多元化、复杂化、个性化的特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正成为职工获取信息和相互联络的主要渠道,丰富、开放的网络空间,已成为职工群众尤其是青年职工重要的思想交流和精神活动场所。当现实生活中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越来越多的职工采取网上发布诉求引起关注,争取声援来解决问题,或通过网络自发组织起来通过游行、静坐甚至制造社会突发性事件等方式进行联合维权。而作为职工群众的真正组织者和利益的真正维护者的工会对这些新生代却难以形成组织力和吸引力,被遗忘在角落里。

(三)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单纯经济维权已不能满足劳动者发展要求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价值追求和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特点。他们不仅关注工资待遇等简单的经济利益,而且对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福利条件、职业稳定性及未来发展机会有了更高的诉求。据调查,职工在择业时最看重的条件是“收入高”、“有发展前途”和“职业稳定”。说明广大职工渴望社会公平和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精神文化需求也明显增强。据调查,88.3%的职工认为“职工参与单位管理有利于促进单位发展”、84%的认为“职工参与单位管理有利于维护职工利益”、77.2%的认为“职工参与单位管理是职工应当享有的权利”。新兴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教育(督促孩子学习、参加培训班等)越来越受到职工重视。职工主动接受技术技能培训的意愿比较强,绝大多数职工愿意占用下班后时间接受培训或进修。

由此可见,新形势下职工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除了经济权利之外,更加重视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权利。作为工会组织长期以来只是认为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才有维权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职工在其他方面的利益诉求,导致产生工会在职工心目中形象弱化、甚至虚化的现象。

(四)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渗透和破坏,对我国工会组织的维权身份产生巨大冲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境内活动频繁,通过开展资金项目合作、“劳工维权”服务、网络炒作负面信息等手段,利用境内“维权性”民间组织开展渗透破坏活动,有意削弱和破坏我国工会组织的维权身份,丑化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它们往往以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借此插手人民内部矛盾,与上访人员接触,研究中国信访制度,鼓励农民成立维权组织,活动具有一定的煽动性。“维权”问题已经成为境内外各种势力勾联聚合的有效平台,境外非政府组织必将持续利用这一“平台”对我开展渗透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工会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通过强化国内工会工作,有效阻止境外非政府组织各类破坏活动的开展。

对此,工会干部责任重大,必须时刻关注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特点,研究各种渗透和破坏活动的新形式,不断提升自身对国外错误思想和破坏行为的判断和甄别能力,深入基层,扎根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提升依法维权的能力,取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和信心。要关注民众呼声,关心民众利益,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落到实处,不给境外非政府组织的非法行为以任何可乘之机,保护职工群众免受外来错误思想的蛊惑,保持民心稳定,维护社会和谐。

(五)工会干部队伍构成和素质结构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导致内部向心力和外部吸引力相对不足

从专兼职比例上来看,兼职工作人员依然是工会干部的主力。近年来,我国专职工会干部比例明显上升,据统计,2012年全国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91.8万人,比上年增加7.1万人,增长8.4%。但兼职工会干部的增幅明显高于专职干部,数量是专职工会干部的近8倍,且规模日益庞大。2012年,全国基层工会兼职工作人员达710.6万人,比上年增加68.3万人,增长10.6%。工会领导班子兼职现象也非常普遍。据统计,2012年,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地方工会正副主席10035人,其中有5638人同时还担任着同级党委常委、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党委委员、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以及其他党政副职,占总数的一半以上。[9]一肩多职一方面会由于身份重叠或者错位,导致工会职能被弱化;另一方面,也会由于精力上的不足而影响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从专业素质上来看,由于工会干部队伍人员流动性强,许多工会干部都是新手上路,工会知识和工会业务了解少,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相关理论和业务知识缺乏,工作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思路不开阔,再加上群众基础差等因素,导致工会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影响了职工群众对工会的整体印象。

从业务能力上来看,工会干部中胜任一般事务性工作的多,能独挡一面的少;好人型干部多,能人型干部少。目前,一些工会干部协调与党政领导、企业主关系的能力较差,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处等方面的技能欠缺,在工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也极力为职工争取利益,由于不懂沟通技巧,导致效果欠佳,给人以“工会只能办事务、搞活动,不能担当大任”的印象,影响了职工群众依靠工会维权的信心。

从工作作风上来看,“虚功实做,实功虚做”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工会干部工作只是做给领导看,将领导满意作为工作最高标准,将业务开展当作应付公事,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脱离群众现象严重。

