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亚明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学系,广东潮州 521041)
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刍论
严亚明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学系,广东潮州 521041)
社会变革要求大学历史教育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引领,学习中国文化史课程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开阔历史视野,增强理性意识,该课程对于当今文化创新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文化史教学应使学生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唤起他们人生创造的激情。教师应努力探寻文化史教学与学生专业发展、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建构文化史学习与学生人生发展的联系,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
文化史教学;历史教育;文化引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大学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代知识经济社会中,人才发展的趋势将是通才取胜,这促使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学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国文化史课程与大学通识教育、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社会现代化必须立足于既有的文化传统,个人的社会化必然置身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土壤,现代文化建设、现代人的培养需要我们选择性地继承与改造传统文化。故此,通过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内涵,对于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民族历史文化,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务实的理性态度和开放的文化胸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持续转型,生活方式急剧嬗变,网络传媒使文化传播与知识获取方式都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自媒体时代更彰显了多元文化、多元观念,对青年大学生群体产生巨大冲击,各种社会病态引发了人们的文化困惑与迷失。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客观上需要大学教育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引领,这为中国文化史教学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文化史学突出地展现了历史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学习文化史学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修养,扩大自身的视野,文化史学能够指引我们明了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向。“当我们步入历史学宏伟殿堂,人类的历史记忆就无所不在地提醒人们——人的精神和成就具有彻底的多样性,应当掌握人类精神所具有的广阔潜能。”“历史既是人类成就与不幸的记载,也是人类财富和缺憾的清单。历史的知识作为人类挺立高昂的精神意义就在于,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或需对某种形势作出反应时,其方法和道路往往不止一个;面临的选择常常比我们预想的要多。”[1]文化史课程学习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中外文化发展的历史,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各种文明相互交融,有冲突,有涵化,文化史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多元文化,开拓视野,培养文化宽容精神,适应时代发展。
说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人们常说鉴往知来,即认识历史,有助于人们认识现在、预见将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是已经凝固的过去,现实是正在发展的历史,历史具有资政、垂训、鉴戒、借鉴等巨大的社会功能。对于即将走进社会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历史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间接人生体验与社会阅历,给予他们现实生活以历史的启示,激发他们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并自觉地规划人生。中国文化史课程内容广博、内涵精深,能极大地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添学生的生活体验,提供丰富的人生智慧,引导学生加速社会化、职业化进程。
中国文化史课程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丰富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使大学生深入思考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时代课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开阔历史视野,增强理性意识。在学习中国文化史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民族的历史,领悟中国文化刚健自强、贵和尚中的基本精神,获取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社会和谐、经济腾飞、家庭和睦、人际友爱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源泉。
文化史对于现实社会中的文化学习、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通过文化史学习,全面了解人类文化的历史,分析历史上的文化现象,把握文化演进的历史脉络,识别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将有助于我们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去认识当下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理解文化演变的复杂社会因素,增强文化辨析能力,正确区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精品、俗品与劣品,辨别良风美俗与陋习恶俗,揭示现实社会中各种病态文化问题产生的原委,探寻解决的办法。在中国文化史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以批判精神去审视民族传统文化,正视民族文化的负面因素及影响,揭示陈旧的陋俗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种种表现,对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现代文化掮客、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现代骗局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客观评价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以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为日后以成熟的文化心态进入社会并创造性地从事职业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史课程学习中,学生通过了解文化演进的历史过程,分析文化变迁的复杂因素,把握文化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理性地判断历史文化是非、臧否历史文化人物和评判历史文化事件,提高分析、综合、归纳、比较、评价等思维能力。通过深入思考,发掘思维潜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发展自身智力,从而提高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历史是生活的教科书,文化史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宝典。文化史教学过程应该使学生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彻悟人生发展的规律,唤起学生人生创造的激情,引导他们确立人生发展的目标。通过文化史学习,以史实驳斥腐朽没落的文化观,展现光彩夺目的民族文化瑰宝,激励文化创造的豪情壮志,培养文化理性精神,构筑精神殿堂的根基,为人生终极追求夯实文化之根。文化史教学是开展美育活动的重要场地。大学期间,学生应该进一步发展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尝试丰富而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学习生活艺术,锻炼生活智慧。面对各种人生境遇,心中充满美好生活情趣的人,能更加积极地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改造逆境。文化史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奋进的勇气。
文化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带有跨学科的色彩,学习该课程有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汲取有关历史文化因素,在专业领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为将来的职业创新活动开掘不竭的源泉,任何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要从既定的历史前提出发,不能建造空中楼阁,学生未来职业成就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专业历史知识的积淀。大学生们对文化史课程的兴趣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如何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实际,寻找文化史课程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职业筹划、人生发展的契合点,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提高文化史课程教学实效的关键。
