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市水利风景区开发探讨
——以J风景区为例

2014-04-09 12:12顾金土
水利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风景区水利景区

顾金土,石 竟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工业文明是以企业为载体,以经济利润为中心,以非生物性能源为动力,通过征服自然的工具和行动给世界带来了伟大的物质和精神成就,让人类能够傲视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强动力推进的工业文明运行不久就对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产生了负外部性效应,直接冲击着其自身赖以存在的生物圈,再次唤醒人类几近遗忘的生存危机意识,反思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必要性,包容其他物种,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生态文明是突破工业文明局限之后创新的文明形态,试图概括、把握、体现上述发展理念,在水利事业中的体现即为水生态文明。而水利风景区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一个宣传、体现生态文明的空间,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环境。特别是在城市,水利风景区是重要的景观资源[1],是市民休闲的日常场所。

如何才能建设和管理好水利风景区,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资源开发,如许春晓等[2-3]学者探索了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市场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二是资源管理,谢祥财等[4-6]从管理者角度探讨景区规划、空间布局以及管理水平评价方法,全华等[7]还介绍了美国水域景观使用的相关经验。总体来说,以往研究缺乏理论支撑,没有突出使用者的中心地位。笔者以东部某省的J风景区为例,说明当前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探讨城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经验,为今后的城市水利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评价提供借鉴。

1 现 状

水利风景区的开发是人类一直探索的事业。我国古代就营造出诸如西湖十景、江南园林、运河码头等水景观。当今,许多城市对各自拥有的江河湖海、湿地等景观加以科学开发或者保护,创造一种能够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物种之间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环境。截至2012年底,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就达518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已达上千个,形成了涵盖全国主要江河湖库、重点灌区、水土流失治理区的水利风景群落。

本文研究的J风景区位于东部某省D市的老城和新城之间结合处,原来流经此地的干流河道因上游排污,污染严重。2003年初,D市政府决定改造此河,将景区10 km的上游用橡胶坝拦河,下游设立封闭闸门,排空河道本身的水,引入质量较高的河水,并建成了木栈桥、卵石滩、博弈平台、观光走廊等景点。2004年向南北拓展,修建了人文石刻、农家院落等景观,设置了体育健身器材。2005年又向南完善景观,建设弓箭广场、消夏广场以及垂钓乐园。游客到景区的主要活动方式有:集体性活动,包括太极拳、舞蹈、合唱、棋牌等;健身性活动有压腿、撞树、散步、闲坐等,还有垂钓、游泳、遛狗、穿行等。因为游客数量众多,景区还开展了钓鱼、游船等娱乐业务。

2 景区开发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除传统的运输、航运、调洪纳涝、涵养水源功能外,城市水利风景区具有游憩、观赏功能,也可以给植物、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开展集会、表演、商贸、地域文化宣传、环境保护教育等活动,兴旺的人气和密集的活动也增加了周边不动产的价值。由于城市水利风景区具有显著的聚集效应,也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自然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相关制度、标准和管理经验的缺失,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笔者以J景区为例,从人与环境的距离、安全性、舒适性和创新性等角度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2.1 景区设计阻塞亲近自然行为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存,人类不是征服自然而是照顾自然,不是掠夺自然而是尊重自然。为了这样的目的,首先应该让人们了解自然。因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载体的城市公共景观应该为人民观察、接触、体验自然创造条件。景区设施应该是拉近人与自然距离的有力工具。J景区在这方面虽然从水质、绿化、人文景观等方面做了相应的努力,试图营造一个能够让市民休闲、放松、亲近自然的环境,但是,草坪上有“不要踩我”、“禁止入内”的标识,岸边有“禁止游泳”的标识,传达出人与环境需要保持的距离。虽然大多数游客看到标识之后会遵守,但是很多人表示遗憾,觉得草坪高高在上,无法亲近了,不能理解“为什么水体清澈了,人却只能站在岸边”。这在无形之中遏制了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动机,阻塞了人们与环境的沟通渠道。这并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也不能提高人们对景区管理的满意度。长期与环境之间存在隔阂的结果就是人们失去照顾自然的责任意识,也会对环境退化表现冷漠。

2.2 景区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J景区主要存在两个安全隐患:一是溺水隐患,二是交通意外隐患。夏天,由于市内水面较为稀缺,景区水深河宽,又在游客能够接近的范围之内,因此,经常能吸引游客成群结对地前来游泳、消凉。虽然在岸边竖立着“禁止游泳”的防护牌,但是由于规划中并没有这项功能设置,缺少相应的安全保障设施,很多驳岸处没有围栏等安全设施,非常容易发生危险。每年都发生因为游泳、地滑不慎入水、轻生等原因溺水而亡的案例。虽然景区也加强了巡逻和安全宣传,但依然无法阻止人们来此游泳。交通方面,由于风景区属于开放型边界,一些机动车经常违反规定驶入景区,加之景区内没有规范的交通信号、标识等设施,造成机动车与游客争抢道路资源,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景区内的违规机动车既影响景观质量,也明显降低休闲效果。