同时,近年来,工会干部中80、90后新生干部群体逐渐增多,他们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扎实的文化知识储备,工作热情高,思想积极向上,为工会干部队伍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他们一般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锻炼,缺乏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弱,也容易急功近利,且个性极强,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与彼此的认同,协调各方关系的能力较差,导致工会组织内部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向心力,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深入开展。

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工会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专家型、活动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进而提升工会组织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向心力和吸引力,提高其影响力和动员力,确保工会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

四、工会干部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我党历来重视干部素质的提高。1980年1月6日,邓小平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目前重要的问题不是干部太多,而是不对路,懂得各行各业专业的人太少。办法就是学,一个是办学校、办训练班进行教学,一个是自学。要下苦功夫学。”[10]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因此,应该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提升工会干部素质:

(一)自身学习是工会干部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的斗争,毛泽东特别重视加强党员干部对马列经典著作的学习,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革命实践的熔炉中炼就了一支立场坚定、方向正确、勇于牺牲的优秀干部队伍。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抉择时刻,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政治素养、文化水平等对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能否保持社会主义方向至关重要,邓小平多次强调干部学习的重要性。1978年12月13日,他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11]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作为工会干部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基层调研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相结合,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自身实际和工作实际出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在政治方向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关注时事动态,关心社会发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群众利益的第一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认真学习工会业务知识,学习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职工维权、民主协商、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

(二)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是提升工会干部素质的重要保障

我党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努力,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立了完善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省代表团讨论时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同样也是新形势下选拔和培养工会干部的重要标准。

《中国工会章程》对工会干部的任职资格、任职要求及管理办法都做了明确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工会干部入职和任职期间的各项基本素质。但实际工作中,仍有许多工会干部行政和机关作风严重,高高在上,远离基层,脱离群众,疏于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导致综合素质滞后于工会工作需要,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群众对工会组织的印象。

要进一步完善工会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制度:一要进一步严格审查程序,从源头上确保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符合党性标准和工作需要。二要进一步健全工会干部考核制度。广开言路,将职工群众的反映和意见纳入工会干部的业绩考核,确保工会干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还要加强工会干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考核,严格考核标准,督促工会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业务素质。三要重视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对那些群众基础好,德才兼备,热爱工会事业的优秀人才应加以重用,为工会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三)干部教育培训是工会干部素质提升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我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证明,干部教育培训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了干部工作、发展定位与干部使用方向的一致性,保证了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上下一致和贯彻执行的实效性,确保了干部队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业务提升的连续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取得明显进步,培训经费投入加大,培训人数逐年增加,培训对象逐步扩大,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断调整,培训形式推陈出新(除了集中培训,还推出网络培训、菜单式培训、送教上门、跨省培训等),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培训效果不断增强。我国工会干部素质明显提升,基层工会组织凝聚力大大增强,工会工作呈现新气象,工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明显改善。

但由于上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会干部日常工作繁忙、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师资队伍实力不强等因素,导致培训的覆盖率仍然很低,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为干部培训提供制度保证。在我国,工会干部3-5年换届一次,队伍极不稳定,且大多为兼职,业务工作繁忙,工作重点不是工会工作,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需求弹性比较大,处于被动状态,存在为考核而培训的现象,培训效果差,干部素质提升慢。同时,有些企事业单位视培训为福利,培训机会基本都被工会主席、副主席等领导干部占去,普通工会干部机会难得。培训对象的重复性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培训覆盖率得不到提升。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基层及以上工会专、兼职工会干部培训覆盖率只有41.5%,一半以上工会干部没有任何培训机会。

第二,要进一步树立大培训观念,切实提高干部培训效果。所谓大培训观,是指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出发,科学、规范地开展工会系统大规模、全员式、多形式、长期性的教育培训,造就一支作风优良、品德高尚、专业扎实、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为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我国工会事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培训内容上坚持专业知识讲授与工作方式方法的指导相结合。一名优秀的工会干部不仅要熟悉工会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技巧也至关重要。尤其是企业工会干部,在遇到劳资纠纷时,能否巧妙处理,关系到职工利益能否有效维护,也关系到工会与企业管理层之间关系能否和谐,因此,工作方式方法是关键。我们可以邀请企业中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出色表现的工会主席将其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与工会干部们进行交流,这样的培训内容会更加实际,更接地气,更受广大工会干部们的欢迎。

