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学团队作用推进推拿学科精品课程建设

2014-04-10 02:02范炳华徐泉珍吕立江谢远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许 丽 范炳华 徐泉珍 吕立江 谢远军 王 鹏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 310053

教学团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又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浙江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加大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 尤其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探讨。

1 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背景

自从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就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从教育部建设的标准来看,精品课程是具有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从教育部建设要求来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规律,特色鲜明,并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2]。从建设的意义来看,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可以扩大教学名师和优质师资的受益面,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共享,扩大课程和教师的交流。

精品课程既然叫做“精品”,就应该充分体现一个“精”字。 首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结构力学”的负责人、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曾说:“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精品课程精在精益求精!精在点点滴滴:不够成熟、不够精细不出手;精在方方面面:不成系统、不够完善不出手;精在前瞻的创新:不足新意、不居前沿不出手;精在科学的远见:不引趋势、不领潮流不出手!”这虽然不是一个定义,但却高度概括了精品课程的内涵与标准。

因此,从2003 年至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省、校三级层次的开展,在申报、建设、评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000多门,覆盖了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0 所高校。我校目前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 门,省级精品课程25 门,校级精品课程41 门。 而推拿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更是走在学校前列,所有主干课程已全部精品化,其中,“推拿手法学”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治疗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推拿功法学”为校级精品课程,“推拿学”为滨江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目前,“推拿手法学”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教学团队建设的提出和内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高等教育的质量有赖于高校师资的素质和水平,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07 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发(2007)14 号文件、教高(2007)1 号文件和2 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3]。在具体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说明,加强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必将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

教学团队是根据各个学科的具体情况, 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培训基地等为建设基础,以专业和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发展目标明确、合作精神良好、梯队结构合理的正式群体[4]。 它通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从而推进了教学工作中的老中青、传帮带作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

关注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通过教学团队这个平台,教师之间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进步,提高教学水平。 由于教学团队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因此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成才也非常有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认知感,有利于教师之间资源共享、扬长避短,有利于资源整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而我校也非常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大了教学团队建设力度。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省级教学团队5 个。推拿学科教学团队也在2009 年获得浙江省教学团队。

3 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建设的五个“一流”特点,首先是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一流的教师队伍、专业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因此,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应该既有学术造诣深,具有较高国内外知名度的教授,也应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在年龄和学缘上具有合理的梯队结构[5]。

推拿学科作为中医的特色学科,历史悠久,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目前城乡社区医疗服务最适宜的学科。我校推拿学科是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推拿专业被列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科被列入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推拿学科在专业建设中一直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注重高质量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满足学生需求,目前已先后形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 门,省级精品课程1 门,校级精品课程1 门,滨江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 门,实现了学科所有主干专业课程全部精品化。 同时,在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根据课程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拿学科教学团队2009 年被评为浙江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具有38 年从事推拿临床、教学、科研的经历,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学院副院长,具备丰富的教学、临床、科研及组织管理经验,引领着学科的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整个教学团队由教授3 名,副教授3 名,讲师7 名,助教1 名组成,其中,博士3 名,硕士8 名,硕士生导师5 名。老、中、青搭配合理,≥50 岁教师3 名,35~<50 岁教师5 名,<35 岁教师6 名。

近年来整个推拿教学团队中有6 人12 人次获得学校年度优秀授课教师,1 人被评为浙江省及校级教学名师,1 人被评为浙江省师德标兵,1 人被评为浙江省和校级教坛新秀,1 人被评为全国“大医精诚”优秀医生,1 人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 人被评为浙江省高校及校级“三育人” 先进个人,2 人获得浙江省首批中青年临床名中医称号,1 人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 人获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2 人获校“李大鹏院士中医药教师奖”,2 人获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1 人获省教育厅青年教师现代技能教学比赛优秀奖,3 人获得学校青年教师现代技能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2 人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近五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 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6 项,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1 项,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网络课程优秀教学二等奖2 项、三等奖2 项,中央电教馆“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优秀作品1 部,出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40 余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创新教材14 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表教学论文40 余篇。同时,我校推拿教学团队目前承担有国家级研究项目7 项,省厅级研究项目16 项,其他课题25 项。 近五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项、三等奖3 项;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 项、二等奖4 项、三等奖3 项;发表科研论文40 余篇,论著20 余部。

4 发挥教学团队作用,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团队不能脱离课程而存在,也不能孤立于师资队伍建设之外,精品课程需要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高水平教学团队带动引领,最大限度的地发挥教学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综合效益[6]。推拿学科通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多元、团队精神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科研能力渐强的推拿学科课程教学团队。

在推拿科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多从推拿专业的角度考虑,注意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连接,注重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衔接, 明确教学内容,使之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打造“名师”级教学型学术带头人,实行不同课程组长负责制,同时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和规模,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践技能培养[7],着力加强教学团队自身建设(包括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工作机制等),并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开发研究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团队建设水平。 计划在原有双语课程与教材、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开设适应推拿国际教育的中、英文教学网络平台[8-9]。逐步完善现有的多媒体素材和相关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使学生和教师能充分共享网上的教学资源。分阶段开发建设专业网络,使团队所有课程数字化。

近五年,推拿学科教学团队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取得一定措施和成效。 坚持集体备课,对青年教师要求系统听老教师上的课,熟悉授课程序,掌握授课技巧,并按要求做好体会笔记。 并指定一名教授或副教授负责一名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案书写、教态、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定期听取青年教师的授课,检查教案、课本、课表、备课笔记、学生名册“五到位”情况,切实地使他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上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 同时鼓励在职攻读学位;鼓励出国、出境交流;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全国性的学术活动,或参与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吸收和传授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研究进展;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教学和临床结合,利用名医效应打造学术团队等。教研室规定每名新教师必须经过教学试讲后,才能上岗教学。 助教期间必须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竞赛,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素质的,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展示风采的工作热情。 教研室明确青年教师参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项目,并根据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结合青年教师的能力特点,使每名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研究工作各有侧重、分工协作,不仅提高了教学研究工作的效率,更培养了青年教师的团队精神。目前教学中运用的网络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等工作均由中青年教师为主担纲,均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推拿手法学”、省级精品课程“推拿治疗学”、校级精品课程“推拿功法学”和“推拿学”等建设项目。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对团队所作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进行总结。 五年来申请教改研究课题共23 项,撰写教研、教改论文近40 篇,期刊发表12 篇,获奖论文7 篇。在今年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正在申报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过程中,均是以教学团队为平台,很好地发挥了教学团队作用,尤其是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力量,推进了推拿学科精品课程建设。

5 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团队建设在专业建设中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提供基础和保障。 只有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加强团队建设,发挥教学团队集体智慧,提高专业教学团队创新能力,才能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只有抓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借助平台,点面结合,资源共享,才能促进推拿学科其他课程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1] 周小勇,宋文学,稽宁.发挥专业教学团队作用,推进精品课程建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2):31-32.

[2] 禹奇才,张灵.准确把握内涵破解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8):25-27.

[3] 王力纲,刘洪伟,李国振.解析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11(2):225-227.

[4] 李江林.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138-140.

[5] 章兢,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15-17.

[6] 王志蔚,张彩云,王红玫,等.今年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述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3(1):32-36.

[7] 沈苏林,朱璋龙.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提高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质量[J].教育探索,2008,(11):44-46.

[8] 许丽,谢远军,禇海林,等.推拿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6):775.

[9] 李忻,纪耀华,白雪洁,等.精品课网站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50,152.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