2.3 景区舒适性服务提供不足

城市水利风景区面向普通市民日常开放,因此,人性化设计和服务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景区所占空间比较广阔,人们在某一局部活动就会感到疲劳、饥渴等生理反应,需要由相对应的配套设施来缓解,比如座椅、公厕、食品、饮水的提供等等。游客反映座椅设置不够、不合理、材质不好等等。而且景区内公厕标识不够明显,很多偶尔来休闲的游客一时找不到厕所,就匆匆地寻找一处解决。这当然有游客的素质问题,但也与管理者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不足有关。景区设施和管理服务需要根据使用者的使用行为特点和意见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不断保持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的周到。一劳永逸的设计和管理经验是不存在的,僵化、刻板是其最后的归宿。

2.4 景区空间开发缺乏创新性

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景区管理缺乏新意,景区管理部门依赖于上级的指示和地方财政,缺少主动服务,也没有根据自身的优势开展各项宣传或是文化教育活动,日复一日,使游客缺少新奇感。②小品设计缺乏特色,景观设计团队来自外地,只注重实地勘察资料,忽视地方文化因素,部分小品景观与其他景区雷同。③研究能力薄弱,城市水利风景区吸引的多数是常住居民,他们是表演者,也是观众,自娱自乐,不同时间点会有不同的空间组合,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如何管理好这个生态系统需要实时收集大量的游客行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为科学调整管理手段和措施提供依据。但目前的管理部门由于受到自身研究能力的限制,主要职责仅限于维持景区的运转。

3 原因分析及对策

城市水利风景区是市民休闲活动的理想场所。上述关于景区设计、管理、服务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水利风景区中较为普遍,需要认真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将总结获得的经验加以推广,以便今后的城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少走弯路。下文从城市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权限、评价方法和公众参与3个维度加以分析。

3.1 水利风景区管理权限交叉

新近建设的城市水利风景区一般会根据景区空间历史和建设期的管理机构确定设立专职的管理机构,并隶属于某一个公共权力机构。J风景区也成立了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当地的城市管理部门。景区管理办公室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受到很多约束,并不能与相关的园林、水利、文化、体育等部门有效沟通。比如“禁止游泳”的问题,不少群众建议在景区安全水域建立公众游泳区,这样既能满足群众需要,也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对于这个建议,J风景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说,这需要体育、卫生部门联合调研,拿出可行方案,但是原则上景区水域不适合建立公众游泳池。景区在最初进行规划时曾有建立室内游泳馆的计划,但由于多种原因并未实施。国家关于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原则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保护,可持续发展[8]。J景区存在的问题表明,城市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体制并不是以使用者为中心,并不讲究实效,不能充分满足群众的休闲需要,多部门协同管理反而成为景区设施和管理规范的自我完善的阻力。如何理顺城市水利风景区开发和管理体制,为群众带来实效,这需要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理论指导,运用水利工程、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和公共行政管理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统合解决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矛盾,发挥他们的最佳合力,将最优质的公共服务呈现给使用者。

3.2 城市水利风景区评价手段不完善

城市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数与我国的评价手段不科学、不完善有关。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应该包括: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程序、评价标准等要素。这些要素与水利风景区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功能定位、评价服务对象有关。我国虽然建立了《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2011年),包含资源价值评价、环境保护评价、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和管理评价4个部分,但通过案例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 评价目的定位存在偏差。城市水利风景区主要定位应该是文化传承和市民休闲,而不是经济开发价值。可是,当前的评价标准仍以建设投资决策为目的,将运行管理主体放在较为被动的位置,尚未定位于使用者主体——游客。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国土管理局在风景景观评价中,提出7个风景要素:地貌、植被、水体、色彩、邻近风景、奇特性、人文景观。它的特点是从游客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也分两个层次:一是条件性指标,体现自然禀赋;二是绩效性指标,体现管理制度和行为的成绩。这样的体制使得管理者自然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关注、研究、完善自己的服务质量。

b. 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低。评价标准不明确、具体,会影响评价的公正和客观。当前,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都是由专家主观给出每个指数的得分,比如观赏性强3分,较强2分,一般1~0分,没有具体、明确的量化依据,其客观、公正性经常受到质疑。评价标准不能盲目制定,需要对水利风景区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找准适合我国特点的评价指标和参数。

