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视阈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2014-04-09 20:30张国强孙启夏丁丰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实践能力大学生

张国强 孙启夏 丁丰华

【摘 要】本文分析了产学合作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的策略。文章认为: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企业要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高校与企业在制定有关人才培养的合作方案时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利益。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能力;产学合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谋求自身发展的探索过程中,逐渐走上了产学合作之路。产学合作为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在产学合作背景下,高校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正在探索产学合作发展模式的高校提供一点参考。

一、何谓“大学生实践能力”

要给“大学生实践能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意义上而言,大学生实践能力就是大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根据实践能力所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层次,可以将其分为解决一般性综合问题的基础实践能力和解决特殊性专业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

赵建华老师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这一概念做了阐释。从微观上讲,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实践兴趣、理解力、策划力、执行力、表达力等五个要素,这些要素的“个体”能量高低决定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并且,这些要素是前后紧密联系、彼此相互影响的,前一要素的变化会直接对后一要素产生影响;任何一种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大学生整体实践能力的变化。就宏观层面而言,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各种形式的外显实践能力。

二、产学合作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产学合作背景下,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减轻改革创新的成本,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可以将企业的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教学,提升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而言,产学合作为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就机遇方面而言,产学合作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重要的有利条件。其一,企业参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为大学生提供了培养实践能力的环境和场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环境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从校园走到企业,从教室走到生产车间,由面对同学和老师到面对同事和部门主管,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基础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发展。企业根据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学科专业素养,为他们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更有利于他们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其二,大学生深入企业观摩学习、实习实训,增强了实践意识,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高等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许多高等院校选用的教材遍布“知识点”。许多专业基础课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很多学生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考试结束以后,多数学生很快就遗忘了记忆的知识。产学合作背景下,大学生要深入企业进行学习调研、实习实训,他们自然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时,大学生还会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与企业运作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这就增强了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产学合作在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企业和高等院校虽然能够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这一点达成共识,但是关于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实践能力这个问题,企业和高等院校的意见不可能完全一致。企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自身的利益和效益为出发点的。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是以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换句话说,高等院校是以纯粹的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另一方面,在产学合作情况下,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部分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企业里进行,甚至要委托企业去完成,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管办法,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就难以落到实处。

三、创新产学合作模式,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机制

产学合作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这一观念已经得到国际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然而,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怎样开展“合作”,即双方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其一,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在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可以聘请企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可以聘请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业务精英、技术骨干等来担任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可以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成果进行学分认定;可以制定若干种实践教学方案供学生选择。这样,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将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

其二,企业要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参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由于企业与高等院校的根本目标有较大的差异,双方在利益追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可调和的冲突和矛盾。一般的企业愿意培养自己的员工,不愿意培养在校大学生;愿意让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不愿意给大学生和企业员工等同的福利待遇。然而,有的企业遴选低年级的优秀大学生并与其签订就业协议,与学校共同修订这些学生后续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有的企业通过在高等院校设立专项奖学金、积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对其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前去就业。有的企业积极与高等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由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的场地和师资,由企业提供教学设备和教辅材料,校企双方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为在校大学生和企业职工提供培训。企业要能够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以适当的方式参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着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自身的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

其三,高等院校与企业在制定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利益。大学生是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客体,又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主体。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高等院校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考虑大学生的诉求。高等院校与大学生之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双方在如何开展实践性学习,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上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地方。高等院校在确定有关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意见。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时,大学生不仅仅是被管理者、被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和重要的利益主体。校企合作方案必须体现高等院校、企业、大学生三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校企双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2009 (04):88-90

[2]张加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23

作者简介:张国强(1983~),男,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2013青年基金项目,编号:KY304113038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实践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