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理念转变不及时、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不能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分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小学德育教育没能发挥最大功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解决的方法,力求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转变转变不及时
重视德育教育程度不够,阻碍教育进程。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受社会形势、升学率、学生家长等因素影响,许多学校仍把应试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重“智”轻“德”现象十分严重.因为他们把升学率、生源以及学校的声誉作为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提,从而导致把与应试无关的思想品德课程严重忽视。更多的家长及个别老师也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副课,理论成绩差不多就可以,甚至一些学校还出现随意占用思想品德课程,以满足应试课程的课节不足,从而剥夺了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权利。在思想品德课上采取了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不但忽视了学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主体性,同时,也会造成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
2.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育部规定小学 1、2 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每周应安排 3 课时,但是往往大多数小学只安排了 2 课时,还经常出现语文、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课时的现象。此外,更多的小学将思想品德课安排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这个时间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教师素养提升不足,学校对思想品德师资配置也不够重视,甚至出现一些兼职教师。个别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自身就对思想品德教学不够重视,在专业进修上也是忽冷忽热,对新课改也认识不足,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也只是走走过场,应付了事。一些小学校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师资队伍整体学历与素质偏低,无论是综合知识,还是专业知识都有待提高。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大多数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多地注重了抽象化的思想品德理论的传授,忽略了课改的纲要,也忽略了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接受的程度和内化效果。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多以传统的客体论、填鸭式的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使得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以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质量。
3.不能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忽略风土人情教育导致脱离生活实际,许多思想品德教师缺乏对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了解与分析,严重忽视了风土人情教育,仍旧按正常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导致了脱离实际、无的放矢的低效教学,未能将民族团结精神、爱国精神、集体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去。轻视传统节日教育导致弱化隐性教育,许多学校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过多地强化了思想品德教学显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忽视了小学生会在学校、社会的大环境、家庭的小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的隐性教育。尤其是具有革命、爱国等传统节日的隐性教育过于弱化,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清明节等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这四者之间都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产生巨大影响,但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对此方面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有机整合不足。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改进策略
1.理性思考家庭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同时,家长也是其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家长的言行举止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主导作用,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德育行为的形成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应加大社会力量及宣传力度来呼吁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家庭走出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首先要全面提升家长的自身素养及教育能力,有效发挥家长的表率、引领作用,家长不但要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子女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以及成长的规律,还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整体优化学校教育
完善教育的实施机制,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创新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小学生能够理解的、符合时代的社会信息。开展具有实践性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营造学校的文明氛围,为小学生们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生机勃勃、井然有序、人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出校园文明的润泽作用。
3.综合依托社区教育
加大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宣传力度,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激起小学生对新时代、新德育观念的认知,并以科学文明、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热爱祖国为小学生的德育风尚方向标,引领学生及时调节自身主体之外的社会德育标准,并实现小学生对品德认知以及品德行为的自我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参加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小学生参与社区帮扶助民活动,如为敬老院老人洗衣服、剪指甲、聊天;针对有困难的残疾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深刻的感受、领悟真正的良好品德观念、良好品德行为。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绿色环保活动,不但可以让小学生们以主人翁地位去积极地参与这些环保活动,并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充分地体验集体生活、集体荣誉。
4.立体整合社会教育
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地方政府与地方教育、学校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地方政府在财政投入上也应加大对各学校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学校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同时,还应加大对各个社区、乃至整个地区思想品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发社会成员的普遍关注,社会生活对小学生的影响也极为重要,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隐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所有成员的思想品德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从全面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入手,加强品德规范的协调与制约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媒体等手段进一步引发社会所有成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程度。
三、结论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重点,明确了教育方向,适应新时代德育发展的需求。理性思考家庭教育,整体优化学校教育,综合依托社区教育,立体整合社会教育,应成为德育工作新的焦点,关注对象,从而更加深入的让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罗艳林.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三贴近”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学研究),2011(03):35-36.
[2]林湛.试析《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1):95-98.
[3]李锐温.品德与社会课开放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9).
[4]张恩吉.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243-244.
作者简介:
苗燕(1972.06~ ),女,山东粱山县,毕业于呼伦贝尔学院,品德与生活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