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弘领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关于在农村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思考
——以东阿县乡风文明行动和“四德工程”为例
崔弘领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基层的工作十分重要。结合基层的有效实践,要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基层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精细建构多样化载体,扎实搞好阵地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加大基层创新,传递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服务;基层创新;新农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作为占有中国最大比例的基层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的最大载体。因此,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顶层设计走向基层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现实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农村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所要建立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高度发展的新农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农民来实现。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个性差异,顽固的小农意识、封建残余仍然根深蒂固,农村中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而且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涵盖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的主要领域或方面,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是先进的社会理论。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以强大的理论形成对群众强大的感召力和鼓动力,不断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农民自发投入各项建设中,必将对新农村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在农村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重大战略转型,社会思潮空前活跃,思想理论领域纷繁复杂,给中国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农村也不可避免地被波及。就农村现状来看,“重义轻利”、“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受到冲击,市场化取向和现实功利主义思想开始蔓延,农民科学信仰缺失。“信仰是关于最高(或极高)价值的信念”。[3],一旦信仰的金字塔崩塌,所有不良问题就会纷至沓来,乡村道德失范,社会责任感降低,男耕女织、宁静和谐的农村生活被打破,农民工犯罪问题开始凸显。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4]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才能成功化解农村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弱化多元态势对乡村文明的侵蚀,确保农村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三)在农村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强化政治整合力
当前农村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度的快速转型期,乡村利益格局日益趋向多元化,农民贫富差距拉大,不同利益群体的独立意识不断加强。而这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需要在政治上予以体现,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不利于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我们历来是主张言论自由的,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怎么能逃避批评、禁止争论呢?难道我们要求别人给自己以言论自由,仅仅是为了在我们自己队伍中又消灭言论自由吗?”[5]但是如果不正确加以引导和解释,这些言论就有可能引发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误解和不满,再加有些居心叵测的不良分子挑唆,这种不满就有可能形成冲突,甚至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号召力。在这个关键时期,就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群众,让他们清楚党在做什么,政府在做什么,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社会建设中,让他们体会到当家做主的感觉,消除误会,增进团结,进而形成促发展、保民生的强大政治整合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在基层,责任在基层。在工作中,东阿县以乡风文明行动和“四德工程”为主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小、实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精细建构多样化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群众从感知、理解、接受到践行转化,离不开载体的创新和精细建构。在实践中,我们重点打造了“三类载体”:
1.推行“四德榜”。把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视为推进“四德”建设的有力抓手,在每个行政村都高标准建设了“善行义举四德榜”示范样本,对涌现出的道德典型、先进事迹进行张榜公示和宣传表彰,一大批孝老爱亲、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的普通人成了村内的“明星”,营造起了“人人做好人,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浓厚氛围,文明之风蔚然形成。
2.开设“道德讲堂”。每个乡镇、村均设有“道德讲堂”。精心打造“道德讲堂”教育品牌,以当前农民普遍存在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不定期邀请身边的道德典型,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四德”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讲堂内涵,提升功能,使“道德讲堂”逐渐成为基层干部群众议事、诉求反馈、社情民意收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
3.搭建践行平台。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组织开展了“最美东阿人”、“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孝心少年”等评选活动,同时广泛在各村开展孝德之风、互助之风活动,用百姓身边的先进事迹感染群众,用先进楷模的事迹感染群众,逐渐形成学模范、赶先进、讲道德的文明氛围。开展了“烛光计划”“春蕾计划”等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了扶弱济困、守卫家园等志愿者活动,培育了农村群众知而好德、富而有教、和乐共进的精神风尚。
(二)扎实搞好阵地建设
阵地和人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要让更多的群众接受、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摆脱抽象的说教,把各类阵地都纳入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中,不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1.理论武装精神阵地。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农民培训学校”等为载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不定期举办“新农村新生活”等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讲座,如农业科技培训、健康教育讲座等,引导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了“移动飞信”党建信息平台,定期将党建动态、致富信息和惠农政策编成“电子简报”,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大大拓宽了基层党员的信息渠道。同时按照广大党员群众的不同需求,利用远程教育频道,制作课件,采取群众“点菜”、远程“下厨”的“订单式”教学服务;并在电视台专门开设了专栏,重点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宣传致富能人、农村新风新貌等。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分门别类地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2.特色丰富文化阵地。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高标准建设了一大批村级文化广场,每个广场均有一座设施齐全、配置完善的综合性文化大院,有一个书目齐全、利用率高的文化书屋,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同时各村不断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途径。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大众文化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等活动。组织各类文艺表演,以歌舞、小品等形式,定期在村内文化广场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真正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活”起来。着力扶持本土民间文艺团体,组建了庄户剧团、秧歌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等村级文化演出队伍160余支,创作了一批反映农村新变化、新发展的新作品,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3.道德引领美德阵地。为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依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黑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围绕移风易俗、伦理道德、婚育文明等方面,组织开展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城乡环卫一体化”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了农民自治能力,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设置了“四德文化长廊”,在每个村主要街道、文化大院等公共场所设立“四德文化长廊”,悬挂“四德”格言警句、漫画和小故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做道德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引领者。同时创建了文明一条街,把精神文明、农业科技、计划生育等内容都纳入到文明一条街的创建中,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群众,使文明一条街成为农民群众接受思想教育、学习科技文化、提升综合素质的“文化长廊”。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正面舆论导向。在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等县域新闻媒体统一开设“践行四德四心,做最美东阿人”、“文明新风鹊乡行”、“最美东阿人”、“乡村少年宫”等十几个专题专栏,在电视台开设了“乡村四季”等栏目,制作了《最美东阿人》及《四德歌》光盘及录音,在农村远程教育频道或“村村响”广播中反复播出,并对道德模范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坚持依靠群众。在各乡镇都组建了“文明乡风”巡讲团,抓住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这一重点,以小品、快板、相声、三句半、秧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形式,利用农闲时节到各村开展“文明乡风进农家”巡讲活动,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摒弃生活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日益形成。