培训形式上坚持实体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随着我国工会干部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实体培训已不能满足工会干部的培训需要,同时,实体培训受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其培训成本日益增加,培训时间往往也与正常工作时间存在冲突,导致企业和工会干部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网络化和信息化给工会干部培训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培训实现资源共享,既节省了工会干部的时间,也节约了企业培训的开支,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许多干部院校已大规模开展网络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

培训层次上坚持综合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现在培训中依然存在企、事业单位培训不分,基础培训和提升培训不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不分的现象,导致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加强综合培训基础上的分类培训,科学设置课程教学。

第三,要进一步开阔国际视野,加大组织工会干部到国外培训的力度。在对外开放格局下,工会干部必须时刻关注国际社会工运事业发展形势,吸取国外有利于我国工会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同时,要高度警惕国外非政府组织的渗透和破坏活动,积极维护我国工会组织在国际工运领域中的形象和地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会肩负着维护职工权益,参与社会管理,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工会组织凝聚力的大小对工会能否胜任这一重任至关重要。影响组织凝聚力的因素很多,其中人的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会干部素质影响着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归属感、对工会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工会活动的参与度,是影响工会组织凝聚力的核心要素。

在我国,由党管理的干部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业务素质,还应该是组织成员中的楷模、群众信得过的公仆。工会干部除了具备一般干部的素质要求外,还应具备由于工会工作的特殊性而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一是特殊的政治地位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群众情怀;三是艰巨的社会责任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四是为提高中国工会的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工会的国际影响,要求工会干部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劳动关系利益格局,劳动者队伍结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维权意识以及工会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变化都对工会凝聚力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工会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专家型、活动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进而提升工会组织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其影响力和动员力,完成党和职工所赋予的神圣职责。

[1]吴丽民,袁山林.组织凝聚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探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2):44-45.

[2][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52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7.

[5][10][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6,263,152.

[6]江泽民.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217.

[7]王娇萍.工会外事工作,放眼全球天地宽[N].工人日报,2012-11-05.

[8]孙远太.从依附到合作: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再形成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5):102.

[9]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12年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J].中国工运,2013,(6):52.

(责任编辑:张希宇)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Unions’Cohe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hancing Union Cadres’Quality

Liang Shoulan&Qi Min

The cohesion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is important for the unions to take on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in,participating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other difficul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Many factors influence the organizational cohesion,the human factor plays a decisive role.The quality of union cadres affect workers’feeling of belonging to a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ense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trade union activities,and is the core elements of influencing the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 cohesion.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qualities,supervised by the party,trade union cadres should also have some special requirement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rade union work:firstly,special political status of trade union cadres must have a high sense of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strong coordination ability;secondly,the glorious historical mission require trade union cadres have the solid foundation and deep feelings of the masses;thirdly,arduous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quire trade union cadres have a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xcellent business ability;fourthly,to improve the China union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the union cadres must have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strategic vis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comprehensively,tremendous changes have happened in China's labor-relation patterns and workers’team structure,ideological status,interests demand,rights awareness,etc.Trade unions must study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oblems,further improve the cadre selection,appointment,evaluation mechanism,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rade union cadres training,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de union cadres,strive to build a high quality trade union cadres team with knowledgetype,expert type,activity type,service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strengthe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enhance the cohesion and centripetal force,and complete the sacred duty entrusted by the party and the workers.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 cohesion;quality of trade union cadres;the basic pattern of labor relations;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trade union

本文系鲁会字[2014]36号文件《山东省总工会2014年重点调研课题》所列课题之一。

D412.6

A

2095—7416(2014)06—0001—08

2014-08-26

梁守兰(1955-),女,山东宁阳人,山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齐敏(1979-),女,山东禹城人,法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工会干部除了具备党管干部的一般素质要求外,还应具备由于工会工作的特殊性而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一是特殊的政治地位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光荣的历史使命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群众情怀;三是艰巨的社会责任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四是为提高中国工会的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工会的国际影响,要求工会干部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我国劳动关系利益格局和劳动者队伍结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维权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会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专家型、活动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进而提升工会组织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向心力和凝聚力,完成党和职工所赋予的神圣职责。

猜你喜欢
工会干部凝聚力工会组织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 05:48:20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上海工运(2021年3期)2021-04-08 14:23:36
“如此凝聚力”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上海工运(2020年8期)2020-12-14 03:12:04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48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42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18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学术论坛(2018年6期)2018-03-25 02:21:02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红土地(2017年2期)2017-06-22 10:23:42
上级工会要为工会干部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