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芸
【摘 要】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师生;互动
一、良好的教学开端需要师生共同创造
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千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人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二、学生的兴趣需要师生共同培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不是教授技能技巧,不是造就一个提琴演奏家,一位歌唱高手,而是要借着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比如,一首乐曲、一支歌曲,使学生来亲近艺术。从而喜欢艺术和热爱艺术。
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音乐听众。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初中阶段我们教师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最好的音响资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接触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
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教学氛围需要师生共同营造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
例如在音乐课上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师也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或者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音乐课堂上激励学生上台表演唱,准备一些奖品鼓励大胆的学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采用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起齐奏、合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鼓励学生尝试创新
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后的问题和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多不是唯一的,不确定的。这样做就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得有一次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热闹场面的一幅画;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又富有创意。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趋力。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想当歌星、有的想当舞蹈家、有的想做音乐大师;有的是自己爱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应的影响、有的则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称赞……面对学生的如此多的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激发其学习兴趣。
实践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科学的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宽容的态度处之,使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这既符合青少年“求得尊重,得到认可,充满自信,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又能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能力。用激趣求异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自主探究感悟音乐的内涵;另一方面,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多开展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以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音乐创造”理念的核心所在!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的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提高探究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雳.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反思.《考试周刊》,2013(105)
[2]钟金燕.音乐课重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