3.坚持舆论监督。为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不断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在县电视台专门开设了“曝光台”,对乱闯红灯、乱贴乱画、乱丢垃圾、乱停乱放及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同时开辟专题专栏,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四德榜”建设等工作中不力的、影响全县整体发展的人或事进行公开曝光,并在第一时间内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每半年对各乡镇的“文明乡风鹊乡行”活动进行督导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年底综合排名的依据,计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分。在舆论监督的作用下,各乡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逐渐改变了重物质轻精神的做法,文明程度大大提升。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要继续搞好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工作,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为民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关键
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以实现每个人自身价值为最终目的的,因此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就是要做好为民服务的文章。要充分利用各单位、各部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员优势、组织优势,把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当作重要工作来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如,针对农村群众法制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开展“送法服务百村行”活动,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宣传法制,解疑释惑;针对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组织优秀农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利用农民培训学校,开展巡回演讲,并组织部分代表现场学习,做好先进发展理念的普及和提升;针对农民环保意识差、环境卫生有待提升的情况,专门在电视台开辟“城乡环卫一体化”专栏,并制定“保护环境”的倡议书,定时在村里的大喇叭中播出,协助树立保护环境的理念;为提升农民整体综合素质,成立各类宣讲团,利用各村的“道德讲堂”,组织开展专家讲理论、先进讲事迹、党员讲体会、群众讲感受等学习宣传活动。每年的“三下乡”活动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免费义诊、国医堂让看不起病的老百姓交口称赞;送文化、戏曲下乡时所选曲目全部为农村群众量身定制,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节目,活动深受群众喜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改善了民生,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展现。
(二)基层创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动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没有创新,一切工作都会停滞不前。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久持续下去,就要不断创新,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宣传方式,获得群众的参与和支持。那么,如何把群众吸引到各项活动中来?特别是在农村,农民群众政治觉悟低,文化水平不高,只有活动让他们感觉有所得,能参与,活动才能成功。如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时,我们把大桥镇作为创新的试点,没有继续采用干部推荐的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农民群众爱热闹、爱面子的特性,转为群众自选的方式进行。活动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群众自主投票,选出自己心中的“好媳妇”、“好婆婆”,并给评选出的先进典型一定的奖励。在身边道德模范的带动和激励下,每个村民都把争先进、当典型作为目标,希望在下次活动中成为代表,因此此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文明之风盛行。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树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凝聚力、感染力。积极运用新的手段,及时把党和国家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融入到活动之中,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始终保持活动的鲜明时代性。
(三)传递正能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
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曾说过: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主流价值观,支配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如果没有一个主流价值观,这个社会肯定是病态的。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百行德为首,百德善为先”,向善是一种最本质的道德追求。因此,我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要传递“正能量”。近年来,我们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最美东阿人”道德评选活动,评选出来的人有的是常年照顾毫无血缘关系老人的邮递员,有的是不畏寒冷跳河救人、最后自己悄然退场的中学生,有的则是无怨无悔常年照顾生病婆婆的好媳妇。正是这些传递着社会“正能量”的“身边好人”承载了社会的脊梁,构建了东阿的道德高地。我们宣传部门所要做的,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对这些感人的事迹进行宣传,用身边美的人和事来感动人、引领人,让每一个人听到、看到、真真切切感受到“正能量”,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以美德为荣、以丑恶为耻”的舆论氛围。
(四)依靠群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
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尊重群众意愿,把活动的着眼点放在满足农民需求、提高农民素质上,放在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上。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单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与广大群众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寓教于乐,使群众在娱乐中受教育、明事理、提素质。大桥镇以村民直选的方式评选出大家心中的先进和典型,就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理念,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民主,扩大了群众覆盖面,整个评选表彰的过程变成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过程,变成了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文明新风的过程,变成了普及道德风尚、规范文明行为的过程。
(五)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要建立常态化的评审表彰保障机制,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在发动部分群众参与到活动中后,需要定期对活动成果进行评审表彰,对好人经济上给予应有的回报,政治上给予应有的尊重,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应有的帮助,着力构建一个好人好报的良性道德环境和社会激励机制。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先行群众的参与热情,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有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才不仅仅是空谈,才能真真切切引领人、感化人、激励人,逐步向全社会辐射开来。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3-08-2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38.
[4]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EB/OL].http://news.www.xinhuanet.com.2013-12-2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7-688.
(责任编辑:王友才)
D64;D422.6
A
2095—7416(2014)06—0094—04
2014-12-11
崔弘领(1977-),男,山东济宁人,中共东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河海大学商学院2011级技术与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