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玲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南232001)
国际社会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问题的重视可以追溯到西方中世纪“学生大学”思潮,该思潮发起之后,学生权利就受到高校管理层的普遍承认,并且逐渐有了一定的政策保障。国外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实践性。
我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04年4月,我国根据大学生的新特点和现状编写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充分体现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时代性要求。与此相呼应,学界亦掀起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研究热潮,获得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从掌握的文献角度看,研究者主要为高校的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的干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从学历来看,多为本科、硕士研究生。从年龄来看,主要分布在30-35岁之间。从办学层次来看,本科院校教师居多,其次是高职高专,再次是技校、中职。
高度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涵界定和内容解析上,虽有着不同见解,但在大方向上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多数学者认为自我管理的实质是个人依据自身的特点,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做出主动的自觉的调整,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深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成果如下:其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已经不是以往的计划经济,它遵循着公平竞争、等价交换原则,激发了人们自我巨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有的学者从经济市场发展(包括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创新意识培养、独立人格的关注)方面描述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时代背景;其二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已进入成年时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有的学者们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包括思想和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自我品质)深刻阐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其三当代高校是大学生走出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然而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思想、新问题、新方法出现,人们的利益出现了多元化,高校已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场所,因此,有的学者从高等教育改革视角(包括高校管理秩序、科研秩序、教学秩序、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后勤社会化、和谐校园建设),研究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可行性。
一是当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管理的缺失,比如缺乏时间管理、缺乏目标管理、缺乏生活管理、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等;二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不平衡性,此观点认为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没有必要让学生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利于教学管理,增加管理成本;三是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着表里不一的现象。表面上口号较多行动落实少,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来贯彻落实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工作,对大学生存在着较多的行政干预;四是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依赖思想,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勇气。一些大学生存在依赖领导、老师具体组织安排的思想,不知道自己在实践、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如果遇到困难问题,不知道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更多地是把问题推给老师解决。
其一,充分发挥学生工作者的作用,给其必要热情与支持,让他们自己去组织、设计、开展活动,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发挥班级干部、团员、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其二,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位一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机制;加强学生中党组织建设、团组织建设,保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集体条件;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开拓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时空;其三,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法律的角度处理好自我与集体、自主与自律、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引导当代大学生走上积极健康的自我发展道路;其四,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移默化作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诸如宣传栏、广播、院刊、文化节、艺术灯等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的责任感、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宿感;其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科技发明等,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广阔舞台。
有的学者从定义角度给“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了描述,即大学生自觉地自我教育自己、提高自我修养的教育活动。有的学者从具体内容角度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了归纳,即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能力、自觉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制能力、自我体验能力、在群体中互相影响的个人效应能力。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即大学生为促进自己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在研究内涵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关系,他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的,其共同目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自我完善和自我能力提升,教育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自选性,教育行动具有很强的自发性。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和谐校园建设的角度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过程,持此观点学者认为,和谐校园有利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高校创造力的实现,有利于高校安定有序;其次,有的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持此观点的学者对高校辅导员要求进行了探讨,高校辅导员必须要转变以往传统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全面理解学生个体、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有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随着西方思潮影响和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点发生了变化,这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契机;最后,有的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进行自我教育模式论析,持此观点学者认为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调整就业期望,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自我教育就是一个适当可行的模式。可以说,目前与高校大学生成长有关的教育视域基本都涵盖了进来,为基于专业引导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模式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从研究方法上看,多种手法相互结合是主要特点。比如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以辨证分析为主、实证分析为辅,具体来说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证调研法等。为我们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可以说,目前学界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总起来看,尚有不足:突出地表现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研究还局限在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的领域,忽略了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如何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一般说来,专业学习是技能性的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应是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认识只看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的相关性,却没有看到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大量地蕴含着能够较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资源。
[1] 沈艺,方俊,周小斌.不断探索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服务新模式[J].现代物业,2011,(5):72-73.
[2] 陈光军.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必要性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2).
[3] 陈光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3):105-107.
[4] 陈光军.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J].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105-106.
[5] 任跃辉,吕逸.班级管理对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作用探究[J].青春岁月,2012,(13):161.
[6] 叶荣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33-137.
[7] 李飞霞.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引导[J].教育,2008,(11):50-51.
[8] 钱舟扬.公寓社会化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分析[J].理论月刊,2005,(2):148-149.
[9] 刘惠东.公寓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7):79-81.
[10] 任自然.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0,(1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