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兵
【摘 要】中学地理教材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分布规律及基本成因等,学生往往易混淆或感到抽象难以记忆。如果把比较法适时地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进行了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 教学 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33
比较法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由于比较法应用简便,适用范围广,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不但教师乐于运用,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能够使他们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而更加系统地理解知识。
一、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作用
1.比较法有利于巩固知识。
学生在学习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程中,把已有的地理知识和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就可以获得清晰的地理概念,掌握新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对旧知识也起了温故和加深的效果。
2.比较法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
地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地理事物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知道为什么会形成。比较法能完成这个任务,如将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比较,便可使学生明白两者都处在亚热带,但因海陆位置不同,前者由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夏交替控制,造成冬雨型特征;而后者由于海陆差异的因素,造成夏雨型的特征。如此一比较,学生就会知道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而后者分布在同纬度大陆东岸,二者内在联系和特点清晰明了。
3.比较法有利于使教材形成系统,便于巩固记忆。
地理教材中不少内容是相对应的,或者是矛盾的对立,但又存在相互对立的联系,通过比较后理解记住了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通过运用比较法使矛盾对立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如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就可以从活动时间、性质、活动方式、造成后果等方面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记住各自的特点,又形成了季风知识的系统。
4.比较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比较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异同、究其因果等,大脑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拓展了学生的地理思维空间,同时还锻炼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主要类型
地理课,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复杂多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使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图表直接比较法。
地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课本中有不少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是分析课本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重要方法。读懂插图中的内容,找出易混淆处,可以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认识。如气旋图与反气旋图、潜力与承压水图、地质构造中的向斜与背斜图、鞍钢与宝钢的区位等等。地理课本中也有不少景观图,如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安排了三江平原的种植业与青藏高原的放牧业两幅图片,展示了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通过看图分析得出,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的机械生产,主要种植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草场广布,人们从事粗放的放牧业。可见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2.类比。
就是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已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为基础,与新讲的地理知识进行比较,以引导学生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个性或共性。如在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从分布地区、形成原因、气候特征等几个方面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通过对比,归纳出这两种类型气候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同样,运用比较法也可以对两个地理区域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状况等各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即讲授某一地理事物时,引用学生已学过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共同特征,也具有相异的特征。如日本与英国气候的比较,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同纬度的西亚北非,二者同为30°N左右,为什么气候与景观完全不同?再如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形的比较,二者都具有北宽南窄的轮廓特点,西部都是高山区,南美洲的东部则平原与高原交错分析。
3.自比。
就是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因为这种比较是从时间跨度上进行的纵向比较,所以也称纵比。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自我比较,可以提示其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各个异同点,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现在和过去,探索其发展变化趋势。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1950-1960年速度快,1960-1980年速度减慢,1980年至今速度加快。进一步结合其间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主要形成原因。又如关于“欧洲南部和北部山地特点”这一内容,如果教师仅采用讲授法,按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就很难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这时教师若采用比较的方法,首先根据有关内容列出简表,再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填写,然后将两者加以对比,找出其区别所在,这样,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讲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专题比较。
就对一个单元、几个国家或几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对某一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的概念,便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且能够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地形虽然都分为三个部分,但具体说来又各有不同。讲述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三大洲的地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启发他们总结归纳,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准确和牢固。
5.综合比较。
这是一种对要素较多、综合复杂的比较法,一般用在复习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要素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讲完农业主要地域类型后,可列表比较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等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气候、地形、主要畜种或作物、典型案例等。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比较法的优势,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