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说理 有破有立

2014-04-09 23:56缪剑
广东教育·高中 2014年3期
关键词:户籍论点智慧

缪剑

【时文展示】

“三代内无大学生”是新“出身论”吗?

张贵峰

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明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考试中实行“圆梦计划”。其中要求被推荐的考生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此项改革措施刚出炉,却引来“新出身论”等质疑。

在“寒门难出贵子”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当下,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收农村贫困生要求“三代无大学生”,究竟是一场“及时雨”还是矫枉过正,甚至有“出身论”的嫌疑?

有研究显示,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大学推出专门照顾农村户籍学生的“圆梦计划”,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这诚如罗尔斯在其《正义论》所阐述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安排,应该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也就是说,一项在形式上看似不平等的社会政策,如果它能够起到“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矫正作用,那么其实质仍是合乎公平正义的。

更具体地看,所谓“三代之内无大学生”也未必多么苛刻。现今的这一代大学生,其父辈大都是“60后”,他们上大学时代一般应在80年代,而80年代上大学的机会,显然不像今天这样充裕,更不用说农村户籍了。反过来看,如果一个人80年代就上了大学,那么其子女也几乎不可能今天还是农村户籍。毕竟当年的大学生由国家包转户籍、包分配。那么再往前二三十年的50、60年代上大学的机会,只会更加稀少。这意味着,“农村户籍学生”且“三代之内无大学生”,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情况。

何况,人大的“圆梦计划”,仅是5%“自主招生”名下的一个计划,其招生名额实际上非常有限。因此,即使“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条件,对其他学生确实有所损害,那么也是相当微弱的——相比于它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公平矫正价值,无疑仍值得付出。

(选自2012年10月31日《扬子晚报》)

【技法鉴赏】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同一观念有不同声音的情况。例如,拾金不昧者接受了失钱物者的酬金,是不是不再属于“拾金不昧”?生活中应该无条件的“勇往直前”呢,还是可以“停一停”甚至“退一退”……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你就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批驳对方,若写成文章就是驳论文。中学生写驳论文,常犯的毛病是“靶子”不明确、说理不充分和结构不合理。怎样医治上述毛病?上文为我们提供的良策,值得借鉴。

人大招生新政刚出炉,就引来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作者敢于触摸时代热点,及时亮出“人大招生新政‘无疑值得付出,不是新‘出身论”这一观点,对新“出身论”给予有理有据的反驳,旗帜鲜明,令人信服。

一、布局科学,结构严谨。文章采用“述说背景——亮出‘靶子——逐层反驳——立在其中”的布局,思路清晰严谨。第2段用选择复句列出三个选项,通过“甚至”一词明确批驳的锋芒所指——“三代内无大学生”是新“出身论”;进入说理论证部分,作者醒目地在段首运用“更具体地看”“何况”这些照应词语,凸显论述的三个层次,让读者一目了然;收尾部分将上文所引《正义论》名句的含义巧妙地再次用进结论中,既鲜明地表达作者关于人大招生新政“无疑值得付出”这一观点,又显示出行文思路的缜密。

二、说理充分,方法多样。

首先,说理具有多角度、多立面的特点,强化了论证力。“有研究显示”一句领起,切入的角度是当代社会学科研成果;“更具体地看”一句领起,则从分析中国当代几代人上大学的实际情况切入;连词“何况”领起,论述的角度又回到人大招生细则本身。

其次,论证方法具有多样性。例如摆数据事实法(“有研究显示”就是)、引用名句说理法(例如引罗尔斯语)、摆已发生事实法(例如说“农村户籍学生”且“三代之内无大学生” 相当普遍)、对比论证法(5%之少与“三代之内无大学生”者相对多)等。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对方的立论失去事实和理论依据,从而增强了批驳的力量。

三、观点鲜明,有破有立。作者在分析说理时,不时亮出自己的观点,例如:“……那么其实质仍是合乎公平正义的”“所谓‘三代之内无大学生也未必多么苛刻”“相比于它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公平矫正价值,无疑仍值得付出”。这些判断既是用于批驳的论据,又是旗帜鲜明的分论点,如此破立结合,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仿写佳作】