c. 评价标准没有体现安全至上原则。安全性应包括水环境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目前,景观评价标准局限于安全制度和设施的有无多少,忽视安全设施的质量和管理实际绩效。景区管理人员也强调安全至上,但采取简单粗放的管制、隔离措施,结果牺牲游客的亲水自由和美观标准。另一方面,景区如果在安全事务上失分,也仅仅减少总分,而并不能一票否决。相应地,景区管理机构也就没有务实地将水体质量、游客容量、生态破坏、安全事故等问题视为先决指标。

d. 评价标准没有体现使用者的舒适性。舒适性体现为生物多样性、设施和服务的人性化(以游客为中心)。景区应系统地考虑软硬件资源,给本地的生物提供充分的通道和空间。在满足生物种群共存的前提下,按照使用者行为特点设置游览路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让生物种群、环境质量、人类休闲和生产活动相互适宜。水利风景区应以水资源为特色,倡导人们文明用水。J景区的核心资源就是水域,夏天中午12点到下午6点,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此游泳,最多能到500多人。管理部门虽然出面制止,但收效甚微,与其这样,不如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顺势引导。

e. 评价标准对创新性激励不足。水利风景区的创新性包括生态智慧、地方传统环保文化和景观魅力。生态智慧体现最新科技文化信息,如节水技术、环保新闻、应急知识,它可以激发人们关爱、保护自然的内在动力。地方传统环保文化是地方居民千百年来摸索出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地方性知识,设计和管理部门应该认真加以总结、利用。景观魅力是景区自然和人文资源所组合产生的综合效果。创新的设计、设施和管理手段可以释放景区的魅力和吸引力,给游客提供知识、休闲和观赏价值。景区管理部门应将“创新”视为是一种持续发生的常态,保持对公众、对未来的开放,而不能希望一劳永逸。

3.3 景区管理机构忽视公众有序参与

景区规划和管理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与意见,使得公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人与环境疏远、景观功能错位、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特别是游客与自然的空间距离问题,景区管理机构迟迟没有回应公众诉求,而采取简单粗放的管制措施,引起公众不满。城市水利风景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激励公众有序参与景区管理,既是景区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解题之策。从实地调查来看,市民对城市水利风景区有巨大的参与热情。有游客说:“到景区来溜溜,既是锻炼也是希望能够热闹一些,而不是呆在家里闷着。在这里有同龄人唱歌、唱戏、跳舞,哪怕不参加,看看都觉得好。”

放任的公众参与只能带来盲目、散漫的意见。对公众参与要因势利导。①开放景区实务,做好研究工作。景区设计和运行期间保持对公众的开放,主动搜集游客的行为特点和需求信息,反复进行沟通。②拓展市民关爱城市家园的活动方式,让参与者享受成就感,如参与树木种植、草坪养护可以获得一块展示牌,捐赠资金建设桌椅、凉亭等设施可以刻字等。③运用好景区的舆论环境,城市景区也是一个社会舆论密集产生的区域,嘉奖道德高尚的行为和事迹,给非政府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空间,带动周边居民参与公益事业,组织群体性活动,让居民之间相互了解、交往、温暖和关怀,营造亲社会行为。④引导公众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成为环保的实践者。

4 结 论

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成败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距离以及景区安全性、舒适性和创新性问题。笔者主张,城市水利风景区应采用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尊重生物种群发展空间,结合特殊的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特点,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运用创新手段,满足人们的舒适性需求,使之成为“节约基础能源,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们保护环境、爱惜环境,惩罚破坏行为”的空间场所,成为“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水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 李鹏,李洪波,代燕. 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思考[J]. 水利经济,2012,30(1):63-67,74.

[2] 许春晓,邹剑,李萍,等. 水利风景区游憩者体验动机与消费行为特征研究[J]. 水利经济,2010,28(6):44-48,71.

[3] 陈昌仁,贾蔚,吕玲玲,等. 江苏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J]. 水利经济,2011,29(3):64-66,78.

[4] 谢祥财,刘晓明. 具有地域特色水利风景区的规划方法初探:以聊城市徒骇河水利风景区规划为例[J]. 水利经济,2008,26(5):58-60,78.

[5] 黄金文,张阳. 水利工程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水利经济,2009,27(4):51-54,77.

[6] 余韵,詹卫华,谢祥财.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J]. 水利经济,2011,29(1):57-60,76.

[7] 全华,杨竹莘,赵磊. 美国城市水域景观休闲旅游利用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水利经济,2011,29(5):68-70,74.

[8] 胡四一.抓住机遇真抓实干 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在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11-1].http://www.mwr.gov.cn/zwzc/ldxx/hsy/zyjh/201211/t20121119_333114.html.

猜你喜欢
风景区水利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