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梅 孙立春 张桂英
[摘要] 目的 建立适用于服用精神科药物导致糖脂代谢异常全程指导体系,评估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24例精神障碍服用精神药物患者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62),两组分别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和一般常规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对比。 结果 研究组对精神药物引起糖脂代谢异常的认识,患者饮食、运动、改变生活方式配合,康复期社会功能恢复,家庭康复等管理能力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护理干预符合精神障碍患者及照料者获得专科知识的需要,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指导效果明显。
[关键词] 护理干预;精神药物;糖脂代谢异常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137-03
精神药物所致的糖脂代谢异常是精神科临床极为普遍的不良反应之一[1]。服用精神药物患者的远高于一般人群,精神药物与糖脂代谢异常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显示[2],精神药物能引起精神障碍患者体质量增加、血糖异常及脂代谢紊乱,有人推测新型新型精神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与胰岛素抵抗机制有关[3]。为探讨科学可行的护理干预方法来改善精神药物所致的糖脂代谢异常,我院自2011年起通过护理干预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参加护理干预的124例(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精神障碍服用精神药物患者。其中男74例,女50例。患者年龄18~65岁,按ICD-10诊断标准[4],精神分裂症76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0例,癔症9例,神经症17例,躯体化障碍2例。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护理干预组),其中男3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0±11.0岁);对照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0±13.0岁)。
两组患者资料统计:(1)患者文化程度(x2=0.22,P>0.05),疾病类别(x2=0.36,P>0.05);(2)照料者文化程度(x2=0.31,P>0.05);与患者的关系(x2=1.7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和一般常规指导,研究组有专科医生和责任护士负责,有计划性指导和随机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干预效果,一般常规指导是在患者入院时及患者血糖血脂异常进行针对性指导。
(1)护理干预包括详细了解患者及其家族有无肥胖史、糖尿病史,饮食习惯,早期识别高危人群。不同精神药物的服药种类、平均剂量与血糖血脂升高情况也不同[5]。(2)服药后监测血糖、血脂及体重、腰围,患者入组后次日晨做空腹血糖测定,同时测定血脂、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对测定结果进行记录。(3)帮助患者制订预防糖脂代谢异常的干预计划:合理膳食,控制总热能,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膳食中应控制脂肪摄入量[6]。(4)合理运动:运动中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运动预防糖脂异常,先快步行走5min,然后慢速行走5min,然后再快行,这样轮换进行;室内运动:蹲下起立——开始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7]。(5)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常规测量血糖、血脂及体重、腰围,对测定结果进行记录。(6)针对血糖、血脂异常者服用降血脂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以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及照料者两部分人群。
2.1 两组照料者对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能力的比较
研究组照料者对患者精神药物引起糖脂代谢异常的认识,饮食、运动、改变生活方式、运动等配合及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研究组精神障碍照料者对精神病患者管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见表1。
2.2 两组精神障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本次研究的护理干预组通过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能力来引导患者及对在院老年精神患者行为、认知能力、生活习惯、胜任家庭职能等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达到预期目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精神疾病是慢性、复发率较高的疾病,长期服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社会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8]。了解精神药物特点,避免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糖脂代谢异常,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提高遵医行为,至关重要,通过护理干预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是精神卫生护理专业化的基础。
护理干预提高了照料者的管理能力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给照料者提供优质的信息,对于减少合并症、知情参与决策、提供控制能力和依从感,增加治疗的满意度有重要作用。精神障碍照料者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下,责任负担重,其心理抑郁水平与主观负担感较大。在护理干预的对象中,照料者与精神障碍患者同样重要[9-11]。
由表1可知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系统的干预、强化灌输使照料者获得了更为专业的指导及对自身照顾管理患者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除合理的、科学的生活起居外,最主要是坚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确保治疗及康复的顺利进行;由表2可以看出,调查项目分层次对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并考量其有效性。患者从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逐渐升级到主动配合治疗,最终树立康复信心,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更加凸显了护理干预育的优势。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以我院对精神障碍患者服用精神科药物引起糖脂代谢异常开展护理干预为基础,通过与一般常规护理的对比,前者对精神障碍患者及照料者掌握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提高管理能力、促进康复、回归社会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精神疾病类型,使患者及照料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系统的专科知识,增强护理管理技能,为出院患者的长期康复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促进医院和谐的有利因素,并为护理职业的拓展提供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Mukherjee S,Decina P,Bocola V,et al.Diabetes mellitus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J]. Compr Psychiatry,1996,37(1):68-73.
[2] 郑艳.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临床心身医学杂志,2011,15(1):156-157.
[3] 陈春武,赵宏.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8,24(10):1095-1096.
[4] 周会爽,刘增龙,刘敬,等.托吡酯对氯氮平所致糖脂代谢紊乱干预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0(1):1157-1158.
[5] 方竞红.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5):1573-1574.
[6] 徐勇,于建华.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糖代谢异常[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6):823-824.
[7] 吴刚,董春霞,黄少南,等.运动疗法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干预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339-340.
[8] 徐晓津,王高华.抗精神病药物与糖代谢异常[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3(15):832-833.
[9] 陆艳.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1457-1458.
[10] 李毁仙,温云辉,段英.慢性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饮食护理难点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214-2215.
[11] 梅飞,付飞,黄晓.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3):1123-1124.
(收稿日期: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