题目:以“进和退”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退一步,有时也很美丽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徐明丽

处于国家命运转折关头,我们必须“进”,于是毛泽东拒绝斯大林“划江而治”的建议,毅然吹响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进军号;面对汶川处于生死线的骨肉同胞,人民子弟兵必须“进”,于是空降兵飞越险情密布的崇山峻岭;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气概,激流勇进……【先肯定必要的“进”,体现辩证思维】

“进”是生气,大气,勇气,正气,当然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有人因此而断定:生活只能唱“一往无前”歌,“停一停”就是“畏缩不前”,“退一退”更是“落荒而逃”。【笔锋一转,提出反驳的“靶子”】

事实果真如此吗?“退”是否该让它们绝迹人生之路?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退,有时也很美丽,也是一种智慧。退有三种境界:退而待进;为进而退;以退为进。【总驳,同时立论——“退,有时也很美丽,也是一种智慧”,引起下文】

“退而待进”,极端恶劣环境下收敛锋芒忍耐退却以求东山再起也。文革时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铡草,多年后动乱结束,人们都以为他已被折磨得毫无生气了,他却又神采奕奕地投入音乐创作。问及原因,他说:“退呀,忍呀,等呀!我铡草的时候都是按4/4拍铡的。”如果当初他不懂得“退”,只知硬顶,或许他已经以结束生命来验明自己的清白,或许已经在怨天尤人时被沉重的劳动压垮,哪有后来源源不断的新作问世?【分论之一;论据典型】

“为进而退”为第二境界。如前一阵红遍全国的超女黄雅莉,她没有趁自己人气旺而在娱乐圈内外一路高歌猛进,而是选择了先学习,考艺术学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图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如此为进而退者,实为明智之人。【分论之二;点到即止】

“以退为进”是第三境界。退之本义为隐、让,舍己之利。而以退为进者却能从“退”中化出“进”来,表面看似做了忍让退步,而实际上他从中获得了比他让出的多得多的益处。春秋时,晋、楚兵遇中原,晋兵后退九十里,谓之报楚王相礼之恩,却在地形、人心上获得了绝对的优势,最终大胜。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出处。晋军对阵前后退,看似会降低士气,振奋敌军,让楚军占便宜,实则退九十里是麻痹楚军、以逸待劳之高招。退中获进,这才是大智慧。【分论之三;叙议交融】

退而待进,为进而退,时机成熟以退为进。生活并非只能唱“一往无前”歌,“退”,有时是高超的处世哲学,美丽的处事智慧。“进”“退”两难之时,为了更好地“进”,何不选择一次“退”呢?【一“破”一“立”,旗帜鲜明】

【名师点评】

这篇驳论文有三个亮点:

一是先“进”后“退”,亮出观点。开篇以毛泽东、子弟兵和当今改革为例,说明“进”是生活的主旋律,接着用“有人断言”引出对方论点,然后用“事实果真如此吗”“‘退是否该让它绝迹人生之路”连发两问,亮出批驳的观点——生活只能唱“一往无前”歌,并提出中心论点——“退,有时也很美丽,有时也是一种智慧”,“有时”一词体现立论的准确和思维的严谨。

二是先总后分,逐层递进。三个分论点“退而待进”“为进而退”“以退为进”体现三种境界,呈递进渐升之势,丰富多彩的分论点,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三是选例典型,善于分析。例如选老音乐家例论证“‘退而待进有时也是智慧”就很有说服力,叙例后用一句“如果当初他不懂得……”转入分析推论,运用反证法体现论证过程;又如论证“以退为进”时,先界定“退”之本义,后通过“退避三舍”例论述“以退为进者”以逸待劳、退中获进之“大智慧”,如此透辟的说理,令人颔首称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endprint

猜你喜欢
户籍论点智慧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
有智慧的羊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智慧派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