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法制节目的故事性

2014-04-10 00:05杨忠山
记者摇篮 2014年4期
关键词:故事性普法悬念

杨忠山

电视法制节目诞生于80年代,伴随全国普法进程的不断发展,法制节目在各级电视台遍地开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类型。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的法制意识普遍提高,法律已经从先前的教条能动地进入人们的实践活动,过去那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的电视普法,作为一项历史任务已经阶段性完成。在观众不再满足于从节目中单纯地获取法律知识的背景下,强化法制节目的故事性,可以在电视节目激烈的竞争中,有效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加广泛地普及法律知识,达到提高民众法律意识,推进社会法治进程的目的。

一、增强法制节目故事性的必要性

法制节目出现初期,直击侦破现场、展现庭审交锋、推理探案、以法断案等各种形态的电视法制节目竞相出现,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这些形态各异的节目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即以案普法。这种节目时间久了,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几年前,再现侦破过程极为吸引观众,究其原因,是那时的观众对公安破案知之甚少,所以,竞相一睹为快。而庭审类节目,更因为观众对法庭的好奇和陌生,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猎奇心理,因而,观众对这类节目情有独钟。当观众对侦破过程已经不再感到新奇,对庭审程序已经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对节目产生厌倦心理,是很正常的。对现在的观众而言,除了在不必集中精力的前提下获取必要的新闻信息和娱乐需要之外,想让他们长时间停留在法制节目前,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讲故事。任何一个与案件有关的故事,都与法律脱不了干系,关键是要变过去的法律先行为故事先行,在故事中点击法律,把说案件变为说人,将法律的传播由直接变为间接,让观众在聆听人物故事中感受法治。

二、突出法制节目故事性的表现手法

首先,要巧妙设置悬念。好的悬念设置,能使节目的表述跌宕起伏,增强节目的故事性。设置悬念应根据栏目的时间长短和事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一期15分钟的法制节目,平均5分钟左右设置一个悬念就比较合适。首先要设置一个总悬念。总悬念在节目开始就要提出,并要随着矛盾冲突的上升不断加强,直到事件发展高潮得以释疑。总悬念往往是节目的主要情绪支柱,最能吸引观众,也是节目的重要看点,其设置应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及人物性格命运。

其次要设置两个小悬念,并在节目中穿插进行,作为事件的副线或者次要方面不断展现,以加强观众的期待心理,小悬念的设置应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张弛有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节目全篇贯通,看起来精彩,也能较好地消除观众的收视疲劳。

再次,要追求现场的真实性。电视法制节目虽然没有新闻的时效性那么强,但电视法制节目的案件都是真实的。一期好的电视法制节目,必须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画面营造一种现场感,通过画面的精心包装,呈现出一种像是现场的状态,让观众有意无意地产生这就是现场的错觉。中国法制类节目发展到今天,缺的不是评论,也不是探讨,缺的就是真实的现场。现场的张力胜过一切有声有色的描述和评论。

另外,要恰如其分地加入导视。导视是节目内容的外在简化表述和最直观的个性化表达,在节目编制中,只有把导视处理得非常得体,才能达到预期的节目效果。一般情况下,要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和节目的内容,加上需要的导视。通常情况下,15分钟左右的节目加3个导视比较合适,一般为10秒到20秒,运用在节目各个小的段落之间,通过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解说以及音效的巧妙组合,配上提示内容信息的字幕,预告下一部分节目的内容。这样就能起到吸引受众、宣传节目、推进内容、设置悬念的作用。导视的高密度使用,对法制节目的精品包装能够起到宣传自身的良好效果,也能形成法制节目较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冲击力。巧用导视对提升节目质量、增加节目收视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 “故事说法”作为一种新的法制节目理念已经成为当下纪实性电视法制节目的现实选择。我们应该从“法制节目必须说法”“案件调查必须说案”“举案说法”“以案普法”等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呈现给观众,讲述当事人的命运悲喜和情感纠葛,让观众在喜怒哀乐中不经意地受到法律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在为主人翁而动容的同时,也为法制节目而动容。

猜你喜欢
故事性普法悬念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