(一)探寻文化史与学生专业发展的相关点。中国文化史课程内容丰富,诸如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史学、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古代哲学、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等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寻找文化史教学与学生专业发展间的联系,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增加与学生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先修课程、特别是专业先修课程开展教学。对理科、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对美术专业、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多讲点艺术史方面的知识;对体育专业学生,可以多讲点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知识,讲讲体育文化、武术文化等;对文科学生,可以多讲点文学史、思想史、宗教史等方面的内容;对师范生,要多讲讲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等等。通过教学内容上的调整,利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迁移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探寻中国文化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大学生活对于学生而言,是他们进入社会前的职业准备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他们不仅要为将来的职业作知识与技能的准备,还要继续进行社会化活动,向“社会人”迈进,其间必然遭遇各种困惑与疑难,“无论是青年学生自身还是社会,都必然存在社会化的障碍,而这些障碍的克服和超越,就是适应或顺应了人与社会和谐”[2]。中国文化史因其课程特点,在协助学生走向“社会人”上,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文化史课程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有关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历史智慧的本质是富于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并漾溢着哲理的洞见。智慧是文化的神髓,只有在智慧的指导下,知识才具有力量。”[3]在社会转型、文化激变的今天,历史知识是现代人社会活动的必备知识背景,历史智慧是学生观察社会、预见社会发展走势的指南;历史知识为学生的人生实践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以前人的成败得失为历史的参照,为现实人生提供宝贵的参考;历史知识能帮助学生养成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树立符合社会需求、切合自身状况的人生目标。此外,对于学生大学期间常见的困惑与疑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适当发挥,以史为镜,为学生克服社会认知障碍、学习动力障碍、环境适应障碍、人际关系障碍、两性交往障碍等等出谋献策,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与潜在功能。
(三)建构文化史学习与学生人生发展的联系。中国文化史课程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观念,诱导学生逐步确立自主创造个体人生历史的意识,在历史时空中追寻先贤,确立个体人生的榜样,汲取历史蕴涵的智慧,抒写人生的美好篇章。“一个人历史眼光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历史认识的深度与广度。”[4]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介绍那些卓尔不群的历史人物,为他们树立职业的标杆和事业的典范。古代贤哲的人生睿智,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为他们确立不朽的丰碑,将成为学生人生效仿的典范,化为他们永远向上的绵绵不绝之精神动力。
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历史学习的教化功能。中国文化史课程学习能增加学生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剔除陈腐观念,增加历史责任感。学生借助前人的历史经验,逐步增强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认识到社会正义的崇高、历史进步的艰辛、事业追求的永恒、人际和谐的价值、生命力量的坚强、亲情友爱的珍贵、人类创造的伟大、人生成功的喜悦,等等,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有所甄别,有所扬弃,确立人生的追求目标。就此而言,文化史课程对学生的教益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启迪大学生的人生智慧,开发他们的人生潜能,鼓舞他们建功立业,其多重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处世?这是每一个成年的社会公民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有的人带有明确的自觉目的性;有的人则是临事凭经验教训作取舍;有的人则引前贤往哲的理论作指导。”[5]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专题讲座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道德经》、《论语》、《孟子》、《庄子》、《墨子》、《菜根谭》等典籍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涉世处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在讲授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佛教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等内容时,可以广泛联系现实社会问题和大学生思想与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和先哲的闪光的思想,借鉴古人的人生智慧破解现实的难题,从而加强学生个人修养。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一定的历史知识引导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掌握、所凭借的历史知识,尽管不少人并没有专门地学过历史,也的确并不怎么懂得真正的历史,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运用历史知识,但这都不妨碍他们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受到诱发和引导。”[6]中国文化史课程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运用历史知识,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地融入社会,顺利地完成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换。我们期待该课程建设能在大学教育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终身教育之间搭建一条通道,学生通过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厚重的历史知识基础,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建构坚实的精神殿堂,为他们战胜人生的困难挫折提供历史的智慧。
[1]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3-4.
[2]中共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宣传教育处,广东省高等教育局政治教育处.人生修养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3
[3]彭卫.穿越历史的丛林:史学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25.
[4]杜经国.历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4
[5]罗炽,白萍.中国伦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106
[6]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124.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YAN Ya-m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history education at college level should enforce cultur⁃al guidance for young students.Studying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might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legacies of the motherland,raise their cultural quality,broaden their historical outlook,and promote their rational consciousness.Nowadays,the course c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activities of cultural innova⁃tions.In the teaching of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irec⁃tion of history progress,arouse their creative life enthusiasm,explore the combining points of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students’major development and their life,build the link between the learning of cultural history and their life development,and realize the social function of history education.
teaching of cultural history;history education;cultural guidance
G642
A
1007-6883(2014)04-0091-04
责任编辑 温优华
2013-11-06
严亚明(1965-),男,湖北汉川人,韩山师范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